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特别报道

漢陽城改創中國範本

2014-12-24
来源:香港商报

  

安得廣廈千萬間,為民樂居盡開顏。

  發端於十年前的棚戶區改造運動正在中國大地火速推進。

  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強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僅在撫順就將該城市的五分之一人口從破舊的棚戶區送進了新樓。

  同樣是老工業基地的武漢市漢陽區,在大武漢復興的過程中堅決落實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要求--「絕不能一邊高樓林立,一邊棚戶連片」,切實擔起促進三鎮鼎力之重任。

  因勢利導,因地制宜,變難點為亮點,提高城市居民居住水平、優化城市環境、擢升城市品位和功能,民生優先推進棚改、城中村和舊城改造,致力於繪就樂居和諧畫卷的漢陽區,正創造中國城改的新範本。

  從棚戶到藝術殿堂

  冬日暖陽包裹之下,緊張有序的拆遷現場、熱火朝天的建築工地、笑逐顏開的拆遷市民……漢陽區正如火如荼地上演著棚戶區改造的大戲。

  月湖之畔,漢陽兵工廠、漢陽鐵廠以及后來的漢鋼威震四海,老工業基地的名號響徹中國。

  計劃經濟時代,棚戶區問題沒有解決;進入市場經濟,國企忙於改革脫困,更無力解決。與所有老工業基地面臨的問題一樣,漢陽月湖片區棚戶區生活條件的髒亂差曾經觸目驚心。

  千間棚戶,滿目蒼涼。外面下雨、屋里打傘;外面雨停、街道行船。行路難,吃水難,兒女結婚也難……

  曾經,散落在城市高樓大廈中的月湖片區的一片片棚戶區,像一塊塊沉重的大石頭,堵在漢陽區委書記曹裕江、區長徐洪蘭等主要領導的心中。

  2008年,中央政府決定將各類棚戶區改造納入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國大規模推進實施棚戶區改造。

  是年,在武漢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漢陽區順應時勢,通過精心籌劃,正式啟動漢鋼片區總共1311戶(含企業)棚改這一民心工程。

  以漢鋼780畝土地為承接平台,漢陽區通過整體運作,積極推進,科學策劃,選擇招商,推動實力企業強強聯合;通過疊加投資,加快了琴台大道沿線的全面升級改造步伐。

  如今的月湖周邊,低矮破舊的棚戶區已經踪跡絕無。取而代之的,是中維、九龍倉、中海、華潤等房地產巨頭修建的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從工棚羅列到高樓林立,這里原有的千戶棚戶區居民,已經全部妥善安置到漢陽區各個現代化的安居小區。為妥善安置,漢陽區實行政府兜底,人均拆遷面積不足20平米的,無償補足到30個平米,極大地改善了動遷戶的住房條件。

  棚改為民,深得民心!漢鋼「五十間」63戶居民拆遷期間,動遷居民全部積極配合政府拆遷工作,一個月內就全部搬遷完畢。去年,上述63戶拆遷居民的對接房交接手續已全部完成,高高興興搬入新居。

  除了老工業基地的名號,月湖更是武漢人文勝地,俞伯牙、鍾子期琴台流水覓知音的故事在這里源遠流長。漢陽區對這一片區的改造,意在按照武漢市政府的定位,將月湖地區定義為武漢市的城市客廳和武漢市市級文化旅游中心區,打造月湖文化藝術中心。

  包括漢鋼片區在內,漢陽區月湖文化藝術中心項目房屋拆遷自2003年4月起,按照許可證紅線劃分將月湖地區分為六期實施拆遷,總建築面積約84萬平方米,總戶數7260戶,企事業單位257家,搬遷居民7049戶。

  如今,拆遷后建成的琴台大劇院、琴台歌舞廳和張之洞博物館、漢鋼近現代工業遺址保護區等一道矗立在月湖之濱,成為老工業基地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未來,這里還將新建的武漢市雜技廳、武漢市圖書館、知音婚慶殿堂等文化場館。成為大武漢最具濱江濱水特色的城市綠心,以及集琴台知音文化、山水景觀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文化區。

  與棚戶區改造相呼應的是,漢陽區在舊城改造方面同樣穩步推進,成果顯著。因地制宜還原城市原有歷史風貌,漢陽區正在漢陽大道、鸚鵡大道、攔江路及北城路、南城路圍合區域內,結合歷史建築和名宅,建歷史文化步行街區和旅游商業區。

