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香港銀都機構總裁陳一奇 促發展大灣區電影基地

2020-05-11
来源:香港商報副刊

  2019年下半年,香港社會動蕩;2020年上半年,全球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各行各業幾乎停擺,其中電影停拍,戲院停業,演員停工,電影業步入冰河時期。香港銀都機構總裁陳一奇接受本報獨家訪問,探討動蕩過後,疫情過後,香港電影該如何定位。他又建議應盡快發展大灣區電影基地,將香港電影在大灣區內的優勢更好地展現出來。 

  香港商報記者:雲遜

香港銀都機構總裁陳一奇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暢談香港電影未來發展。(崔俊良攝) 

  社會動蕩過後,又遇上新冠肺炎疫情,陳一奇指,過去大半年的不利因素,重創了香港影視業界:「疫情爆發前,有些電影拍攝已經停滯下來,而且,社會動蕩上升到政治層面衝突,日後業界的拍攝題材、方向、風格,都難免會受影響。內地電影市場一直在發展,票房成績已升至全球第二位,香港電影近些年積極北上開拓市場,惟動蕩過後、疫情過後,個人認為內地會對香港電影的主題,審核得更嚴格。」

  電影要發揚人文價值觀

  陳一奇並非一面倒對香港電影市道感到悲觀,他指每件事情都有正反兩面,未來電影人會更了解內地審查香港電影的尺度、準則。他解釋:「且看導演能不能抓緊時機,拍出發放正能量、發揚人文價值觀的電影,相信這類題材在內地會受歡迎。雖然未來社會形勢還存在不穩定的因素,但我們確信在香港落實『一國兩制』的政策是不會變的。」早前內地頒布5項利好香港電影業界的CEPA協議,他坦言是一件好事,猶如為香港電影發展注入強心針:「疫情過後,強心針的功效仍然存在。未來香港電影的主題,可要加強、突出香港和祖國融為一體的題材,體現『一國兩制』給香港帶來不同的變化,以及香港是祖國一部分的歷史淵源等,如能朝著這個大方向前進,前景仍然是明朗的。」

本地戲院早前因疫情全部關閉,近日才重開。陳一奇坦言戲院停業對電影業打擊甚大。(馮瀚文攝) 

香港銀都機構位於清水灣的製片廠。(崔俊良攝)


       港導演北上取得成功

  陳一奇表示,1949年之前,中國電影發展一直不錯,有過很多經典作品,即使踏入50年代後,也出現很多振奮人心的電影。之後由於歷史關係,內地電影主力人員分散到台灣和香港,市場上幾乎只餘下樣板戲,造成中國電影史上的斷層。到了改革開放以後,電影重新起步,由題材、拍攝手法、攝影技巧等都慢慢發展,經過多年努力,影視業製作水平越趨成熟,他認為:「近年內地叫好叫座的電影越來越多,如科幻主題的《流浪地球》、由真實事件改編的《中國機長》等,題材越見廣泛,實實在在地看見中國電影業的成長。」 

  這兩部電影也曾在香港上映,惟票房只一般,陳一奇解釋,荷里活超級英雄電影近十數年搶佔全球,一直受西方文化影響的香港觀眾,慣性地把內地的大製作與荷里活的鉅製作比較,自然覺得前者不夠好。然而,考慮到內地電影由重新起步,到現在只是短短數十年,發展空間一定比荷里活市場更大,他稱:「急速擴張的內地市場給香港電影製作人開啟了遼闊的一片青天,這是香港電影人擴展眼界的最好時機。現在很多受歡迎的主旋律電影,幕後都是香港團隊製作,如《中國機長》就是由香港導演劉偉強執導。希望隨時間的推移,兩地電影能找到觀眾共同關心的切入點,如香港和內地觀眾都容易有共鳴的動作片等。最重要是促進兩地電影人的交流,加強溝通,走向融合。」


《流浪地球》被喻為內地「史詩級科幻」電影,大賣四十六億元人民幣,是內地科幻電影的新里程。

劉偉強執導的《中國機長》錄下逾廿八億元人民幣票房,是香港導演北上發展的成功例子。 

  年輕演員要跳出香港 

  近年香港電影演員出現斷層,陳一奇坦言,年輕演員冒起得非常慢,這是業界的一個瓶頸位,對於希望能得到快速回報的電影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若電影由缺乏知名度的年輕演員擔演,會影響票房收入,所以投資者大多不敢起用年輕演員。陳一奇不諱言這是個難題:「幸好香港的製作團隊已經逐步跟內地融合,當幕後人員有質素保證,加上只要有清晰的拍攝方向和主題,相信可以增強投資者起用新晉演員的信心,年輕演員也要有跳出香港的決心,走向內地更廣闊的空間,伺機突圍而出。」

香港與內地觀眾最有共鳴的題材非動作片莫屬,在內地大收旺場的《葉問》系列是最佳例子。

  開學校 辦影展 建基地

  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後,陳一奇表示,在大灣區的「9+2」城市之中,香港的電影業是最為成熟、成績最佳的,是灣區電影發展的寶貴財富,而大灣區多個地方政府也推出優惠政策,吸引香港電影人前往發展,足見香港電影的優勢。他認為目前大灣區仍未有一個讓電影業界聚集的龍頭區域,如果能在某一個城市凝聚內地及香港的優秀電影人才,相信南方電影基地就有望形成。

  陳一奇稱:「一個電影基地的形成,要配合很多因素,如有多少電影從業員聚集,基層市民對電影的參與度是否活躍等。大灣區目前沒有一所突出的電影學校,廣東雖然有培養影視人才的機構,但還沒有打響名堂。教育也需要一個龍頭帶領,如果大灣區某個城市開辦了一所具權威的電影學校,加上一個獲廣泛認同的電影節、影展,自然能吸引電影人長期逗留,從而形成氛圍,這對於電影基地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陳一奇認為,當大灣區電影基地成立後,可為年輕演員提供發展前景與希望,而且大灣區內多個城市的飲食、文化、語言相近,交通亦便利,即使是部分對內地狀況不太了解、不想貿然進入內地市場的年輕香港演員,也可以用大灣區作為踏板,再進一步跳往其他城市。


陳一奇鼓勵業界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如另一位香港電影製作人冼國林,多年前已在佛山開設影視城,緊貼大灣區發展步伐。(馮瀚文攝) 

  串連內地與香港電影人 

  陳一奇透露,疫情過後,銀都機構會繼續跟隨市場步伐前進,「公司一直致力把原汁原味的香港電影、港式風格帶到內地,保留港產片,是我們的責任。CEPA協議頒布後,很多合拍片的限制也獲解除,這可加強香港電影人與內地的聯繫,也可令業界努力探索,尋找更多與內地結合的計劃。」銀都正籌備數部電影,其中一部是以網絡斷線為題材的《斷網》,探討智能世代下,人們失去網絡後將會面對多少困惑、未來是否只能依賴網絡生存等。還有一部與「九龍城寨」有關的電影,是一個發生在這塊未被租賃的祖國領土上,捍衛民族氣節的故事。至於作為銀都代表作的《少林寺》,亦會開拍續集,《少林寺2》已在國家電影局立項。另外,作為電影發行商,陳一奇稱公司未來會把更多不同題材的內地電影引進香港,再順著「一帶一路」沿線往海外推廣,貫徹「走進去」和「引出來」的發展方向。


陳一奇認為內地電影發展趨向成熟,加上香港電影人才積極北上,日後將會有更多優秀作品出現。(崔俊良攝)

[责任编辑:副刊]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