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民聯倡香港十年安居計劃 多條腿走路多元化造地

2021-06-07 16:38
來源:香港商報網

 房屋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所在,經民聯7日提出《香港十年安居計劃》建議書,目標相當進取,當中五大建議引人矚目:一是開發新界,提供2634公頃住宅土地;二是開發郊野公園邊陲,提供40公頃土地建屋;三是推動大規模公屋重建,提供77公頃土地,力爭公屋輪候時間從5.8年縮短至4年,人均居住面積由144.2平方呎增至180平方呎;四是加快落實已規劃項目,提供508公頃住宅用地;五是增加地積比並加快審批程序。

 提三大目標五大建議

 當天,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聯同該黨多位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張華峰、吳永嘉等召開記者會,講解該黨提出的《香港十年安居計劃》建議書。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講解《香港十年安居計劃》。

 盧偉國強調,本港對於房屋問題應採取多條腿走路的方法,推出各種短、中、長期措施,造地上要做到多元化。建議書中設定三大目標:第一是願景指標,即人均居住面積由161平方呎增至200平方呎;第二是開發指標,即開發2400公頃土地,增加65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第三是效益目標,即貢獻建造業增加值4283億元,生產總值年均佔比1.6%,增加60萬個就業職位。

    上述建議書又提出五大建議:第一是開發新界。經民聯指,政府應以開發新界作號召,大幅開發新界土地,這可在10年內提供2634公頃住宅用地,包括1000公頃由發展商持有的農地、74公頃棕地、1200公頃祖堂地,以及360公頃濕地緩衝區。該黨認為,政府應在制度上拆牆鬆綁,並提高賠償金額,包括以甲級農地標準向棕地及祖堂地持有人作出賠償,亦應降低轉售祖堂地的門檻,由獲得所有祖堂持份者一致同意,降至八成甚至七成持份者同意,或獲得宗族各房或分支的負責人同意。

 大欖水泉澳試點建公屋

 第二是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建議書指,政府應爭取在元朗大欖、沙田水泉澳作兩個試點,這當中涉及逾40公頃土地,可以發展房屋。建議書亦稱,當局可以着手研究其他鄰近已發展地區、生態價值低的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建屋的可行性,長遠把佔郊野公園總面積3%、涉及1329公頃的邊陲地帶,改劃成住宅用地。

 第三是推動大規模的公屋重建。建議書提及,房委會26條舊公共屋邨若全部重建,料可以提供36萬個單位。經民聯認為政府應啟動大規模重建公屋,就此定下路線圖、時間表,按樓齡、樓宇狀況、地區等因素,着手安排分區有序地重建部分屋邨,涉約77公頃土地。該黨又指,當局應透過重建增加公屋供應,將公屋輪候時間由目前的5.8年,縮短至4年或以下。此舉亦可改善公屋居民的居住環境,將公屋人均居住面積由144.2平方呎增加至180平方呎。

 促加快土地審批程序

 第四是加快落實已規劃項目。建議書指,政府應力爭多個新發展區當中的288公頃住宅用地,轉化成「熟地」,甚至建成房屋;亦應盡快將屯門龍鼓灘填海、重新規劃屯門西地區的規劃及工程研究,重新提交予立法會審議,爭取在10年內完成龍鼓灘填海,以騰出屯門西約220公頃興建房屋。經民聯又指,當局在推動「明日大嶼」之時,亦應積極尋找在維多利亞港以外的其他地方,進行為時較短的近岸填海。

 第五是增加地積比及加快審批程序。經民聯指,政府應該全面檢討土地的整體使用效益,調高地積比及樓宇高度限制,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建議書引申指,當局應繼續想方設法去簡化、加快土地審批程序,爭取在10年內更快興建更多住宅單位。

