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建制派參選人應堅持理性

2017-02-23
来源:香港商報

  周八駿

  去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揭曉后,落敗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莉發表簡短演說,呼吁美國民眾團結,她說了這樣一句話:國家陷入的分裂甚於其想像。

  我在電視機前目睹這一幕,即時反應是,美國之所以陷入如此嚴重的分裂不正是由於這場空前激烈和惡劣的總統大選?!

  因此,當我讀到國務院港澳辦王光亞主任在去年底向《紫荊》月刊記者發表談話,就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競選指出:「每位行政長官參選人都應以港人的長遠福祉為依歸,向市民講清施政理念,通過選舉團結港人,帶領港人向前走。」「我希望選舉是理性的、健康的,是富有建設性的。」當時我感到,這是提出了一項對第五任行政長官所有參選人、尤其建制派參選人來說必須承擔的責任。

  參選人局部非建制派化

  至今,幾位主要參選人保持「君子之爭」的風度,沒有發生「惡言相向」的情景。然而,隨着提名期展開、若干參選人會被淘汰,尤其,少數正式候選人將進入面對面的政綱辯論階段,競選的內在邏輯很可能促使或迫使若干候選人在言語和其他方式上走向「非理性」和「不健康」。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擔憂,是因為三方面因素:

  一是這次行政長官競選的政治形勢。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雖然因為反對派否決普選行政長官而采取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的辦法,選舉委員會的界別分組的構成、人數和選委會總人數都沿用上一任選委會,但是,反對派所取得的席位明顯超過上一任選委會。此其一。建制派參選人在上一任行政長官競選時只有兩位,而這一回主要參選人增至4位;更复雜的是,其中若干人呈現「局部非建制派化」新特徵。此其二。反對派在5年前派出一名代表參選,完全處於配角的位置,這一回,不僅已有一人表示參選,而且,挾足以提名兩位候選人之實力,將若干「局部非建制派化」人士玩弄於股掌,情景頗似我國古代的「兩桃殺三士」的典故。此其三。這一切決定了,建制派很難就誰最適合出任行政長官形成最廣泛的共識,於是,在反對派的挑撥下,若干建制派參選人可能在爭取提名的最后時刻,采取同建制派應有政治立場不相符的舉動,發表不利於建制派團結的言論。

  政經民生問題空前糾結

  二是這次行政長官競選的社會背景。上一任行政長官選舉時,香港社會貧富差距已惡化為階級對立,梁振英以偏重經濟民生議題而爭取到較大民意支持。那時香港政治基本矛盾固然已惡化,卻尚未同社會階級矛盾嚴重糾纏。5年后的今天,政治矛盾與階級矛盾難分難解,對行政長官參選人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出前所未見的挑戰。曾俊華1月19日強調「與民休息」,2月6日宣布2020年前同時完成政改和《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以及提出改革稅制和六成香港居民入住公營房屋的目標,2月12日又表示2020年前無法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如此急劇轉變,既折射香港政治經濟民生問題空前糾結,也反映其思想政治水平遠離「實事求是」。當參選人或候選人無法從容應對香港政治經濟社會的強大挑戰時,容易偏離理性地闡述施政理念以爭選票的健康軌道。

  揭黑材料將有壞影響

  三是這次行政長官競選主要對手的個人因素。從第一任行政長官競選到第四任行政長官競選,所有參選人、候選人都相互認識卻未必熟稔。其間曾曝光若干人士的所謂「黑材料」,都不是相熟朋友的「反戈一擊」。5年前,臨近投票日,幾位候選人最后一次面對面辯論,有人在政府內部會議上的言論被披露,也僅止於同事之間。這一回,有3位參選人均曾為資深政務官,有一些共同的朋友,有的是深交。競選的邏輯是不可抗拒的。到了最后關頭只有一人可登行政長官寶座時,不能排除有人將會揭露或真或假、半真半假、似真似假的「內幕消息」,以攻擊另一人的政治立場或操守。

  建制派參選人應當重在辯論政綱,行政長官選委會成員應當重在比較候選人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管治能力,盡量降低競選對香港的負面影響。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