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反思香港競爭文化

2016-03-17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流深

 
  在新界東補選后爆紅的本土派梁天琦,近日在媒體承認自己是非本港出生的新移民。專訪在發布之后,很快因其敏感的身份議題而引起了本港輿論的熱議。但是同一篇專訪中,引起筆者興趣的卻是梁天琦的另外幾句話:「我不想失敗,我想贏」、「一定要贏」、「我們不能再輸了」。
 
  港人競爭激烈
 
  當然,沒有人喜歡失敗。無論這失敗多麼悲壯和慘烈,多麼可歌可泣、動人心魄,失敗者仍必須面對遠離舞臺正中央的代價,這也是為何歷史上被人記住的失敗者寥寥可數,更不論許多人還必須付出輸盡財產、名譽乃至生命的代價。反而是成功者,無論其成功是否光明正大,是否盡得人心,卻始終能被聚焦於所有人的關注之下,甚至重新撰寫自己的成功史——正所謂「成王敗寇」,是之謂也。
 
  但是,無論是在什麼樣的社會,什麼樣的制度下,始終占據競爭勝利者地位的永遠都是少數。因此,坦然接收失敗亦是作為生物能夠得以繁衍的一種本能——若是所有失敗者都不能接受失敗,甚至不惜螳臂當車般地以命相搏,那麼就沒有一個種群的延續和壯大。
 
  回到現實中的香港。人多地少,競爭激烈,一直是香港所面對的現實之一。正因為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港人自小就開始給孩子灌輸各種各樣的爭勝之道,希望孩子日后成為社會中的「精英」,為此不惜犧牲本應給予孩子快樂和休镕的童年時光,各種學業壓力乃至人際壓力更是紛至沓來。然而,卻少有人意識到,這樣高壓乃至於「無底線」的「想贏」文化,卻很可能催生其并不願意看到的反效果:其一,是競爭手段的激烈化,乃至「無底線」的手段,試圖改寫競爭的基本規則;其二,則是無法容忍失敗,以至於啟動「自殘」手段,徹底脫離整個競爭機制——近期本港連續發生20餘起疑似因學業問題引發的學生自殺案件,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但是從根本上說,這樣的行為的本質卻是逃避競爭。
 
  梁天琦現象值得反思
 
  從某種程度上說,本土派們掀起的一波又一波運動,同時具備以上的兩個特徵:一方面,梁天琦們所宣稱的「無底線抗爭」,以及他們在事實上所采用的暴力手段,已經徹底改變了原有的社會運動模式。在這一前所未有的模式之下,梁天琦們獲得了關注度與一部分支持者,確可以稱得上是「勝利者」;但是另一方面,他們亦十分清楚地知道,這樣的行動亦是一種「自殘」:無論從法律角度還是社會道德角度,他們都已「自絕」於社會主流的大門之外。究其根源,梁天琦們「一定要贏」的個人心理與本港已發展至極的好勝心態,其實是一脈相承的。
 
  近些天來,針對多名學生自殺的情況,本港輿論已經有了許多討論,其中不少都在反思本港這種極端「想贏怕輸」的競爭文化。而從梁天琦的案例來看,這樣的社會文化所造成的影響,恐怕遠比想像的更大,更需要全社會的深入思考。畢竟,勝利固然重要,但始終有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勝利更加重要。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