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吉林 > 特别报道

统筹陆海 联动内外 吉林全力打造开放新格局

2018-08-02
来源:香港商报网

统筹陆海 联动内外 吉林全力打造开放新格局

——“丝路吉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纪事

冀文娴

  

 珲春河鸟瞰

  封闭,是外界对吉林省的普遍认识。但实际上,这个与海洋最短距离不到4公里的省份,自改革开放以来便一直执着地向那片蓝色“闯关”。1992年,珲春被批准为开放城市;2009年,国务院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这两个成果对吉林开放具有标志性意义,但困于东北亚时局,其意义也似乎仅限于此。直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吉林 “闯关”出海方才迈出实质性步伐,短短5年的成就已远超过去35年。

  正因如此,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道出“吉林省向东、向南、向北三个方向并进的开放通道初步形成”的语气里,省长景俊海在6月20日“长满欧”班列德国纽伦堡发车仪式上,挥下发车令旗的神情中,无不包含着向封闭过去挥剑告别的意味。

  置身新时代,吉林开放想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快。巴音朝鲁提出的“丝路吉林”便是这样一个旗标,它不止要打破困扰多年的封闭,更要谋求新时期开放主角的历史担当。景俊海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吉林省将加快互联互通,建设“丝路吉林”大通道,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和新格局。

  在“一带一路”东方,一抹名叫“丝路吉林”的光正在点亮。

  三路突围 “丝路吉林”执着融入“一带一路”

  在范围经济学上,距离是个冷酷的发展要素。在世界经济循环长期依赖海洋航道的近现代史上,一些地方因为沿海而繁华似锦,一些地方则因为深处内陆而黯然失色。俯瞰夜空下的中国大地,一条光迹自东南沿海向北、向西逐渐暗淡,便是这一规律的现实写照。

  对吉林这个沿边近海省而言,面对这一现实,显然“心有不甘”,不是因为它与那片蓝色离得多么远,而是离得实在太近。站上吉林珲春某个高地即可望见4公里外的俄罗斯波谢特湾,15公里外的日本海。尽管吉林因时代眷顾拥有不错的现代工业家底,但却长期受制于无法突破的地缘困局,眼看沧海之变,无力施展抱负。因为忍过这种煎熬,吉林融入“一带一路”的这五年,当真是一场日夜兼程的急行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当年,2013年8月,在中俄双方政府的共同推动下,关闭11年的珲马铁路口岸重新打开,26.7公里的中俄珲马铁路(吉林珲春—俄罗斯马哈林诺)重启国际联运;第二年的5月22日,在上海的亚信峰会上,吉林省与俄苏玛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建设俄罗斯扎鲁比诺万能海港。该万能港项目正在积极推进,项目建成后,吉林将获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出海口。

  随着中俄珲马铁路珲春铁路口岸第一声汽笛的鸣响,吉林省融入“一带一路”向东的一颗“战略之星”快速升起。2013年12月,珲马铁路实现常态化、多品种双向运输,过货量年均呈现爆发式增长。2017年,经珲马铁路进境的货物总量达249万吨,进出口货物品类屡获突破,首次进口葵花籽油、润滑脂(油)、布料、韩国食品、厨房用具等,出口清单则新增了轮船配件、冷冻水产品、农产品。

  不过,这并非珲马铁路这颗“战略之星”的最终意图,因为自珲春经珲马铁路到达俄远东天然不冻港扎鲁比诺只有63公里。扎鲁比诺一直是吉林“借港出海”的首选,这一堪称奇想的创新,寄托着吉林几十年的出海梦。该港是俄提出远东“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的战略枢纽,“滨海2号”西起长春,经吉林市、珲春市、俄克拉斯基诺、马哈林诺,从扎鲁比诺出海至亚太地区和中国南方港口。“借港出海”是“一带一路”从珲春向东延伸的关键一役,它既可解决吉林乃至东北的出海口问题,还可与向北延伸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会对接。2015年5月24日,克服重重阻力的珲春—扎鲁比诺港—韩国釜山的铁海联运航线开出了第一艘货轮。同年,珲春—朝鲜罗津港—上海、宁波航线开通。吉林向东“借港出海”的梦想逐渐落地。

