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九龍追溯 啟德變遷

2016-11-21
来源:香港商报

  古老的東方神韻,高聳密集的樓宇,星羅棋布的霓虹燈……曾經這裏有著一座披著神秘面紗的古老城堡,有著全球最繁忙之一的機場,儘管如今已成為回憶,卻曾在這土地上記錄著珍貴的香港景象。近日,香港九龍公共圖書館特邀香港史學會理事施志明博士座客圖書館,帶來一場關於九龍城及啟德機場變遷的歷史分享會,帶領讀者一同追溯寶貴的時代圖景。香港商報記者陳柳燕

  昔日繁華的官富鹽場

  九龍城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中國的宋朝時代,施博士指出,「從宋代以來,九龍半島,曾幾何時就是一個繁盛的地方。」「宋朝時香港地區的製鹽已甚具規模,官府為掌管鹽場,在九龍灣西北,即後來九龍城和啟德機場一帶設『官富場』,並派兵到大嶼山駐軍,管理這一鹽場」,此時九龍半島的航海業亦較為發達。

  施博士稱,就在南宋末年,皇帝宋端宗趙和宋帝昺趙昺被元朝軍隊逼迫逃到香港,「據說曾在『官富場』內的土瓜灣一塊大石頭上休息,因此後人稱該處為『宋王台』以作紀念。」

  元朝時期,「官富場」被改為「官富巡司」,於明朝時則被改為「官富巡檢司」,設有巡檢及司吏各一,並駐弓兵以打擊販賣私鹽。施博士介紹,清朝康熙元年,清朝政府為了防止沿海居民接濟位於台灣的鄭成功政權,因此實行遷界令,逼使沿海居民向內遷界,鹽場亦因而被廢置。而遷界令於康熙八年取消,居民重新搬入得以復興。

  為了監視英國在香港島上的活動,打擊海盜和倭寇,解決港島和九龍兩岸人民的糾紛等問題,清政府在筆架山上設九龍墩台,後改為九龍汛,設有炮台,九龍寨城的城牆最初就是用來搭設炮台的。

  然而,到了1841年,英國入侵香港,施博士說,香港島於1842年成為英國殖民地後,為了行政和防守的需要,清政府於1847年擴建九龍汛為九龍寨,將官富巡檢司移於九龍寨,並改稱九龍巡檢司,因此,九龍取代官富,代表整個半島。

  1898年清朝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使得九龍半島與新界成為殖民地,至此,英國實現了對中國香港地區領土的佔領。「但在清政府據理力爭下,九龍寨城仍然歸滿清派兵管轄,成為位處英國殖民地的中國外飛地。城寨更是清朝官員辦公的地方,地位約等於現代的領事館。然而,到了1899年,英國派兵佔領寨城,並將清廷官兵趕走。」至此,寨城便缺乏法治和管理,埋下後來漸漸變得殘破不堪及半無政府狀態的種子。

  九龍寨城之龍津碼頭

  施博士介紹,19世紀中葉以前,在九龍街作買賣的以漁民為主,以及居於九龍半島以外的鄉民為主。他說,「鄉民一般在九龍街出售剩餘的農業產品及在山野捕獲的鳥獸,此外,還有柴薪、乾草以及在山嶺摘得來的生草藥等,而這些農產品不少都是漁民所需。」然而,由於英軍的入侵,鴉片的大量流入,「到了19世紀中後期,九龍街開始出現不少娛樂消遣的場所,包括茶樓、酒鋪、賭館、煙草店,以至鴉片館等。」「因此,在香港開埠兩年後(1844年),港府已頒布《禁止賭博條例》。」

  而與九龍寨城有著密切關係的則應屬「龍津石橋」。據施博士介紹,龍津石橋建於1873年,石橋長約200多米,從當時的海邊伸出海面。龍津石橋雖名為石橋,實質上是碼頭,由於以石建造,外貌像橋,因而有石橋之名。碼頭作丁字形,築有龍津亭,時常聚集了很多小販。碼頭與九龍寨城有大街連接,直通寨城內。龍津石橋可以讓大型船隻泊岸,因而成為當時九龍最繁榮的商業區,施博士稱,「九龍城海關也在此向來往船隻徵稅。」據介紹,由於在1867年至1871年期間,香港曾經開放賭權,讓人們開辦賭場,但到了1872年又再次禁賭,於是很多賭場經營者就把賭場遷移到九龍寨城,由龍津石橋的關係,經常有很多外國賭客光顧寨城的賭場,使寨城成了當時知名的旅遊景點。施博士補充說,「當時清政府把九龍割讓給英國時,除了保留九龍寨城,也保留了這座碼頭供寨城居民使用。只是英軍上岸後,關閉了九龍城海關,加上1910年九廣鐵路全線通車,使龍津碼頭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價值。」

