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未來科學大獎揭盅 七人享殊榮 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獲生命科學獎

2018-09-09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昨日下午,第三屆「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生命科學獎」,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大會給予獲獎者的評語為:獎勵他們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

  林本堅成首位台灣獲獎者

  創立於2016年的未來科學大獎是民間科學獎項,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該獎項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旨在獎勵在大中華區取得傑出成果的科學家。單項獎金高達100萬美元,獎金來自於行業領袖定向捐贈。目前,未來科學大獎共設置了三個獎項,分別為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當日,各獎項委員會主席與獲獎者現場連線,在電話初始,袁隆平的家屬接電話時,誤以為是詐騙電話,引來全場笑聲。隨後,袁隆平在電話中說:「要我現在就發表感言嘛?我希望科學更上一層樓,我會再接再厲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生命科學獎外,本屆獲得物質科學獎同樣是三位科學家,他們分別是:馬大為、馮小明、周其林。獲獎原因是表彰他們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

  而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則是林本堅,本次頒獎旨在獎勵他開拓浸潤式微影系統方法,持續擴展納米級集成電路製造,將摩爾定律延伸多代。林本堅也是未來科學大獎2016年創立以來首位來自中國台灣的獲獎者。

  一獎多得符合章程

  今年的獎項實施了「一獎多得」模式,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項委員會主席田剛指出,章程中允許一個獎項發給多人,因為會有若干人在某一領域作出過貢獻,「我們是根據國際大獎的經驗做出的操作,但一個獎項不能超過5個獲獎人,他們之間的工作要有一定關聯,要有原創性且經得起考驗」。田剛稱,今年共有200多個提名,在某個研究方向上可能會出現多個提名,「所以我們也要經過篩選,看要不要在該領域選出多人」。更重要的是,要看獲獎人對該領域的貢獻大小。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委員、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獎項委員會主席余金權表示,同一獎項多人獲得,在諾貝爾獎中時常出現,「我們的依據都是全世界頂級專家,他們提出來,我們再判斷,是非常嚴謹的」。

  仍無女性獲獎者

  與往年相同的是,今年的獲獎者均為男性。對此,作為女性的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委員董欣年指出,推進女性獲獎是未來的努力方向。董欣年坦言,女性獲獎需要各方推動,這是她參加委員會的重要原因,「第一是代表生物學,第二就是代表女性,我認為我有這個責任,這也是下一步我努力的方向」。

  在談及「轉基因問題」時,董欣年指出,這個問題過於複雜,包含科學和政治等因素,但從生物學上是可以講清楚的。她認為,是否支持轉基因是兩派陣營,且不可能達成共識。但是,如果要養活全球人口,必須要通過各種手段增加農業產出,同時還要減小耕地面積。

  「這是個複雜問題,有政治和科學因素,比如說競爭和保護的問題,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董欣年說,實際上,我國農業用的化肥農藥對身體影響非常大,「是噴農藥,還是要轉基因?這是一個教育大眾的過程」。

  获奖名單

  生命科學獎

  獲獎原因: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

  李家洋

  植物分子遺傳學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及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袁隆平

  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雜交水稻之父

  張啟發

  作物遺傳育種和植物分子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物質科學獎

  獲獎原因: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

  马大为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副所長、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覆旦大學教授

  冯小明

  中科院院士、四川大學研究生副院長,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周其林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獲獎原因:開拓浸潤式微影系統方法,持續擴展納米級集成電路製造,將摩爾定律延伸多代。

  林本坚

  台灣中研院院士、台積電前研發副總經理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