  以中欧班列“长满欧”打通中国东北—欧洲的欧亚大陆通道,是吉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又一标志性成果。2015年8月,“长满欧”首次班列从长春出发,在满洲里口岸出境,终点到达德国的施瓦茨海德。2017年10月,长春国际港开通“长满欧”长春—德国汉堡班列。这一年,“长满欧”实现了高密度常态化运行,1-11月,“长满欧”货运量20.7万吨,增长27倍,实现爆发式增长。目前,“长满欧”辐射范围、服务内容均列“一带一路——中国东北线”中欧班列之首。而以长春为起点的另外一条中欧班列“长珲欧”也正在建设中。从长春出发的“长珲欧”班列将由珲春铁路口岸出境,经由俄罗斯远东的斯拉夫杨卡、哈巴罗夫斯克连接西伯利亚铁路前往欧洲。此线路还可经由俄斯拉夫杨卡港,通过海上航线抵达中国东南沿海和日本、韩国等东北亚港口,形成一条新的东北亚地区铁海联运大通道。

  今年6月20日,景俊海与德国纽伦堡港口执行总裁奥克斯共同为中欧班列“长满欧”首个海外仓揭牌,这意味着“长满欧”德国纽伦堡枢纽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吉林向北开放大通道日益完善。

  从俄、朝借港出海虽然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各方合作的不确定因素并未消除,可谓通而不畅。对此,吉林省在2016年提出向南开放战略,通过建设通化国际内陆港,“借”辽宁丹东港向南出海。同年12月,通化国际内陆港通关运营,目前已通航国内部分重点港口和美国、澳州、南美等国家和地区港口。吉林向南开放通道亦“神速”打通。

  至此,吉林省三路突围的开放大局基本确立。

  

 繁忙的珲春铁路口岸

  内外联动 外贸“小省”再问外向经济之路

  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受制于对外通道,经济外向度几乎微不足道的吉林省,对此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2017年,其进出口货物总值占全省GDP比重仅为8%,远低于33.6%的全国平均水平,而同期广东的这一比重高达77%。补上经济外向度的短板,对吉林而言,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选择,而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抉择,须背水一战。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纵观国内各“一带一路”节点省份,可以发现,“丝路吉林”称得上这一国家开放新格局的“缩小版”。

  通道建设开辟了“丝路吉林”的开放广度,但没有开放深度的支撑,广度难有实质意义。开放深度取决于开放型生产力的构建。截至目前,沿着“丝路吉林”大通道,初步形成了三个集中开放高地。在长吉腹地,长春兴隆综保区获批设立国家级口岸并实现了保税货物铁海联运零的突破,长春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双双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吉林市中新吉林食品区被认定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试点,吉林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国家联合验收;在开放窗口珲春,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已成为产值近百亿元的国际海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年换装能力达到800万吨的珲春铁路换装站改造已完成;在向南开放窗口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公路集装箱中心站投入使用,保税物流中心(B型)主体封闭,货物吞吐量突破500万吨。

  通道与平台,是“丝路吉林”的理想框架和基础。理想能否丰满、基础能否激活,突破点还在于构建开放型经济的创新高度和力度。

  景俊海提出,未来五年,吉林省将瞄准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入实施“聚焦开放配置资源”战略,大张旗鼓地让吉林更加开放。对外,扩大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发挥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中国—北欧经贸合作交流活动等开放平台作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配置市场资源;对内,聚焦“北上广”和“苏浙津”等国内地区,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紧密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投资合作、市场共享、产业转移承接、跨省劳务协作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既定,实施力度便是关键。自今年3月以来,巴音朝鲁与景俊海率领省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北京、浙江、上海开展学习考察之旅。5月底,随着景俊海率团的苏、粤经贸合作之行在深圳画上句号,吉林省“聚焦开放配置资源”战略,成功搭上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快车”。6月17日至26日,景俊海率领代表团先后访问德国、奥地利、韩国,10天行程, 23场活动,以汽车和冰雪产业为先导,引进来、走出去并重,达成了一系列务实合作。

