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大毒梟死了,為什么那么多人難過?

2016-09-21
来源:澎湃

  有此感受的觀眾可能會在埃斯科巴一手創立的麥德林集團急速瓦解的過程中,無數次提醒自己——他不僅是毒販還是十分危險的恐怖分子,他的崛起和死亡皆是因為私欲,而非麥德林貧民眼中的羅賓漢式的行俠仗義。

  《毒梟》第二季海報

  注意:本文有劇透

  Netflix的《毒梟》(Narcos)第二季出來後,“意料之中”的結局,依然讓很多觀眾難過——大毒梟巴勃羅·埃斯科巴(Pablo Escobar)死了。

  巴勃羅·埃斯科巴死亡現場。

  有此感受的觀眾可能會在埃斯科巴一手創立的麥德林集團急速瓦解的過程中,無數次提醒自己——他不僅是毒販還是十分危險的恐怖分子,他的崛起和死亡皆是因為私欲,而非麥德林貧民眼中的羅賓漢式的行俠仗義。

  即便如此,他的死,依然讓人遺憾。埃斯科巴雖是臭名昭著的罪犯,卻堪稱“犯罪之王”。麥德林集團鼎盛時期,全球80%的可卡因銷量由他們完成。埃斯科巴因此躋身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第七位。

  《毒梟》

  富可敵國時期,他主動申請為哥倫比亞償還100億美元的國債,以修改引渡法。他大量埋藏現金的習慣,至今仍吸引著無數人加入到“尋找寶藏”的遊戲中。

  據統計,約有25000人(此數字仍有爭議)死於他之手,而自發參加其葬禮的人數也有這么多。這兩個數字當然無法功過相抵,但至少說明在一些人眼中,他不是一個徹底的惡魔。因此《毒梟》一定不會是最後一部關於埃斯科巴的影片,盡管他早已在1993年去世。

  去年,Netflix推出的《毒梟》第一部即獲得兩項頗具分量的金球獎提名——最佳劇情類及劇情類最佳男主角。可見,它在美國之外的地區,也具有廣泛的知名度。

  從走私商人到聯合幾大毒品巨頭成為麥德林集團的首領,《毒梟》第一季展現了埃斯科巴14年來,傾力打造一個從無到有、盛極而衰的“毒品帝國”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埃斯科巴是絕對的主角,不僅光芒蓋過其他角色,其強勢的性格、食肉動物的狡詐本能以及天賜的好運,都讓其光芒遠超其他角色。

  《毒梟》第一季劇照

  第二季始於埃斯科巴和他的同夥們從“豪華度假型”監獄出逃,涵蓋的時段由第一季的14年縮短為短短一年。

  如果說第一季中“毒品帝國”建立的過程雖緊張卻仍有明快戲謔的黑色幽默,第二季“帝國”崩潰的殘酷和不可阻擋,則抹去了所有的輕快。埃斯科巴的光芒減退,代之以肮髒的政治和人心向背。觀眾獲得的,是與第一季截然不同的觀劇體驗。

  《毒梟》第二季劇照

  回到開頭的問題:為什么埃斯科巴的死讓觀眾那么難過,難道大家都是非不分嗎?

  很重要的原因是,逐漸結成同盟欲撕裂埃斯科巴的各方力量,“惡”的程度與之不相上下。

  一群凶獸圍攻一頭困獸,這不是正義與非正義的戰爭,只是一場慘烈的戰爭而已。

  影片中的兩位DEA探員在現實中真有其人,也擔任了該劇的顧問。作為唯一一個見證了埃斯科巴死亡現場的美國人,史蒂夫·墨菲是好人嗎?飾演墨菲的波伊德·霍布魯克這樣形容他:“他有趣又瘋癲,毫無疑問非常有種。但墨菲是英雄嗎?當時不是。”

  DEA、CIA為達目標不擇手段,甚至不惜和臭名昭著的叢林“共產黨殺手”團體Los Pepes建立聯系。美國人在這場戰役中擔任的並不是英雄的角色,而是以周旋於兩個政府間、最大程度地謀求自身利益(官員則為自己的仕途打算),甚至不惜濫殺無辜的形象出現。

  《毒梟》第二季劇照

  美國人民在“毒品王國”的建立過程中亦功不可沒——麥德林集團的可卡因,目的地大都是美國。

  哥倫比亞方面,正義之士已在第一季中死絕。埃斯科巴以自由黨候選人的身份當選為安蒂奧基亞省候補國會議員、一步步走向權力中心的時候,時任司法部長羅德裏戈·拉臘·博尼利亞當眾揭露他毒販的身份,令其不幸橫死於布達佩斯街頭。

