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叩問2016年經濟:“黑天鵝”會來嗎?

2015-12-30
来源:新華網

  歐洲人曾經長期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直到17世紀,第一只黑天鵝在澳大利亞被發現,這一看似不可動搖的信念才崩潰。“黑天鵝”由此寓意顛覆性的罕見事件,一旦發生足以推翻先前認知。

  在2016年,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走向就可能成為一只帶來厄運的“黑天鵝”。“新興市場”這一提法自出現以來似乎總意味著“強勁增長”,而與衰退絕緣。

  但在經曆2015年的貨幣動蕩和資本外逃之後,新興市場經濟前景不容樂觀。繼美國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之後,新興市場真會在2016年邁入所謂“危機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嗎?即使“黑天鵝”沒有出現,新興市場又該向何處尋找發展良方呢?

  【黯淡的新年】

  對於阿根廷男子阿德裏安·波塔斯來說,新年的到來並不值得期待。“物價一直在漲,工資卻沒漲,”這名51歲的保安抱怨。就在兩周前,阿根廷政府宣布取消外彙管制,引發本國貨幣比索大幅貶值,跌幅一度達到41%。

  這是一次“事先張揚”的貨幣貶值。由於擔心比索貶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超市從11月開始一直在漲價。阿根廷政府也為“彙率闖關”做足鋪墊:減免農產品出口關稅、將短期存款利率上調至38%,只為增加美元收入、穩定比索幣值。

  然而,比索貶值勢不可擋。根源在於,阿根廷經濟增長乏力,外資撤離和貿易惡化導致外彙儲備持續下降,到11月中旬僅剩260億美元。

  美聯儲加息更是壓垮阿根廷貨幣的最後一根稻草。美國聯邦儲備委員十年來首次上調基准聯邦基金利率,終結持續7年的近零利率時代。投資者擔心,美聯儲12月上調基准利率,是開啟新一輪加息周期的首次動作,阿根廷比索只是因此倒下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聯儲為刺激增長執行量化寬松政策,相當於開動印鈔機,向全球市場注入大量美元,這些熱錢有如巨浪湧入新興市場國家。

  國際金融協會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4年期間,非居民投資以平均每月220億美元的洶湧之勢進入新興市場股市和債市。彼時,不少新興市場國家已經增長乏力,但熱錢湧入令不少企業得以大肆舉債,從而掩蓋了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

  進入2015年之後,劇情發生翻轉。美國經濟逐步走出危機陰影,美聯儲加息意向明顯。在市場預期心理作用下,資本出逃新興市場,規模之大堪稱2008年以來之最。僅11月,就有35億資本出逃新興市場,延續了從7月開始的出逃趨勢。

  【“分化”和“疲軟”】

  進入2016年,一旦美聯儲加息的蝴蝶翅膀再次輕輕震動,勢必在全球貨幣體系掀起風暴,令新興市場國家面臨艱難的貨幣政策選擇。

  若跟隨美聯儲加息,對於緩慢增長的經濟也無異於當頭一棒;若聽任本幣貶值,必將加重國內企業負擔,引發債務危機。美聯儲加息引發美元回流,加劇資本出逃,新興市場國家很可能沒有足夠的錢償還債務、填補財政赤字、搞基礎設施建設和助推企業擴張。

  面對不容樂觀的前景,有分析師預測,新興市場或將步入所謂“危機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然而,新興市場畢竟是一個籠統概念,用一把尺子預測其中十多個國家的經濟走向難免有失偏差,存在一定的嘩眾取寵成分。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認為,包括新興市場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在新一年可能呈現出“疲軟”和“分化”的特點。“確實有一些脆弱的新興市場國家在2016年有相當的金融風險,”他告訴新華社記者。

  這些國家往往嚴重依賴大宗商品出口,還具有經常項目逆差大、外彙儲備少、外債負擔重和欠缺經濟增長潛力等特點。就連原來增長強勁的“金磚國家”,發展前景也不盡相同,“有的是金,有的是磚”。

  當前,投資者信心最強的是印度,“中國似乎正處在中間,增長速度處在中間,”黃益平說。剩下的3個大宗商品出口國:巴西、俄羅斯和南非,情況不妙。

  也有一些分析師認為,對於巴西和俄羅斯等國家而言,由於已經度過了最糟糕的時期,新一年的情況不會繼續惡化。以俄羅斯盧布和馬來西亞林吉特為例,這兩種貨幣在過去兩年內分別暴跌25%和50%之後,幣值在2016年將趨於穩定。若以美元計算,這兩國的公司盈利看起來會更健康。

  新興市場咨詢公司分析師喬納森·安德森甚至預言,隨著投資人重新返場,“貿易穩定”將成為發展中國家經濟2016年的主旋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看到類似趨勢。該組織預計,新興市場國家2016年有望實現平均4.5%的增長,略高於2015年3.9%的增長速度,打破過去5年增長持續減速的頹勢。

  不過,新興市場2016年的經濟表現,無論如何都無法與昔日的輝煌相提並論。在巴西和俄羅斯,經濟衰退只不過有所緩解,並未結束。

  【中國因素】

  一些分析師認為,包括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在內,2016年全球最大的經濟風險是中國經濟減速。這既說明了中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和挑戰。

  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中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領航者,以自身增長為全球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3年的五年間,中國一國貢獻了全球總GDP增長量的37.6%,2014年的貢獻是27.8%。2015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依然達到30%。

  進入2016年,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還在繼續,世界經濟仍然處在深度調整期。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中國對內推進經濟改革,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中國經濟轉型提供了系統性解決方案。

  中國的貢獻,不僅源於自身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更來自增長路徑的設計和互利共贏的實際行動。

  在2015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進程連獲突破,並於12月25日正式宣告成立;絲路基金簽下“首單”;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SDR);歐洲複興開發銀行迎來中國這個新股東……中國為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和改革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新的一年中,中國還將籌辦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主題定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致力於推動全球創新增長方式,完善經濟金融治理,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實現包容和聯動式發展。(袁原 馬驍)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