首页 > > 58

金改三年破局 溫州再探新路

2015-03-25
来源:香港商報

   溫商,曾經是中國及海外許多國家華人引以為傲的商界群體,敏銳的商機意識、大膽冒險的進取精神、吃苦耐勞的頑強意志,使得溫商成為中國最早致富、並引領眾多熱錢在境內外縱橫馳騁的民間資本的成功代表,溫商的成功帶動了溫州經濟多年快速發展,這種高速發展延續三十年之後,在2011年8月因溫州民間借貸危機戛然而止。

  這場危機持續的時間超出了人們想像,溫州房價持續四年下跌、中小企業倒閉不斷、銀行系統壞帳激增,溫州現象也因此引起國家層面、金融監管部門、地方政府乃至眾多企業主、銀行家、經濟學家的高度關注與反思,這個中國最先富裕、曾經充滿活力的城市,遭遇這場信貸危機的原因是什麼?是國內房地產市場長周期繁榮、信貸政策過度寬鬆導致高槓桿熟人圈借貸經濟的崩潰?是當地政府不當干預、實體經濟大面積脫實向虛?是金融機構放鬆了借貸審核標準,預警過後進而全面抽貸?還是當地民風賭性太重,部分民間借貸貪婪短視,自食苦果?這場危機的發生是必然還是偶然?是眾多三、四線城市房地產降溫前的風險預演,還是單個地區極端的失控個案?

  回答上述問題,對於中國目前如何推進新一輪金融戰略驅動經濟增長,警醒全國民眾金融投資熱,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解剖溫州金融這隻小小麻雀,深入分析這場民間借貸危機的本質,將為中國進入新常態運行下的其他城市提供可貴的前瞻性借鑒與啟示樣板。

  香港商報記者 齊曉彤 張幸

  溫州金改 成與敗的爭論

  自2012年3月底國務院與央行啟動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整整三年過去了,本月27日,溫州市政府將舉辦金融改革論壇,屆時將以開放的心態,迎接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考察溫州金改的真實狀況,本報記者也借此機會深入了解溫州當地金融生態環境的最新演變趨勢,認識當地實體經濟的融資環境,客觀分析溫州金改前三年的實際成果,觀察預判下一步溫州金改的方向。

  啟程之前,本報記者電話採訪了政府相關部門、實業界和金融界的人士,發現對溫州金改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種來自地方政府官員和企業,基本持否定態度,即過往三年的溫州金改是徹底失敗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沒有實質緩解,民營銀行牌照的批覆來得太遲,個人對境外直接投資沒有進展,即使是民間借貸陽光化,也是做做樣子。金改對溫州經濟沒有正向的推動作用,金改救不了溫州,溫州只能靠省外、國外的溫州商人自救,發展地方經濟、招商引資的重點是邀請溫商資金回流。

  而溫州當地的金融資料也側面佐證了這樣的觀點,企業存款餘額不增反降,個人存款上升幅度可觀,銀行系統對企業信貸增長乏力,翻閱溫州官方2014年度招商引資的宣傳成果,溫商資金回流確實呈現加速的趨勢,去年回流的溫商資金接近900億,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將加強宣傳和引資的力度,引導溫商資金回流超過一千億。

  另一方面,負責主導溫州金改的央行,更多是站在維護金融系統穩定,規範民間金融發展的高度,為溫州民間充裕而難以控制的遊資、熱錢套上了緊箍咒,《溫州市民間融資管理條例》作為全國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規和首部專門規範民間金融的法規,於201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對大額民間借貸要求強制備案。截至10月9日,全市共備案民間借貸3495筆,總備案金額44.99億元,到年底這個數字增加到近百億。這部融資管理條例設計嚴密,前前後後的條款接近五十個,央行的用意很明顯,希望越來越多的溫州人在法律的框架內從事借貸活動,這既保護借款人,又約束放貸者,同時讓原本很多隱蔽的地下金融浮上水面。

  這場關於溫州金改成敗的爭論,折射了當下央行與地方政府對於溫州金改目標判斷的巨大差異。一個希望得到寬鬆的金融業準入環境,用更多的資本流入促進當地經濟恢復高速增長,一個堅持宏觀審慎的監管理念,希望用嚴格的規條避免風險向外部蔓延傳染。

  去年8月,央行空降調查統計司的官員王毅到溫州赴任主管金融的副市長,似乎是有意強化審慎監管的步驟,不排除消弭中央與地方分歧,加速溫州風險資產處置的進程,助推溫州金融環境恢復健康。

  溫州金改十二條

  (一)規範發展民間融資開展民間借貸服務中心試點,引進一批中介機構入駐,提供民間借貸登記、公證、資產評估等服務,引導民間融資陽光化、規範化。建立健全民間融資監測體系,形成民間融資綜合利率指數「溫州指數」。

  (二)加快發展新型金融組織探索小額貸款公司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等。

  (三)發展專業資產管理機構積極開展民間資本管理公司試點,2013年末實現縣(市、區)全覆蓋等。

  (四)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在國務院統一部署領導下,探索以人民幣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制訂溫州市個人境外直接投資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等。

  (五)深化地方金融機構改革推動溫州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增資擴股、上市融資 取在溫州設立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信託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支持民營資本進入證券、投資諮詢等領域,爭取在溫州設立證券公司。

  (六)創新發展金融產品與服務積極發展科技貸款、小額擔保貸款、經營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林權抵押貸款、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等支農支小信貸業務。積極探索試點排污權抵押貸款、農房抵押貸款、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農業設施及農業機械抵押貸款等。

  (七)培育發展地方資本市場積極開展產權交易市場試點,建立智慧財產權、企業產權、金融資產、排污權、水權、碳排放權、低碳技術、農村土地承包權、林權等產權交易市場,依法合規開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試點,探索開展中小企業私募債轉讓試點。

