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天造画境 逍遥黄山

2014-05-28
来源:程亚星

  日前,北京画家黄之带着他近两年创作的60幅以《逍遥黄山》为主题的画作来到黄山,60幅四尺三开的黄山图,系列地表现了黄山的不同景点、不同气候、不同氛围——松、石、云、泉、雪、峰、林,诸般景色皆入画,运笔从容舒展,妙趣自然天成。黄之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来是向他的老师、朋友征询意见,二来是再次感受黄山的灵气,以备正式展出前的再次调整,黄之将其喻为“接地气”之行。

  黄之让我从他的画作中挑出印象最深的一幅,我选了其中玉屏楼和排云楼各一幅,我对比着这两幅画犹豫不定,我简单描述了我挑选这两幅画的原因,因为玉屏楼和排云楼是我最心仪的两个地方,从风水学的角度看,玉屏楼是无可挑剔的;从美学的角度看,排云楼是无可挑剔的。

从右往左:画家黄之、著名画家李小可、书法家张玉有、本文作者程亚星

黄之60幅主题画作纪念李可染大师首上黄山60周年

  特约撰稿:程亚星

  画家黄之与黄山

  说到黄之与黄山的缘分,还要往前推到1989年,“第一次登黄山,我就爱上了黄山。”这是他的真实感受,也是他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定要说的一句话,从那以后,他取“黄之”为笔名,立志用画笔描绘以黄山为代表的祖国河山。

  二十五年间,黄之不辞辛苦,十多次从北京赴黄山写生创作。黄之自1999年起先后在北京新东安、北京宋庄、新疆乌鲁木齐举办个人画展,并被邀请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书画创作活动,其作品多取自黄山题材。

  逍遥黄山逍遥游

  黄山在中国山水画艺术题材中具有不二的地位及影响,很多画家都把黄山称作中国画的摇篮,黄山更是众多丹青妙手艺术创作的母题和灵感源泉,黄山已成为中国人的美感范本。明末清初,黄山诞生了“黄山画派”,他们师法自然,师法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梅清、石涛、渐江等均以画黄山著名,近代黄宾虹、张大千、刘海粟、李可染等,也都留下大量黄山画作。

  寄情山水是心灵解放,是精神蔚籍,更是情感寄托。贺天健在《黄山画派与黄山》中写道:“石涛画黄山重气而得黄山之灵,梅清画黄山重韵而得黄山之形,渐江画黄山重神而得黄山之质。”可见,每个人心中的黄山不一样,笔下的黄山也不一样,有人看到了“仙境黄山”,有人看到了“大美黄山”,而黄之则感受到了“逍遥黄山”。在黄之的笔下,山水之美变成了艺术之美,变成了哲学之美。

  也许,在黄之看来,黄山本身就是逍遥的,也许黄之在黄山的感受就很逍遥,也许黄之的黄山之作很是逍遥。

  正如黄之在《逍遥黄山》的跋中所记:初上黄山,松奇石怪;再上黄山,云起成海;三上黄山,梦遇太白;问道黄山,逍遥游哉。这是画家十余次登黄山的真切感悟和思想升华的历程。

  “逍遥黄山”主题的确定,是黄之人生阅历、哲学思考、艺术感悟的综合体现。

  黄之心中的两座山

  作为画家,黄之心目中有两座山,一座是养育了众多画家的黄山,一座是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

  黄山,雄伟秀丽,如诗似画,是祖国的一处风景胜地,也是一座艺术宝库。黄山在画家心目中享有如此盛誉,功在明末清初创建“黄山画派”的艺术大师们。这些艺术大师开拓了这块艺术瑰宝,在当时“舟车闭塞”的原始山林中,把“天造的画境”绘成纸上丹青,传播民间,对当时的画坛和后来的山水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早的传说是:宋代徽州太守胡彦国于绍兴甲戌年(1154)请人在徽州黄山堂画了黄山壁画。明代郑重于嘉靖甲寅年(1554)画过黄山图进献给明神宗。郑重还画有《莲花峰》,孙湛还画有《狮子林》。陈一贯作《三十六峰图》,又传文征明、丁云鹏、吴廷羽诸家,均有黄山图幅。清代康雍乾之间画家画黄山有记录的则更多。