 房委會計劃改建4工廈供3000公屋

 房委會計劃清拆重建轄下4幢工業大廈,改劃為興建公營房屋,包括九龍灣業安工廠大廈、火炭穗輝工廠大廈、長沙灣宏昌工廠大廈及葵涌葵安工廠大廈。除了葵安工廠大廈要完成司法覆核的程序外,其餘3座將進行清拆和重建,當局目標是在2031年提供逾3000個房屋單位。據當局有關文件指,房委會將為受影響的2088個租戶提供安置及補償方案,包括給予18個月的通知期、發放金額為15個月的租金或暫准證費等。對於有聲音指政府進度太慢,當局回應2031年是保守估計的時間,樂觀而言計劃可提早一兩年完成。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7日召開會議,當中討論到重建房委會工廠大廈的研究結果及清拆安排。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王天予出席會議,並介紹當局有關文件。文件指出,房委會計劃清拆重建轄下4幢工業大廈及改劃為房屋單位,包括九龍灣業安工廠大廈、火炭穗輝工廠大廈、長沙灣宏昌工廠大廈以及葵涌葵安工廠大廈。除了葵安工廠大廈將面對司法覆核挑戰,要完成法律程序才可以展開工程外,其餘3座工業大廈將進行清拆及重建。當局的目標是在2031年,提供超過3000個房屋單位。

 補償2088個租戶15月租金

 文件續指,房委會將會為受影響的2088個租戶提供安置及補償方案。房委會給予受影響租戶或暫准證持有人由公布清拆計劃當日(今年5月24日)起計18個月的通知期,以便他們遷離單位;向他們發放特惠津貼,金額為15個月的租金或暫准證費等。

 至於葵涌晉昇工廠大廈及屯門開泰工廠大廈,因存在嚴重的噪音、空氣質量及氣味問題,在當區環境未有顯著改善之前,該兩幅用地於現階段不會作房屋發展。不過,房委會向不租用這兩座大廈單位、並於公布清拆計劃當中起計9個月內遷離單位的受影響租戶或暫准證持有人,每戶額外發放一筆10萬元的款項,以提供額外誘因,鼓勵他們在私人市場物色合適的地方,或及早作出其他計劃。此做法是當局在同類情況的首次推出。

 有議員認為當局做法過慢,其中民建聯議員劉國勳指,重建直至2031年才有新單位,所花的時間太長。王天予回應道,2031年是當局保守估計的時間表,而樂觀而言計劃可提早一兩年完成。她又指出,城規改劃及搬遷程序將同步進行,希望盡量「偷時間」,以爭取盡早興建公營房屋。

 年私樓落成量1.8萬個

 在7日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多名議員關注到近期本港樓市熾熱現象。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未來5年本港樓宇供應量不少,又提醒市民「置業須量力而為」。

 置業須量力而為

 本港樓市自今年初轉趨活躍,4、5月份一二手成交量每月平均達7000個單位,比前年5月高位只差2%,樓價今年首4個月亦回升3%。有議員關注資金流入樓市而非實體經濟,陳茂波回應稱,現時住宅市場絕大部分為用家,而且港人按揭供款能力強,買家入市需要相當金額的首期外,亦要通過壓力測試,故供款能力仍屬安全水平。

 陳茂波指,未來3至4年一手私宅總供應量將維持9.3萬個的高水平,2021至2025年私樓平均每年落成量約1.8萬個,較過去5年平均數升5%。

 陳茂波又呼籲市民置業要量力而為。對於近期多個逾千萬元單位成交,他指,買家主要為用家,數據顯示內地客的買家印花稅佔比為0.9%,遠低於雙倍印花稅的3.6%,可見短期炒賣比例較小。

 須關注中期通脹風險

 另外,出席同一場合的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預計,本港短期通脹會較溫和,但須關注中期通脹風險。他指,本港首4個月基本通脹率接近零,但要留意外圍通脹包括美國通脹等問題。

 歐錫熊又稱,美國4月通脹超過4%,數字較高。不過,即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不少,影響本港入口價格,惟相關升幅輕微,按年只升約1%。他續說,過去研究顯示,匯率對通脹影響不太大。(記者 林駿強、陳薇)

[責任編輯:鄭嬋娟]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