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本地新闻

合肥市蜀山区跻身全国“三百强”

2015-11-25
来源:香港商报

  奋楫争先

  合肥市蜀山区跻身全国“三百强”

  【香港商报讯】通讯员 庞宏强 叶婵娟路璐 刘亚萍 报道:“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区”、“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在近日公布的《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中,合肥市蜀山区一举拿下三个“百强区”。据悉,2012年,合肥市蜀山区成为安徽省唯一的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区;2014年,该区又收获了“综合实力”和“最具投资潜力”双百强区称号。2015年,合肥市蜀山再次实现新跨越,昂首迈进全国三百强区。

  转型升级加快 综合实力大跃升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依山伴水,大蜀山和董铺水库居于辖区,临山近水造就了一方绿色生态之地,便利交通集聚了一座科教人才之区,结合自身优势,他们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速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生态型、集约型、科技型、现代型的产业发展之路。

  11月10日清晨,初冬的早晨寒意阵阵,合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却暖意融融,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投资10亿元的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基地迎来了开工,这个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上海TOM集团携手打造的全国最大的农场品电商购销平台将立足安徽,辐射全国。

  “我们利用邮政庞大的物流系统,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为农村电商发展增添强劲动力,将为经济强省和生态强省做贡献。”现场该项目负责方表示。

  除了农产品电商基地,在合肥市蜀山区,中国人寿、龙芯国产计算机产业园、顺丰速运智能分拣基地、上海网达移动互联网产业园、慧择网区域总部、IDC数据中心等一批支撑转型升级的牵动性新兴产业大项目落地生根。

  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以互联网+、电子信息、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引领,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

  新兴产业加速聚集,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步伐。楼宇经济以其占地面积小,节约资源、产业集聚等优点成为新常态下蜀山经济转型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积极释放楼宇资源,引进高端商贸、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文化创意等总部入驻,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档升级。

  在该区的三里庵商业中心,26层的置地投资广场巍然屹立,面积5.7万平方米的办公楼宇,一年就能产生上亿元的税收,光大银行合肥分行、太平洋财产保险安徽分公司等多家金融业将总部延伸在此。目前,蜀山区金融业占财税的比例已超过14%。

  坚定转型、科学转型、持续转型。合肥市蜀山区积极吸纳创新要素集聚,厚植发展优势,经济发展实现了“质”和“量”的跃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14年,合肥市蜀山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9.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3.1亿元,增长18.8%;财政收入完成26.5亿元,增长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达到了1.3∶32.7∶66。

  城镇化“以人为本” 百姓幸福感攀升

  产业转型升级,产城融合发展,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带来的是合肥市蜀山区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居民幸福感的节节攀升。

  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加大推进旧城旧村建设力度,改善城区面貌,做好拆迁人口回迁安置工作,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让百姓“安居”的同时,也能“乐业”。

  “朝九晚五”上下班、按时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如今变成了合肥市蜀山区很多新市民的现实生活。

  家住合肥市蜀山经济开发区立新社区的侯永保老人,祖辈一直务农,他也是一个地道的农民。2009年左右,他所在的小区开始征地回迁,老人一家人分到了一套大房子,还领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

  “种田时一年收入不到一千元,现在比以前好多了。”让侯老老两口欣喜的是,老夫妻俩在2012年还办理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人一个月从最初的140元涨到现在的220元,每月还有1020元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金,加起来一个月有一千多块钱收入,还在逐年上涨中,日常的开支够用了。

  60多岁的侯老身体很好,在辖区社居委觅到一份门卫工作。“在家闲着也是闲着,门卫室里空调、热水器都有,很舒适,一个月还能领到一千多块钱的薪水。”侯老开心的说。

  数据显示,2014年,合肥市蜀山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941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10元,增长11.6%。

  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就是要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辖区全体居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今年上半年,合肥市蜀山区实施旧城旧村改造、大建设以及园区建设征迁项目10个,总拆迁面积达到45.65万平米、1472户。16个总面积158万平米的拆迁安置房加快推进。上半年新增就业10455人、创业基地3000平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5所新(扩)建学校开工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强调集约高效、低碳生态,实现人、城市和环境协调发展,蜀山区推动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走上了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城镇化新路径。

  候老所在的合肥市蜀山区山湖苑小区,几年前,家门口没有任何健身设施,社区里的老人们一天到晚不是在离马路不远的台阶上坐着聊天,就是待在家里打麻将。去年,家门口的四季花海城市公园建成开放,候老总会带上小孙子孙女们去那边赏花散步,今年9月,四季花海B地块体育公园也建成开放了,增添了很多体育健身器材和儿童游戏场所。“单杠、双杆我都能上,每天晚上我都会约自己的老伙伴去健身。”侯老说。

  在侯老的印象中,生活的变化是越来越好了,钱袋子鼓起来了,小区的周边的面貌更美好了,日子也更多彩了。

  一座吸引人、留住人、造福人的城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让蓝天、碧水、青山与城市其他要素浑然一体。今年上半年,合肥市蜀山区新建、改建绿化面积81万平米,建成绿道3公里。实施成片造林1.3万亩,超目标任务175%。312国道森林长廊、半岛省级森林公园南北湿地景观等重点工程完工。滁河干渠风景带规划完成编制,洪石公园、微地形绿化示范段建成,谋划建设庐州公园(蜀山段)。交建观光园等一批现代观光旅游农业基地初步对外开放。

  此外,开展水源地“三退”工作,环巢湖项目稳步实施。严格落实河(段)长制,建立“一库四河”动态巡查监控机制,董铺水库水体周边环境有质的提升。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辖区湖光路、琼阳路开工建设,新桥大道小庙段、望江西路西延和引江济淮工程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小庙镇“村村通”公路项目完成招投标,一批库、闸、塘改造完工,城乡基础建设进一步提升。

  改革持续推进 打造发展新动力

  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实现新跨越的背后,靠持续改革打造新动力。

  今年上半年,合肥市蜀山区13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全面铺开,全国社区教育示范改革区、社区工作服务示范区、青少年健康发展试点区等5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快速推进。

  区级重点改革任务顺利启动,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建口机构职能整合、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创新、土地规划联席会议制度等改革工作开始实施。

  此外,该区还制定出台了区委工作制度体系、国有资产处置办法、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改革文件。上半年,试点组建社会工作服务站,引导培育社区自治类、公益类社会组织67家,组建小区业委会110家。

  在开展社会服务项目化运作及评估试点工作中,合肥市蜀山区获评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在合肥市率先实现就业资金办理工作信息化,就业服务水平和基础管理工作整体提升。

  一系列改造措施实施,带来的是城乡建设的统筹推进,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和社会稳定日益巩固。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的交汇点,新蓝图即将铺就,合肥市蜀山区将厚植发展优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转型、科学转型、持续转型,实现新起跳,迈向更高水平,书写出新的答卷。

[责任编辑:李宁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