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第一為何被稱作冠軍?古代它是這個意思

2016-08-19
来源:北京晚报

  里約奧運會已近尾聲,但世界各國奧運選手的“奪冠之戰”卻越戰越酣。在奧運賽場上奪得第一名的選手為何稱為“冠軍”?原本一聲指“帽子”,四聲指“戴帽子”的“冠”字,是怎樣被引申出“第一”這個意思的?“冠軍”一詞最初到底是源於戰國時期位居“諸軍之上”的上將軍宋義還是漢武帝時期勇克匈奴的驃騎將軍霍去病?

  “冠”字緣何被引申為“第一”

  《史記·蕭相國世家》:“位冠群臣,聲施後世。”

  

 

  小篆“冠”字

  “冠”字最早見於小篆,是一個會意字,由“冖”、“元”、“寸”三部分構成。“冖”,今俗稱“禿寶蓋兒”,表示“覆蓋”,其本義是一塊蓋在頭上的布帛,也就是今天帽子最初的形態。“元”代表一個站立著的人,其本義是人的“頭”。“寸”的甲骨文像手之形,常代指人的手。三部分合起來的意思是:用手將布帛制品戴到頭上。這種布帛制品古代稱為“冠”,名詞,讀一聲,念guān。“冠”字還有一個讀音是四聲,念guàn,動詞,指“戴帽子”。

  

 

  袞冕

  帽子不僅有遮陽、擋風、禦寒等功能,在中國古代,戴冠同時還是身份的象征。有資格戴冠的人皆為尊貴者,而且分為不同等級。古代規格最高的冠叫冕冠,始於周代,也稱“旒冠”等, 是帝王以及王公、卿大夫在參加祭祀大典等活動時所戴的禮冠。東漢許慎在《說文》中的解釋是∶“冕,大夫以上冠也。”冕冠是由冕版、冕旒、笄、延、武、充耳等各含寓意的物件組成,天子的冕冠有十二旒,諸侯以下依官職等級遞減。古代最富麗堂皇的冠當數鳳冠,因冠上飾有鳳凰的圖案,故名。漢制規定:太皇太後、皇太後、皇後入廟行禮時要戴鳳冠。明代時,鳳冠是皇後受冊封、謁廟、朝會時所戴的禮冠,在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的珍貴文物中,就出土有明神宗萬曆皇帝孝端、孝靖兩位皇後的“十二龍九鳳冠”、“九龍九鳳冠”等四頂鳳冠。

  

 

  鳳冠

  此外,由於地位尊卑不同,古人所戴之冠也各不相同。文官和儒士所佩戴的冠叫“進賢冠”,武官所戴的冠叫“武弁”,亦稱“武弁大冠”、“繁冠”。而古代法官所戴的則是“獬豸冠”,傳說獬豸是一種能別曲直的神羊,能辨別忠奸、判斷罪與非罪,所以法官以獬豸為冠,取其公正明斷之意……

  那么,“冠”是怎樣被引申出“第一”的意思呢?“冠”字讀四聲guàn時除了有戴帽子的含義外,還包含“領頭”的意思。這是因為冠是戴在人頭頂上的飾物,它處於人的頭頂之上,亦即人體的最高部位,所以被引申為“位居第一”之意。如《史記·蕭相國世家》:“位冠群臣,聲施後世。”《漢書·魏相丙吉傳贊》:“近觀漢相,高祖開基,蕭曹為冠,孝宣中興,丙魏有聲。”

  “冠軍”最早的含義是“列於諸軍之首”

  《史記·項羽本紀》:“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

  “冠軍”一詞最早見於《漢書·黥布傳》:“項梁涉淮而西,擊景駒、秦嘉等,布常冠軍。”黥布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原叫英布,因受秦律被黥,故稱黥布。黥布在項羽領導的起義大軍中,是個屢建奇功的戰將,勇冠三軍,“常為軍鋒”。“黥布傳”中這段記載說的是:黥布聽說項梁平定會稽,西渡淮河,於是率部歸附項梁。項梁西攻景駒、秦嘉等地,黥布驍勇為眾軍之最。可見,“布常冠軍”說的正是黥布勇冠三軍。