  啟德機場的變遷

  施博士介紹,由於19世紀20年代人口數量的激增,著名華人紳商何啟與區德等人合資經營了「啟德營業有限公司」,起初於九龍城寨外的龍灣北岸進行填海,城寨外龍津涉頭的新鎮地,亦被辟成多條街道,築成百棟大房,形成新的花園城市式的住宅區,名為「啟德濱」。然而,此計劃後期失敗了,部分空地於1920年代中期被港英政府回收,成為早期的啟德機場,「1924年美國人向啟德營業有限公司租用了一部分填海土地,開辦飛行學校。到1925年,啟德機場正式投入使用。」施博士稱,同年香港政府建議保留啟德的土地,以便日後有需要時作為興建機場之用。「飛行學校不久便停辦,而由於啟德營業有限公司無法把土地發展成住宅區,啟德正式被徵用為機場。1927年3月起,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開始在啟德的土地停泊。政府則在同年12月與啟德投資公司達成協議,由政府購入土地。」政府開始擴充啟德以作為機場用途。1928年,啟德土地上建了一條混凝土下水滑道,供水上飛機在九龍灣升降之用,機場基本工程在1930年完成。同年香港政府正式聘請了首位機場監督,同時並由當時的海港署負責管轄各種飛行活動。

  然而,1941,日軍開始進攻香港,並轟炸啟德機場,迅速地把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及設施摧毀。香港被日本佔領後,日軍於1942年3月擴建啟德機場,並炸毀古蹟宋王台,利用得來的石頭在原有的跑道以外建造了一條橫跨清水灣道的跑道。「隨後,機場西北面的九龍寨城石牆,及鄰近的20多條鄉村亦被拆毀以用於鋪設啟德機場跑道地基。」當然,龍津石橋亦毀於此時。「由於啟德機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受到盟軍的猛烈轟炸,嚴重損毀。直到日本投降,戰後才得以重建。」漸漸地,啟德機場發展成為了全球最為繁忙之一的機場,但由於其坐落於市中心的機場,只有一條跑道,周圍更是高密度樓房,使其空間非常狹小,且因三面環山經常出現風切變,令飛機升降具挑戰性,使啟德機場有「世界十大危險機場」之稱。對機上的乘客而言,飛機降落時就恍如是飛錯了航道,地面位於深水?及旺角的擠迫街道及行人清楚可見,兩旁的建築物似乎快要撞到機翼,有時甚至可清楚看見民居內的電視畫面或天台上晾曬衣物的顏色。而對居住在航道之下的九龍城居民而言,曾經流行過一句誇張的話,說只要在大廈高層拿著晾衫竹便可以把飛機掃下來。而1998年7月6日深夜0時,最後一班在啟德機場起飛的班機,則代表著啟德機場結束了73年的歷史任務,「從此成為政府保育及改變的場地」。

  建築裏的「大怪物」

  頗有歷史地位的九龍寨城可謂是歷史事件的產物。清朝前期它是九龍城區的一座圍城,卻不受英國殖民政府管轄。因此居民可以不受安全規章的限制自由建房。而後1941年至1945年,日軍佔領香港期間,為了擴建啟德機場的明渠,拆毀了全部城牆。二次大戰後,由於九龍寨城長期荒廢無人居住,露宿者開始逐漸遷入九龍寨城聚居,並於1948年成功抵抗英國政府進入整頓。由於「三不管」的原因,大量多層樓宇在沒有政府監管和欠缺穩妥地基的情況下如雨後春筍般在寨城內興建。樓宇密集、通道濕窄的寨城逐漸成為了罪惡的溫床和貧民區,亦滋生了很多有黃、賭、毒窟,罪犯匿藏的巢穴,城寨亦成為廉價無牌牙醫診所和冒牌貨販賣點的集中地,成為了「界中之界」。

  據介紹,1973年到1974年,香港政府派出3000多名警察強行進入寨城欲剷除城寨黑社會,但卻遭遇巨大反彈,寨城不僅沒有被毀掉,反而出現了大量居住著們私自建造的房屋,鋼筋水泥遮天蔽日,街道狹窄不見陽光,衛生條件極其惡劣。小房子一個個堆砌在另一個上,凌亂的電線下蜿蜒曲折的樓梯連接著一個個小屋,走廊幽暗到連警察也不敢踏足,罪案率也比香港平均數字高得多,成為一個充滿黑暗又有著不一樣奇異魅力的罪惡據點。有數據指出,在九龍寨城在拆毀之前,在如此擁擠的僅有僅6英畝大的寨城裏,卻能聚集來自世界各地高達5萬的人口,一度被視為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亦被國外攝影師稱為「建築裏的『大怪物』,是那麼特立獨行」。

  直到1987年,香港政府才於與中國政府達成清拆寨城的協議,於1994年完成拆遷,並於原址興建九龍寨城公園,公園保留了寨城一些原有的建築物及特色,一些寨城的遺蹟亦被揉合在公園的設計中或予以保存成為展品,供遊人欣賞。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