  強硬的反毒派代表、自由黨總統候選人路易斯·卡洛斯·加蘭亦死在競選總統的演講台上,時年43歲。

  埃斯科巴還支持哥倫比亞共產黨遊擊隊M-19占領哥倫比亞司法部大樓,造成哥倫比亞一半大法官死亡,甚至為暗殺總統炸毀載客的波音飛機……他的名言是:“你們要戰爭,就給你們戰爭”。

  戰爭逼人現出惡的一面,好人首先被清掃出局,第二季中已無義士。

  《毒梟》第二季劇照

  起初采取懷柔政策的總統下達必殺令,只求擊斃埃斯科巴不留活口,為此,他不惜縱容與麥德林集團支持的叢林共產黨遊擊隊組織敵對的暗殺集團Los Pepes,在麥德林大開殺戒,並乘機做大勢力。

  他不是不知大王既死、權力真空中必會有新勢力介入,卻仍選擇在總統競選之際,坐視Los Pepes為非作歹,作為自己競選的籌碼。

  麥德林集團覆滅後,接替其位置的卡利集團,起初仍披著合法商人的外衣,卷入戰爭愈深則愈發毫無顧忌,露出毒販的凶殘本性。取而代之的過程中,“利”字終於打敗偽善的外衣占了上風。

  《毒梟》第二季劇照

  麥德林集團在幾次圍剿中分崩,最後埃斯科巴的身邊僅剩下家人和少數幾位核心成員,基本為殺手,曾經網羅的技術智囊團早已散滅。

  觀看《毒梟》第二季有兩條主線。一是幾個利益集團在剿滅埃斯科巴過程中的動態變化,利益的此消彼長,以及各自或明或隱蔽的內在訴求。

  比較諷刺的是,眼見麥德林集團覆滅過程中的人心向背,卡利集團的老大依然試圖維持黑幫道義的神話。他放了埃斯科巴家人一條生路,並把與其妻塔塔的對話放給屬下們聽,以她作為毒販妻子的標准模板,嘉獎塔塔對丈夫的無條件支持。

  《毒梟》第二季劇照

  二是埃斯科巴作為一個人,他的家人和親信在這個過程中的變化。無所不能的英雄形象不再,他在妻子塔塔和母親的眼中也有了不同的形象。這直接導致了婆媳間的不合,也導致了二人最後不同的選擇。

  親信或早或晚地看出了“老大”的末路處境。黑幫道義遭受生死考驗,或叛或降或遭生俘,最後留在埃斯科巴身邊的,竟然是在他落難後才偶爾加入的、沒有任何犯罪前科的出租車司機約翰。

  約翰出生於埃斯科巴一手建立的貧民區,始終對他懷有敬意和感謝。他是25000名參加埃斯科巴葬禮的貧民代表,代表他們追隨埃斯科巴到最後。他也曾有過出賣埃斯科巴的念頭,埃斯科巴也動過放他留在父親的牧場過平靜生活的念頭。但一方的忠心和另一方的私心,讓二人最後死在了一起,令人唏噓。

  個人走向個人既定的命運,這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魔幻之處。

  《毒梟》第二季劇照

  據說,《毒梟》第二季之後還會有第三、第四季。原因很簡單,劇名為《毒梟》,而非《巴勃羅·埃斯科巴》。埃斯科巴之後尚有毒梟混戰。卡利集團從崛起到覆滅的時間雖短(活躍至1998年),依然有足夠的素材往下拍。

  但是沒有了瓦格納·馬拉飾演的巴勃羅·埃斯科巴,觀劇樂趣至少少了一半。

  與很多用語言、肢體語言和眼睛表演的演員相比,馬拉塑造的埃斯科巴平白無趣,面無表情。觀眾對他恐懼,不知道他下一秒是會給人鼓勵和現金,還是子彈與爆炸。當恐懼和欲望激發了他靈魂裏更惡的一面之後,瓦格納·馬拉在拼命加餐增重。留著長頭發和胡渣、瀕臨死亡的埃斯科巴,卻在一點點打開角色的心,把困獸之鬥演繹得讓人心痛。

  埃斯科巴對死的恐懼,對失去的東西的不甘心,他永遠執著的總統夢,以及對妻兒不舍的掛念(真實的埃斯科巴確實為生病的小女兒燒過200萬美元取暖),都在馬拉不多的表情中一一展現。

  有意思的是,馬拉是巴西人,不說西班牙語。為了出演這個角色,他赴麥德林學習西語數月,讀遍所有關於埃斯科巴的資料。

  《毒梟》第二季劇照

  他說自己不模仿人物,而是以自己的理解重塑這個既善又惡的人物。一個巴西人飾演的不以模仿原型為目的的埃斯科巴,這也是魔幻之處。 (作者:阿水)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