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王小魯:制度改革亟需合力

2016-05-28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朱輝豪報道: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近日做客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發表題為《「灰色收入」與中國經濟結構失衡》的演講,就中國經濟結構失衡的現象、原因及對策思路進行了深入探討。

  結構失衡消費失調

  對於中國經濟持續放緩的原因分析,王小魯分析,目前中國經濟下行,面臨的結構失衡問題很突出。他認為原因與產能過剩密切相關,一方面是2008年以后,因世界市場需求不振及出口產業比較優勢轉移,出口急劇減速;另一方面是過度依賴投資增長造成投資過度,與消費比例失調,導致產能嚴重過剩。

  王小魯指出,中國經濟過去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出口加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隨著經濟的增長,這種依靠外需拉動經濟的模式注定不可持續,所以根本的解決之道在於內需的增長。

  對於結構失衡原因的分析,王小魯認為這背后是體制和政策在起決定性作用,消費占比率越來越低與體制和政策因素密切相關,各級政府的產業政策、發展政策、宏觀政策過去長期以來都在不斷地刺激投資,消費受制約。

  從宏觀政策角度分析,王小魯認為,長期以來貨幣增長過快,貨幣政策寬松的基本作用是刺激投資,但目前情況下貨幣刺激對拉動經濟增長基本無效,大量的貨幣供應對結構失衡起了一個促進的作用。

  貨幣刺激產能過剩

  他指出,持續的貨幣刺激危害性很大:不斷地推動產能擴大,成為加劇產能過剩的一個推手;大量的流動性進入虛擬的部分,不斷制造股市、房市泡沫;持續的貨幣寬松導致杠杠率持續上升,不良債務不斷擴大。「以債務性社會融資規模衡量,中國2002年杠杠率為120%,2015年已達200%,而全口徑計算在250%-260%左右,高杠桿率意味著金融風險在不斷地擴大,隨時有可能發生重大的金融風險。」

  他認為,結構失衡突出表現為投資過度、消費需求不足,與現行體制、宏觀政策、產業政策、各級政府行為有密切關系,而關鍵的深層次原因是收入分配失衡。他指出,改善收入分配首先要反腐,但靠運動式的反腐隻能解決一時的問題,根本解決問題要靠制度改革,關鍵是推進法治化和民主化進程。「中國經濟現在恢復增長的動力不能靠刺激政策。根本的問題要靠調結構、促改革,最關鍵是要調整儲蓄率、投資率和消費率。」

  他坦言,現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一系列的改革任務目標很宏偉,但是現在的改革氛圍和上世紀80年代有巨大的差別,改革缺乏根本的動力,缺失各界的參與,也沒有看到給各地以充分的自主權去進行積極地實驗、積極地推進,而沒有各界的參與恐怕改革很難形成一個大潮。

  他提到,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需要涉及到包括行政體制、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土地制度、戶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任務。他指出,如果中國沒有這樣的結構調整,就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但如果做到了這些體制和結構的調整和改革,未來中國保持10年到15年的中高速增長完全有希望。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