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港樓市爆煲教訓值得借鑑

2016-10-27
来源:大公網

  圖:近年,內地資金「財雄勢大」,在港搶地越趨激烈

  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工業大國紛紛推出量化寬鬆措施,導致游資氾濫,推升全球資產價格。香港作為規模細小而開放的經濟體,加上港元與美元掛鈎,亦難以獨善其身。政府吸收了九七年樓價急跌的歷史教訓,先後推出多項「辣招」遏抑樓市過熱,金融管理局更先後實施七輪「逆周期」措施。分析認為,當中有部分措施值得內地一線城市借鑒。

  痛苦六年 樓價瀉七成

  香港樓價於1997年第3季衝上高峰後無以為繼,在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下,樓市泡沫終於爆破。樓價從1997年第3季的高峰,在12個月內急跌接近五成,至2003年谷底時累積下跌差不多七成!大量物業變成負資產,業主變成「樓蟹」,破產人數急劇上升。樓市大幅下跌引致的負財富效應,亦嚴重影響香港的內部需求和投資,其後更引致嚴重通縮,企業減薪、裁員的負面消息不絕。這段痛苦經歷,前後長達足足六年。

  與內地一線城市一樣,香港樓市近年亦出現過熱,樓價持續於高位徘徊,「上車難」成為「無殼蝸牛」共同面對的困境。根據瑞銀於今年九月發表的《2016年UBS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香港的得分是1.52,顯示樓市存在泡沫。儘管如此,據金管局估計,香港的銀行「有足夠的緩衝承受物業市場帶來的風險」,主要是金管局自2009年推出多輪宏觀審慎監管措施。

  渣打建議內地徵物業稅

  吸收了歷史教訓,當金管局預見樓市過熱的風險明顯上升,隨即於2009年10月推出第一輪逆周期監管措施,收緊按揭成數。其後,由於外圍資金持續湧入,加上樓宇供應持續緊張,樓價仍然輾轉上升,金管局亦因應形勢變化,前後共推出七輪逆周期措施(詳見表)。

  金管局在最新公布的《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指出,自2009年推出逆周期措施以來,新造按揭平均按揭成數從實施前的64%,降至今年7月的53.3%,而供款與入息比率亦下降約6個百分點至33.8%,反映了措施的成效。

  渣打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內地推行寬鬆貨幣政策而導致流動性氾濫,流動性遂流入樓市,推高樓價。渣打估計內地不會全面收緊貨幣政策,長期而言,可考慮徵收物業稅,令內地樓市可持續發展。

  滙豐表示,內地樓市的特徵,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與全國其他省市的差異極大,內地各省市政府因應自身狀況推出適當的措施,比起收緊貨幣政策更為合適。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