  黄山僻处江南,不为通途;且游山寺观极少,人迹罕致;故唐、宋、元各代,均名不显于世,真正为人所知,还在明清之后。

  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是黄之心目中仰慕的一座艺术高山。1954年春,李可染第一次登上黄山写生创作,并在石笋矼留下珍贵影像。 1978年那次游黄山,历时月余,在玉屏楼、北海、西海写生,绘制了30多幅黄山作品。曾感慨:“不知黄山真面目,岂敢狂作黄海图。”

  2009年,黄之入北京画院深造,从师著名画家、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黄山书画院院长李小可先生。2010年春,黄之随李小可老师在黄山写生十余日。自此,黄之更是每年必上黄山,感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黄山,为此次创作六十幅《逍遥黄山》做了充分的准备。

  感悟黄山云海

  黄之带着他的《逍遥黄山》系列画作在黄山接地气期间,正好李小可院长也在黄山。李小可说:我的父亲(李可染大师)对于画黄山很有心得,他曾对我说过,画黄山一定要有润泽感,要画出那种水汪汪的感觉,千万不能干涩,干了,即使有形也没有神,即使有神也没有韵;画黄山可以浓墨重彩,但画黄山的云海一定要浓淡相宜,用墨和着色越淡越虚,表现出的云海反而越浓,越有动感。

  是的,黄之对黄山印象最深的就是云海。多少次,黄之为黄山的云海所陶醉,他端坐山头凝视沟壑深处的云雾,有时云海飘飘忽忽地开始往上涌,借着风的推动,云层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翻涌如浪花飞溅,时而舒展如霓裳羽衣……远远近近的山峰,被白云淹没,仅剩下大大小小的岛屿,可见将云比喻为海真是准确无比,然而用画笔表现黄山的云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云海、画云海都是黄之“逍遥黄山”的重要内容。

  黄山的色彩是黝黑的山体、苍翠的松林、洁白的云雾的多元色;黄山的声音是浑厚的松涛、清脆的鸟鸣、灵动的泉流的合音。黄山是灵动的、湿润的;黄山更是立体的、多变的。画黄山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黄山的神韵、气质、精神。

  当小可老师得知,黄之之所以打算今年年底在北京举办以“逍遥黄山”为主题的个人画展,并且展出作品定为60幅,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纪念李可染大师首上黄山60周年时,小可院长很高兴,也对他将来的创作寄予厚望。

  受宠若惊的夺爱

  20多年中,黄之上黄山已有十多次,我是他此次来黄山结识的新朋友,我们聊得最多的是对黄山的理解和对黄山的感悟。

  细细品读了黄之的60幅《逍遥黄山》图,我在思考,从近期看,这60幅黄山图意味着黄山以艺术的形式在京城的又一次精美亮相,那么十年以后呢?它也许意味着黄之从一个成长中的画家到一个成熟期的画家的跨越;那么二十年或更久以后呢?我们期待一个新的艺术主题的成熟。

  黄之让我从他的画作中挑出印象最深的一幅,我选了其中玉屏楼和排云楼各一幅,我对比着这两幅画犹豫不定,我简单描述了我挑选这两幅画的原因,因为玉屏楼和排云楼是我最心仪的两个地方,从风水学的角度看,玉屏楼是无可挑剔的;从美学的角度看,排云楼是无可挑剔的。黄之老师听了我的一番描述,欣然把我选择出的两幅画送给了我,这让我受宠若惊,能让一个画家如此割爱,我想这也许是我们作为两个不同门类的艺术爱好者的共鸣,两个不同道而有艺术同感之人的相互认同吧,这样的拥有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作者简介:

  程亚星,女,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政治处副主任,安徽省作家协会理事,黄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通讯1000多篇(首),散见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意林》、《散文》、《中国戏剧》、《华人时刊》、《北京文学》、《演讲与口才》、《中国旅游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美国旅游杂志》、《欧洲侨报》、《旅游之窗》、《安徽日报》等。曾出版个人散文集《黄山情韵》(作家出版社出版,20万字),改编出版少儿读物《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和《苦儿历险记》(两书均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合作出版《黄山与徽文化》(外文出版社出版)。

  地址:安徽省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政治处

  电话:0559-5580113

  邮编:245800

  信箱:77605026@qq.com

[责任编辑:实习生8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