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人工智能勢不可擋 本港如何挖掘商機?

2019-03-28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中美科技角力,大灣區銳意發展智慧城市,此背景下,人工智能(AI)之發展前景,又能為香港帶來何種商機,這實在值得探討。自動化除了縮減人手,又是否能利用大數據優化理財及企業營利能力?

  香港商報記者 馮金鋒

  全世界講人工智能,香港亦不甘落後。2018年初,香港科技園公司、阿裏巴巴及商湯集團共成立香港人工智能實驗室,利用尖端技術與專門知識,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協助初創企業加快將其發明商業化。

  在私人公司方面,亦見有銀行商家合作。例如手機用戶可透過微信小程序,開立恒生銀行(011)個人戶口。恒生則會為微信支付及WeChat Pay HK提供香港商戶的收單服務,讓消費者可在香港的指定商戶,利用手機以微信支付或WeChat Pay HK進行支付。

  然而,落實到商運營利,AI應用在目前或不久的將來於香港商業會產生什麼價值呢?

  瑞信:教育市場將受惠於AI

  瑞信亞太區高級投資策略師邵志銘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未來香港及內地為首的大中華區內,教育板塊的營利能力有望明顯提升,因為人工智慧可實現實時及遠程的教學,而以往則需相應的教職工數量及確定學校選址才能開拓新市場。因為AI,大中華的教育市場將會擴大。

  邵志銘認為科網板塊亦值得投資者留意,尤其是對人工智能投入大量研發經費的企業。它們作為一個大平台,既與零售商合作,亦同銀行合作,未來加上大數據,更可向網購用戶作交叉銷售(推薦其他產品或服務)。

  環球市場方面,他認為醫療行業將有所發展,畢竟技術進步令診斷更準確,可靠度上升,不論醫學還是美容,都會有其市場。

  郭啟倫:應用AI鞏固金融中心地位

  實德金融策略研究部分析師郭啟倫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香港範圍內,除了金融業,很難看到有行業會因AI而特別跑出。他認為,未來10年至20年金融業仍是香港經濟的中流砥柱,如果大數據運用得好,金融機構能夠更貼近客人實際需求,例如通過銀行及手機所收集的數據,了解客人的生活條件及轉變,繼而制訂適切的投資或財富管理策略。畢竟客人除了投資,亦會有其他需求。郭啟倫認為香港可將此優勢延伸至大灣區。

  至於醫療方面,郭啟倫認為,儘管AI會優化醫療,吸引內地客,但此行業在香港不見得會跑出,因為此行業有一定的土地需求,亦即是限制。他以養和醫院為例稱,這間醫院早已為內地客人提供服務,但由於需求過多,有時不是有錢就能快速輪候到床位及醫療服務。在他看來,與其他行業不同,醫療是需要大型醫療中心,才能提供服務。

  另外,被問及有關部分零售商店進行無人結帳的看法,他認為此模式省卻人手,甚或會刺激銷售,但背後重要的是大數據應用。通過收集及分析客人購物數據,與其他商家或平台分享信息,為該人再推薦其他服務或產品,這才是人工智能的價值。他補充,如果零售業在無人商店及大數據方面能好好連結,以後不僅在大灣區可佔得先機,在「一帶一路」範圍內的中亞地區,或能覓得無限商機。他總結,人工智能的價值不再於結算效率由6秒變4秒,而是根據數據,來調整營運策略。

  【拆局解碼】面對AI如何自保飯碗

  投資需要眼光,選擇工種亦需要有眼光,身為打工仔除了經常增值,亦要懂得「保飯碗」。

  Google前中國區總裁、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早前發布了一個綜合牛津大學、麥肯錫、普華永道、創新工廠等的研究報告,預測未來10至15年內365類工作被取代的概率。當中,財務師及會計師被取代的可能性為95.9%,僅比洗碗工的96%低0.1個百分點;保險銷售亦有81%被替代。

  最難以被取代的一群分別有心理學家(0.3%)、神職人員(0.5%)、助產士(2.3%)、社福人員(2.3%至2.4%)、婚姻顧問(4.0%)、小說家、編劇、導演及上門廚師等均為5%。可見情感交流、創作及對人事判斷調動及個人化的服務是很難被AI取代的。這其實不難想像,假設一個人需要找人傾談,相信大家會選擇真人,而不是機器。

  相反,一些因循理據的工作反而會較易出現AI淘汰人。根據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和牛津大學合作對香港就業市場受智能化衝擊的研究發現,未來10至20年間,本地將有約100萬的就業人口有70%機會將被智能化技術取代。研究顯示,較受影響的行業包括會計、核數師、法務助理、秘書、速遞員等。

  其實局部的變革早已出現。利亞零售(831)旗下OK便利店推出AI結帳系統,目前已在銅鑼灣怡東商場及長沙灣昇悅商場分店進行試驗。利亞零售行政總裁楊立彬早前表示,AI技術由京東負責研發,集團則進行試驗,收銀系統硬件成本約1萬元人民幣,期望在一年內正式推出,屆時人手或可減半,減少營運開支。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