  (八)積極發展各類債券產品以地方政府債務率作為控制指標,探索符合條件的地方融資平臺發行私募債券。積極爭取高收益票據等創新產品在溫州先行先試等。

  (九)拓寬保險服務領域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發起設立區域性、專業性保險公司,或參股保險機構等。

  (十)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制訂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見,積極推動金融、行政、社會、市場、會計等領域信用資料的徵集、交換和應用等。

  (十一)強化地方金融管理機制制訂出臺地方金融監管工作實施意見,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等機構管理等。

  (十二)建立金融綜合改革風險防範機制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金融犯罪偵查工作,建立民間金融大案要案督辦制度,加強民間借貸風險提示等。

  金改成果的兩塊試金石:

  貸款不良率 民間借貸利率

  那麼衡量溫州金改成果是不是有一個客觀的標準?記者查閱了近三年溫州金改的公開信息,盡可能從兩個金融行業最簡單最淺顯的資料,也就是貸款不良率、溫州當地民間借貸利率來觀察溫州金融的三年之變。

  2011年6月末,溫州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0.37%,為全國地級市最低。當年9月,溫州爆發民間金融風波,一些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當地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開始走高,2011年年末,溫州市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為1.36%。2012年末,溫州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3.75%,不良貸款額達262.84億元;2013年末,溫州不良貸款率為4.41%;截至2014年4月末已升至4.69%。從去年5月份開始,溫州不良貸款率開始「高位回檔」,6月底降至4.24%。截至2014年末,溫州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4.14%,儘管未能控制在4%以內,但這已是近四年來首次年度「下調」。

  據溫州銀監分局初步統計,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不良貸款餘額比去年年初減少16億元;不良貸款率下降了0.27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實現「雙降」。去年溫州不良率「沖高回落」,與該市全力開展風險企業幫扶和銀行不良貸款處置有關。

  但是不良率的真實狀況比官方公布的資料似乎更加嚴峻,「我們行的數字顯示遠遠不止4點幾,不知道其他銀行怎樣。」一位北京總行的高管表示懷疑。

  「實際情況是不良還在冒,經濟基礎面未見築底。」一位溫州金融業資深人士透露,「多家銀行溫州分行中,至少有1家大行、3家股份行將數億甚至數十億人民幣不良貸款『上掛』到總行,以便配合營造溫州分行不良率持穩甚至逐月下降的表象。」

  這種看似矛盾的解讀,或許能夠解釋2014年度溫州地區銀行信貸增長乏力的真正原因,據悉,溫州當地銀行行長全部調換了一遍,但銀行和企業的相互信任關係仍然很難建立。

  另一方面,長期高燒的溫州民間借貸的利率近年平穩下行,去年溫州指數中的綜合利率首度下破過20%,中小企業貸款貴的狀況逐步緩解,但高利貸的泡泡會否因溫州年初房價觸底反彈、互聯網網貸平臺興起再度反彈,仍需要時間觀察。

  「金融是經濟體的血液,一旦感染病菌,不是短期打幾針抗生素就能清除的,溫州的情況只能是慢慢好轉,甚至會反覆,常言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溫州危機的本質

  溫州中小企業多但從正規金融體系的融資並不多,溫州市40多萬家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絕大多數的融資需求無法從正規金融機構得到充分滿足,只能長期高度依賴民間融資,民間融資長期主要為實體服務的定位,到房地產長周期繁榮之後,發生了改變。

  最嚴重的民間融資擴張發生在2008至2009年的大規模信貸擴張之後、於2010年開始收緊信貸之時,包括銀行的表外信貸和民間借貸開始快速增長。據統計,截至2011年6月底,溫州民間借貸規模已達到銀行信貸總量的20%,即1100億元左右,89%的家庭個人和59.67%的企業參與其中。過度負債導致資金鏈緊繃,隨時有斷裂的可能。

  有人把溫州危機歸結為「借錢實在太容易了」。來得太容易的錢使很多人開始遠離實體經濟了,把實體抵押貸來的錢瘋狂地投向房地產、礦產、能源、黃金當中。據央行溫州中心支行此前披露的資料,2011年僅有35%的民間借貸流入實體產業,較2004年逾90%的比例大為下降。其餘的貸款或進入房地產行業,或在非正規的金融中介之間流轉。

  溫州市區的人口不過100萬多,溫州的房地產開發規模卻相當於江西一個省的總量。通過原始積累而富裕起來的溫州人期望通過炒房來實現一夜暴富的夢想,但從2010年開始不斷升級的房地產調控成為壓垮溫州高利貸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借貸危機前不久,成都、重慶兩地溫州房客拋售,全國樓市慘淡,隨後就是溫州老闆跑路,這個時間鏈條極具關聯性。

  由此可見,此次民間借貸危機只是當前溫州經濟運行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溫州經濟真正的病灶在於大批企業主偏離此前的實體經濟,以至於空心化日益嚴重,大批企業逐漸放棄實業,轉向投資房地產以及虛擬經濟,從而埋下了危機的伏筆。

  這也與溫州商人冒險逐利心態有關,與實體經濟相比,房地產行業的利潤更為豐厚,在「一夜暴富」的刺激下,溫州越來越多以實業為本的民營企業家們過度投機心理日趨明顯,不願意把錢投到實體產業技術升級上去,這樣導致產品低端化,最終面臨倒閉。

  如何再造一個健康的溫州金融生態環境,是中央、監管部門、溫州地方包括民間面臨的難題,而溫州在金改三周年來臨之際,會向公眾、媒體呈現怎樣的新格局和未來規劃,請關注本報記者後續現場調查與採訪。

[责任编辑:默默]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