  除此之外,歸元寺片區舊城改造今年已經正式啟動,擬打造一個新興的現代化文化旅游區。

  從村民到「四金」市民

  中國正步入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速度最快的城市化進程,「城中村」等新型棚戶區問題也在凸顯,「城中村」也被逐步納入棚改範圍。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城中村改造的變遷史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發展史。獨踞武漢三鎮其中一鎮的漢陽,讓城中村融入都市,讓村民變市民、股民,在城中村改造中不斷提升城市功能、檔次,正經歷一場通達表里的「新生」。

  夕陽穿過「江城健身e家」健身中心明亮的玻璃,籠罩在程昌君的身上,暖黃的光暈下,一絲絲愜意與幸福自然地在他的臉上展露出來。

  他經常光顧的這家漢陽區江堤社區「江城健身e家」,是武漢市首家集體適能檢測和科學指導為一體的健身會所,社區居民來這里健身,每天只需要1元錢。這里除了常規機械健身、室內羽毛球場、乒乓球台以外,還有體質檢測、專家諮詢指導、休镕茶吧、室外兒童戲水池等,大大滿足了居民休閒與健身的需要,提升了生活品質。

  「這是以前從來不敢想象的生活。以前我們江堤村生活條件差,衛生環境惡劣尤其突出,由於外來人口魚龍混雜,治安問題也比較嚴重……」回憶起城中村改造之前的生活環境,程昌君不僅唏噓感叹。

  2009年6月,江堤村全面啟動拆遷工作,僅用了4個月,就順利完成了22萬平的拆遷任務。而在這之前的2005年,江堤村完成了雙登雙錄、農民變居民、村民變股民、村集體變集團公司等各項工作。

  江堤村改制后組建的江騰集團,成為了轉變程昌君等新居民命運的主導者。

  近兩年前,程昌君一家歡天喜地地搬進了還建小區江騰苑。以前長時間住在村灣老舊房屋的他一下被驚呆了:新房的升降機是上海三菱,門窗、露台、欄杆是彩鋁,內牆保溫、外牆貼磚外加防水劑、溝縫劑,入戶門是星月神品牌……還建房的品質絕不遜於高級商業住宅。

  其身體長期抱恙的妻子在200平米的升降機房新居內轉了又轉,自言自語地說:「從沒想過能住這麼好的房子!」變化的不只是居住環境,還有居民生活方式的提檔升級。為解決村民后顧之憂,集團公司一次性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為348名股民購買了醫保、社保,使村民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此外,股民每年還可以獲得人均近2萬元的股份分紅。

  為增進就業保障,解決居民長久生計。江騰集團在全市城中村改造社區中率先成立了「一站式」居民事務服務中心,集就業諮詢、失業登記、就業培訓、計劃生育、社會事務、殘障人服務於一體,居民在服務中心可「一站式」辦理完所有社會事務。

  同時,江騰集團還建立了村改居人員就業培訓專項資金,藉助區、街農民再就業培訓基地,有針對性地開展免費培訓、免費推薦就業,其中70%人當年就找到合適工作崗位。

  在此基礎上,江騰集團還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了近4000平方米的國標社區,設定了居民活動中心、警務室、醫療室、健身室和圖書室,實行全開放式管理,豐富了居民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程昌君高興地告訴記著,他們一家目前每年能領到6萬元的分紅,集團給他安排了物業的工作,生活無憂無慮。「現在很多原來的村民有多餘的還建房收取租金,有了固定收入且工作拿著薪金,每年還領著分紅和養老金,是十足的「四金」市民!」程昌君的故事像一個模板,在漢陽區城中村改造的進程中被不斷复制。

  漢陽區城鄉統籌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漢陽36個行政村,目前已有30個城中村完成綜合改制工作,相應成立了30個股份(集團)有限公司,15300個村民變成了股民,35685人由農業戶口改登為城鎮居民戶口,23991名村改居人員參加了社會保障,9450名有就業願望的村民辦理了再就業優惠證。自2004年啟動改造十年來,漢陽城區面積與改造前相比擴大了22.4平方公里。

  從漁村到民俗高地

  從單純的實現安居,到讓市民享受社區文化盛宴的樂居,漢陽區正創造性打造城中村改造的升級版。

  漢陽區江欣苑社區前身是漁業村,是武漢市規模最大的農民還建社區,6542名居民大多是原來的農民。2007年,為了支持武漢新區建設,漁業村村民響應武漢市委、市政府號召「洗腳上岸」,以58天拆遷3600戶的驚人速度配合政府工作,到江欣苑這個新家安家落戶。

