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7

創新驅動是轉型出路

2015-10-05
来源:香港商报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以往靠的是雙輪驅動:一輪靠製造業,號稱「世界工廠」,MADEINCHINA行銷全世界;另一輪靠房地產,號稱「世界工地」,房地產大躍進,供給老百姓。這種發展模式,確實形成了兩次造富運動,讓企業主和房產商賺得缽滿盆盈。

 
  但雙輪驅動帶來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首先,迎來的是製造業的過剩,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低迷,中國製造業首當其衝,出現了大面積的「工廠倒閉潮」。在這一輪驅動失去了動力之後,就寄希於另一輪驅動,所以2008年至2013年間,中國房地產發展迅速,這就是經濟學家郎咸平所說的「冰火兩重天」,製造業低迷如冰,房地產高歌如火。
 
  製造與房地產「雙輪」失效
 
  如今,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舊的「雙輪驅動」嚴重失靈,停滯不前,而新驅動仍未形成,是處於轉型期中中國經濟的最好寫照。
 
  在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看來,要改變這種狀態,關鍵在於創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說,中國現在的經濟形勢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但「穩中有難」。范劍平認為,「難」主要來源於中國傳統產業動力下降,其中以房地產和外貿出口為典型。從8月份數據來看,房地產的投資增速還在下滑;而由於世界經濟形勢不好,國外需求不足,中國的外貿出口比預想要差。
 
  目前,中國處於經濟增速換擋期。由於傳統產業佔經濟比重相對較大,最近幾年,中國正在積極培育新興產業作為新增長點,但目前只是剛剛冒頭,產業還沒完全成型,未成為中國經濟強勁有力的新發動機。
 
  范劍平指出,去年以來中國出臺了很多穩增長的政策措施,也多是在培育新的增長點。中央一再講定向寬鬆,不是讓資金放鬆後投入房地產等傳統產業,而是將更多力量花在引導資金流向創新活動上。此外,將來還要做一些結構性減稅、定向減稅,把有限的政策資源用在激勵創新上。稅務部門應更多地鼓勵培養未來增長動力的稅基,處理好短期和長期的關係,「雖然短期會面臨稅收減少的壓力,但從長期來看,結構調整到位後,創新增長動力一旦形成規模,稅收所帶動的經濟活動提高,一定會帶來更大回報。」
 
  科技創新帶動三駕馬車
 
  過去習慣用「三駕馬車」看增長空間。范劍平強調,對中國來說,無論哪駕馬車,根本還是要靠科技創新才能擴大起來。
 
  在投資方面,中國國內資金很豐富,但大量資金找不到好的投資項目。在他看來,原因在於技術儲備不足。過去中國和發達國家技術差距較大時,一些傳統產業靠模仿和擴大規模降低成本,獲得市場競爭力。可由於產能過剩,現在這種發展模式已經到頭了。
 
  但創新不同,范劍平舉例說,比如同樣是鋼鐵,建築用鋼是過剩的,但高端鋼材由於沒有技術,生產不出來,所以每年還要大量進口。因此,如果要繼續增加對鋼鐵的投資,就應把資金投到科技研發中,實現高端鋼材的國產化,最終實現進口替代。因此,中國的投資應由對鋼筋水泥的投資為主,逐步轉向以科技研發的投資為主,這就需要政策上有相應調整,盡快建立促進企業增加研發投資的政策體系。
 
  而消費方面,中國「大路貨」的消費品也大多產能過剩。另一方面,類似蘋果手機的高科技產品一代代生產出來,卻供不應求。因此,中國的老百姓並非不需要消費,而是消費需求已經升級,只有加大科技創新,提高產品技術含量,中國的消費需求才能擴大。
 
  出口方面,中國的傳統電子產品在國際上有非常大的市場佔有率,但處在產業鏈、價值鏈的中高端產品卻不高。因此,擴大出口就要通過技術升級,提高中國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在中高端方面擴大需求。
 
  范劍平表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回升,關鍵還是在於創新驅動,如果中國的科技進步了,裝上創新驅動這個新的發動機,那麼無論是投資、消費還是出口,都存在擴大的空間。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