  中國曆史上第一位榮獲“冠軍”稱號的人,則是戰國時期的大將軍宋義。有關宋義的記載源自《史記·項羽本紀》:“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説之,因置以為上將軍……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裴駰集解引文穎曰:“卿子,時人相褒尊之辭,猶言公子也。上將,故言冠軍。”宋義原為楚國令尹,秦末大起義,六國複辟,宋義投到反秦義軍首領之一的項梁麾下。公元前208年9月,項梁擊敗了秦將章邯的軍隊領兵西進,但由於輕敵又被章邯擊潰,項梁戰敗而死,楚懷王與黥布、宋義等眾多將領共聚彭城。這時,章邯率秦軍圍攻趙國,趙國派人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欣賞宋義“勇冠三軍”之才,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援救趙國,各路部隊的將領也都歸宋義統領。因宋義是“諸軍之上”的上將軍,故為“冠軍”。

  漢代“冠軍”是一種爵位名稱

  霍去病“功冠全軍”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

  

 

  霍去病像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是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裏,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為解決匈奴邊患、開拓我國西北疆域做出了突出貢獻。但他英年早逝,漢武帝十分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送別勇士。漢武帝還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墳墓,外形頗像祁連山的樣子。

  據《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記載,霍去病戰功赫赫,“為諸軍之冠”,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四月壬申,“以二千五百戶封去病為冠軍侯”,並特置冠軍縣作為封邑。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而亡,年僅二十四歲。元鼎元年乙醜(公元前116年),他的兒子霍嬗繼位。元封元年辛未(公元前110年),霍嬗隨漢武帝登封泰山,暴病死。因沒有後代,冠軍侯國被廢除。

  東漢時,漢光武帝劉秀一朝的賈複、漢章帝劉炟一朝的竇憲也曾被封過“冠軍侯”。賈複(公元9年—公元55年),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南陽郡冠軍縣(今河南鄧縣西北)人。新莽末年,聚眾加入綠林軍,後歸劉秀,任都護將軍。公元25年,劉秀即位,賈複任執金吾,被封冠軍侯。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賈複被晉封為膠東侯,冠軍侯國廢除。竇憲(?—公元92年),字伯度,扶風平陵(今陝西鹹陽西北)人。東漢名將,竇融曾孫,章德皇後之兄。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以外戚拜為郎,封“冠軍侯”。漢和帝劉肇永元元年(公元89年),竇憲遣客刺殺太後幸臣,因害怕獲罪被殺,自求擊北匈奴以贖死。竇憲揮兵數千裏,度越沙漠,平定匈奴,“追奔稽落之表,飲馬比鞮之曲”。《後漢書》作者范曄對他的評價是:若“列其功庸”,竇憲比衛青、霍去病“兼茂多矣”。

  魏晉開始“冠軍”成為一種武官官職

  清代“鑾儀衛冠軍使”官居“正二品”  

 

  魏晉南北朝時期,“冠軍”成了將軍的一種官銜,稱“冠軍將軍”。三國時期的曹魏正始年間(公元240年一公元249年),以文欽為冠軍將軍,秩第三品。文欽也是第一個成為“冠軍將軍”的武官。到了南朝時,宋、齊都設有“冠軍將軍”一職,隸屬於長史、司馬、參軍和錄事參軍等。南朝梁、陳和北朝亦置“冠軍將軍”,北魏、北齊為從三品,北周為正七品。關於“冠軍將軍”的記載很多,《宋書·武帝紀上》:“初為冠軍孫無終司馬。”其意思是,宋高祖武皇帝劉裕初為北府舊將、冠軍孫無終的司馬。《宋書》:“廢帝以邵陵王子元為冠軍將軍、湘州刺史,中兵參軍沈仲玉為道路行事。”北周酈道元《水經注·廬江水》:“下有磐石,可坐數十人,冠軍將軍劉敬宣,每登陟焉。”隋朝時,“冠軍將軍”為散官號,秩從六品下。到了唐代,“冠軍將軍”一職又加了個“大”字,在唐朝武官官銜中,“冠軍大將軍”成為僅排在“從一品驃騎大將軍、 正二品輔國大將軍、從二品鎮軍大將軍”之後的正三品武官。

  到了清代,“鑾儀衛冠軍使”更是官居二品。所謂“鑾儀衛”,其實就是掌管皇帝車駕儀仗的機構,於順治二年(1645年)設置。“鑾儀衛”下設“鑾儀使”、“鑾儀副使”和“冠軍使”、“副冠軍使”以及“陪祀冠軍使”、“ 滿洲冠軍使”等官職,“鑾儀衛冠軍使”為正二品武職京官。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