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7

重振零售 本地消費獨木難支

2015-09-22
来源:香港商報
  本港經濟有放緩跡象,當中情況最為不妙的無疑是旅遊零售業。最新數據顯示,在8月份的傳統旅遊旺季,訪港旅客人數卻按年下跌6.6%,其中內地遊客下跌7%,海外遊客跌幅進一步擴大至4.9%。
 
  隨著訪港旅客人數持續下跌,直接影響香港酒店、景區、零售業及餐飲業,譬如酒店業,即使推出減價兩成的優惠,也不足以喚回旅客,而在零售業方面,從業人員的失業率已連升4個月至最新的4.5%。旅業和零售業疲弱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對本港經濟就業帶來的衝擊不容低估,須思考如何加大自救力度,才能走過難關。
 
  訪港遊客數量持續下降,當中涉及的因素眾多,包括匯率因素令來港旅遊消費變得高昂,以及香港出現激進分子暴力驅趕內地旅客的事件,傳遞出香港社會不穩定和拒客門外的負面印象,都是不利因素。除自由行人數外,連帶訪港團數量跌勢也未停止。旅遊業議會指出,去年8月每日平均有400多團來港,今年同期跌至300多團,9月初再跌至260多團。
 
  有聲音認為,今次旅客退潮正好迫使零售業、餐飲業界反思及調整做法,重新重視顧客特別是本地顧客的需要,政府可藉此推動優化客源結構,多做些本地優惠,刺激本地消費,以此抵銷內地遊客需求疲軟造成的衝擊。然而,這種想法未免太過簡單。
 
  比較一下2008年和2014年的數字,可發現主要消費者為自由行高端旅客的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其銷貨價值便大增近140%,所佔全港銷售的比重亦由15.6%大增至20.7%,即是佔了現時的約五分之一,並成為本港最大的零售銷貨類別。反觀其他類別,例如飲食煙酒、日常用品等較為屬於基本及內需的環節,同期的銷貨量雖然有所增長,但佔總銷售貨值比例卻不增反減,由佔25%降至不足20%。由此可見,本地消費對零售行業的貢獻,並沒有想像中的高,單靠刺激本地消費是獨木難支,遊客才是零售業增長的主要動力。
 
  至於推動優化客源結構,減少對內地客的依賴方面,當內地遊客下跌已是意料之內,是否就一定可順利開拓海外客源即時補位﹖8月份數據顯示,原本想要爭取海外旅客填補,事實上反而跌勢擴大,顯示本港吸引力有限,還沒能達到招之即來的程度,同樣面臨其他地區的強烈競爭。對本港來說,內地旅客人數或消費減少是最主要的不利因素,直接影響經濟表現。
 
  業界對即將到來的十一黃金周,視為零售市場的風向標,認為若形勢沒有得到改善,需求回升,則關舖裁員在所難免。現在旅遊、酒店、零售、餐飲等行業涉及僱員約70萬人,若真出現裁員潮,形成連鎖效應,一損俱損,其他行業亦無法倖免,整體經濟呈現下滑趨勢,只會令內需消費雪上加霜,更不要奢談什麼依靠本地消費撐起市道。
 
  趕客容易請客難,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仍有激進組織繼續上演「鳩嗚」趕客鬧劇,不僅打沉旅遊業,更會將本港經濟推向萬劫不復之地,這種自我傷害的局面需要儘快得到扭轉。
 
  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