  江欣苑社區的居民告訴記者,這里不僅環境很好,生活也方便,社區還給全體村民辦了醫保、社保,生活有了保障。更重要的是,這里充滿濃厚的文化氣息,他們每天都能在文化的浸潤中提升自我,幸福生活。

  以文化人,是漢陽城中村改造的創新性舉措,旨在藉助文化的力量改變原有村民在新城市生活里的方式和途徑。文化的魅力,正牽連著江欣苑廣大「新」居民的幸福感。

  漢陽,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出現了獨具特色的高龍文化。2007年,武漢高龍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將來時」,如不保護可能就會消失。經過廣泛調研、論證,漢陽區決意在江欣苑社區打造中國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聚之地,將高龍文化等貼近民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腋成裘。

  2012年8月,投資5000萬元、總面積達1.2萬平米的武漢非物質文化遺產聚集地--江欣苑「高龍城」傳承園正式向市民開放,武漢龍舟木雕船、荊州鉛錫刻鏤、漢繡、鄂州石刻線畫、江漢平原皮影戲、黃梅挑花等53個不同級別的「非遺」項目入駐。一個生產性保護「非遺」的傳承地由社區打造,這在全國還是首例。

  在「高龍城」,35個非遺項目被請為上賓。黃梅挑花、仙桃雕花剪紙等非遺傳人告訴記者,江欣苑為妥善讓他們安心傳藝,出資為他們裝修房屋,還為他們安排了住處,方便長期在此駐點。

  在此基礎上,2013年,武漢高龍城傳承園成功申報國家3A級景區,漢繡博物館也正式對外開放。像江欣苑這樣自籌資金,由社區打造的3A級風景區和博物館在全國絕無僅有。

  江欣苑社區黨委書記胡明榮介紹說,除了非遺文化的引領,在由村變社區之后,江欣苑社區還十分注重居民日常生活文化氛圍的培養。

  走進江欣苑社區每一棟樓的單元門,記者都會發現在門口,社區已經為每戶居民精心的準備了一些特色的小卡片,上面圖文并茂的顯示著一些生活常識,比如如何節約用水用電、講究文明禮貌等。

  胡明榮告訴記者,由農民變市民后,很多原來的村民特別是老人很難尽快適應城市生活,而這些小卡片栩栩如生,無時無刻都起到引導現代生活方式和提升生活品質品位的作用。

  為了豐富社區文化內涵,更為了讓居民樂享其「成」,江欣苑社區的樓道里有居民才藝展示角,這里懸挂這一幅幅鏡框裝裱的字畫,均為社區居民所作;全社區128個單元,擁有128個不同類型的社區文化,每個單元均設計一些居民榮譽欄,將居民的喜事、榮譽展示出來,喜悅共享……

  為了讓文化提升居民素養、擢升生活品位,江欣苑社區承諾:一米之內有文化,居民進門可看可欣賞;十米之內有文化,文化休镕健身設施一應俱全,居民可放松可健身;百米之內有文化,社區有文化大舞台,居民可欣賞可登場;千米之內有文化,社區創辦文化創業培訓基地,居民可培養興趣更可提升技能……

  短評

  城改為民一舉多贏

  城改(棚戶區、舊城、城中村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發展工程。

  新一屆中央政府清醒地認識到「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必須防止城市病,「不能一邊是高樓林立,一邊是棚戶連片」。

  這意味著,加快城改必須以人為本,在解決城市低收入群眾問題的基礎上,有效拉動經濟增長,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為相關企業發展提供機遇,為擴大就業增添崗位。從而實現千百萬困難群眾告別「憂居」,提高城鎮化品質促進社會和諧的綜合目標。

  加快推進城改,實現「解決低收入難題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多贏格局,在武漢市漢陽區有著生動的體現。

  從提升城市功能出發,漢陽區棚戶區改造和舊城改造不單解決住房保障問題,還從大武漢打造國家中心城市這一高度出發,著力打造城市文化中心區和舊城風貌區,眼光長遠且規劃科學。

  從提升市民生活品味出發,漢陽區城中村改造不單改造原有住房環境,在實力企業的帶動下促進房地產行業發展,更致力於為市民解決就業崗位,為市民提供享受文化熏陶的環境,考慮周全且標新立异!

  目前,包括棚戶區改造在內的城改正如火如荼,它無疑將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及民生不斷改善。在城改持續升級,助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情况下,漢陽區的這些經驗彌足珍貴,值得借鑒!

[责任编辑:李宁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