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6

昨天,一群中國轟炸機去了日本海

2017-01-10
来源:俠客島

  原標題:【解局】今天,一群中國轟炸機去了日本海

  大新聞。

  事實上,從9日下午1點起,社交媒體上就在熱炒一件事:日本大量戰機從分布在各地的空軍基地升空!同時,上海浦東機場飛往日本、韓國、臺灣地區方向的航班全部延誤。

  到下午,日本防衛省正式發布消息:中國8架大型飛機組成的編隊穿越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

  陣仗

  執行此次穿越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任務的,是中國海軍航空兵。

  編隊的構成頗具陣仗:6架轟-6型轟炸機、1架運-8系列偵察巡邏機和1架運-9系列電子偵察機。這也是繼2016年8月以來,中國海軍航空兵飛機第二次進入日本海空域。一口氣六架轟-6,也難怪日本緊張。

  面對這一龐大編隊,日本自衛隊從全國各個基地緊急起飛戰斗機,前往伴飛“歡迎”,也搞成了今天日本互聯網上的大新聞。

  白天起,日本推特等社交網站上就紛紛有網友表示,“我這邊航空自衛隊(空自)基地有戰斗機緊急起飛,看起來掛了實彈!”“我這邊也有!”……到下午,有好事者粗略統計,其中包括沖繩的那霸基地,九州的筑城基地和新田原基地、本州島北部的小松基地,以及本州島東部的百里基地等;

  甚至,連本州島南部沿岸的濱松基地,也起飛E-767大型預警機——日本的航空自衛隊,總共只有4架E-767,擔任空中指揮樞紐任務,集中駐扎于濱松基地。平時用得很節省,今天也不惜放了出來。

  中國軍機這一趟,意在何為?為什么選擇日本海?

  日本海

  日本海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特別是在中日兩國之間。這里僅舉一例。

  我們常說日本“國土狹小”,“缺乏縱深”,但這只是從面積上而言。實際上,由于中日兩國的地理位置特點,日本恰恰有廣闊的“對華縱深”。

  看地圖可知,從日本西南部的琉球群島,到日本東北部的北海道,其間接近3千公里。若是在歐洲,這一縱深的一端如果放在馬德里,另一端可達波蘭的華沙一帶。也就是說,在對中國的西部、西南方向上,日本幾乎有著與整個中西歐相仿的戰略縱深。

  但是,如果在地圖上換個方向,從日本海或西太平洋來看,日本就成了一個典型的淺縱深國家,其整個縱深只有本州島的南北距離——最寬處比北京到石家莊也就多那么一點。

  部分是因為如此,在冷戰期間,日本一直都很忌憚蘇聯航空兵和導彈的威脅。因為對蘇聯在遠東的海空力量而言,由于地緣位置的特點,日本恰恰是一個幾乎毫無縱深的國家。

  很明顯,一旦敵方海空力量進入日本海和西北太平洋,就意味著日本列島就面臨處處受敵、處處設防的被動局面。正因如此,只要有可能,日本一定要將潛在對手的力量封在第一島鏈之內的狹窄海域。

  同時,日本還有一種“戰略誘導”思路,那就是反復炒作東海議題,將中日之間的矛盾熱點局限于東海一隅,最好局限于沖繩附近,以避免可能的海空博弈拓展至自己的本土周圍。

  但是,這件事兒并不是日本說的算。

  海空合璧

  近年來,中國海空力量“出遠門”已是常事。就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中國空軍的轟炸機、戰斗機編隊多次經宮古水道或巴士海峽突破島鏈,進入西北太平洋。

  其中幾次遠航,客觀上是環繞臺灣寶島而行。但是,日本人卻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如果中國轟炸機出宮古水道后不是向西南飛行,而是折向西北,不遠的前方就是日本的本州島,而且是“淺縱深”方向的本州島。以轟六搭載“長劍20”巡航導彈計算,假設“長劍20”的射程為2000公里,則整個日本本土都將在其打擊范圍之內。

  而中國海軍航空兵兩次進入日本海,也體現了中國海空力量在另一個戰略方向上的活動和打擊能力。中國海空軍的不同飛行路線,合在一起,恰恰是讓日本最薄弱的兩個戰略方向暴露無遺。

  除空中之外,中國海軍軍艦也在這一區域進行活動。就在幾天前的1月5日,中國海軍的三艘軍艦還剛剛通過了北海道與本州島之間的津輕海峽,從西北太平洋進入日本海。此前,中國海軍航母編隊也駛出宮古水道,經西北太平洋進入南海。

  反應

  面對這種局面,日本也沒閑著,其航空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一直在勉力維持“人盯人”式的跟蹤攔截。以航空自衛隊為例,其在2015財年(截至2016年3月31日為止)的對華緊急起飛次數,已達571次;要知道,2012年,這一數字還是306次,2009年僅為38次。

  但是,日本也有苦衷:主力戰斗機F-15J服役期大多已經超過或接近30年,E-2C預警機如今一年的飛行小時數,幾乎達到2012年以前5年的水平。要大規模更換戰機,無論從技術上還是財政上都不現實。

  所以,日本只能一方面繼續請美國人幫忙(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35B戰斗機將于1月底部署于日本),一方面在增加經費之余,努力用“盤活存量”的辦法對付中國。就在2016財年,日本將駐扎于西部九州島的F-4戰斗機全部調往東部,換來的是F-15和F-2戰斗機,其在對華方向的第三代戰斗機數量,瞬間從過去的20余架驟增至約一百架。

  就在前幾天,日本媒體還傳出消息,日本防衛省已經開始根據中日沖突的前景,制定關于美日聯合作戰的所謂“統合防衛戰略”。

  說白了,這就是一份戰爭計劃。

  把中國作為“假想敵”而非“好鄰居”,將是日本在當今時代所犯的最大外交錯誤。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一錯誤很可能真的會發生,或是已經在發生。

  為了維護自身主權權益,為了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中國也只能盡自己的力量,做好應該做的一切。

  這一切,讓人感到2017年會更不平靜。

  故事

  最后,島叔再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上世紀80年代初,動亂結束后不久,一位老人就任中國海軍司令員。他在上任后不久視察海軍航空兵某部時,曾經提了個訓練計劃:你們既然是轟炸偵察機部隊,就飛一飛對馬海峽吧?

  但是,部隊官兵卻面露難色:訓練長期不穩定,裝備保障亦有各種不足,要飛對馬海峽,暫時還做不到。

  這位老人很不高興,但也知道這是眼前的現實。此后,他大力發展海軍,提出海軍要從“黃水海軍”向“藍水海軍”轉型,要走向深藍。此后多年間,即使他已經升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他依然關心海軍的發展,關心航母項目,關心核潛艇項目。

  如今,這位老人雖然故去,但海軍官兵人人依然都會唱那首《人民海軍向前進》;老人生前所望的“藍水海軍”,也已初步成型:中國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母,今后還會有第二艘、第三艘,中國核潛艇已經在深海大洋常態巡航。海軍航空兵不僅可以飛抵對馬海峽,還可以進入更加縱深的日本海。

  這位老人,當可安心。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