  如今,吉林省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高铁、化工产品、农产品深加工产品、现代中医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为代表的新出口格局,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则达到48%;在走出去方面,截止目前,全省核准备案设立境外企业693家、境外机构101家,投资目的地覆盖世界上73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实际投资累计36.71亿美元。

  尽管吉林省经济外向度的数据远未达到可以骄傲的程度,但峥嵘初露意味着潜力迸发的开始。自此,吉林省基于“一带一路”构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开始走上行稳致远之路。

 

  【评论】

  “冰丝”重启图们江之梦

  吉林开放需谋划更高站位

  为了引进域外投资,景俊海没少下功夫——这是坊间对景俊海今年以来频繁出访国内外的印象。这些只是看得见的功夫,其背后有一个“看不见”的梦想,“埋伏”在他的出访行程中。笔者以为,这个梦想就是,抓住“冰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冰丝”)如箭在弦的历史机遇,将吉林开放推上面向全球的更高站位。

  其实,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景俊海已经“隐约”表述了吉林开放的新梦想。他说,必须放眼国内外,发挥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沿边近海优势,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历史机遇,以与俄共建“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为突破口,全面布局对外开放新举措和新空间,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和新格局。吉林开放的新平台和新格局到底是什么,景俊海并未透露,但他给出了一把钥匙——滨海2号。

  俄罗斯“滨海2号”最终将在吉林珲春完成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衔接;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就“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达成共识。俄罗斯提出的北极航道,西起西北欧北部海域,东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形成一条从东北亚到西欧的航海大通道。显而易见,“滨海2号”就是“冰丝”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的重要组成部分,珲春则是构建这一对接的战略枢纽,有条件成为“冰丝”中国起点。

  如果能将珲春作为“冰丝”中国起点,景俊海提出的开放新平台和新格局就会浮出水面——以一个全新跨境区域合作设想,重启沉睡多年的图们江之梦,跳出吉林谋划吉林开放、提升吉林开放水平。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经历了吉林省首倡设想、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主导规划的过程。1991年,UNDP将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确定为重点开发项目,提出以图们江口为核心兴建“第二个鹿特丹”、“再造一个香港”,带动图们江地区1000平方公里的小三角地带和10000平方公里的大三角地带开放发展,预测所需资金300亿美元,需时20年。

  但20多年过去了,UNDP并无多少实际行动,只有中国意愿最强烈,出台了一系列实打实的政策。作为图们江区域中心城市的珲春,各方面都取得可喜发展,人口增长到30多万。但由于多方面限制,图们江地区开发与最初的宏大设想相去甚远。UNDP计划渐渐被人淡忘。

  中俄关系的持续升温,朝鲜开放发展的政策信号,地缘政治格局令人意想不到的演变,以及“冰丝”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和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再次将图们江之梦拉回人们的视线,也为吉林省扩大对外开放国际视野、更大程度服务东北振兴提供了难得机遇。

  时势变迁,并非东北亚国家主导的UNDP计划已不可能作为图们江之梦的实现路径,吉林省要抓住“冰丝”机会,需要一个全新战略设想。作为图们江、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吉林构建区域合作新平台、新格局,不是一个省的事情,也不只是中国的事情,近期目标至少是中、俄、朝三国的事情,远期目标则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个新平台和新格局,既要有利于吉林开放,也要有利于周边国家协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吉林开放取决于与周边国家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基于“冰丝”的战略红利,以珲春的战略位置,笔者认为,重启图们江之梦的全新战略构想,第一步是争取将珲春作为“冰丝”中国起点,完成“一带一路”与“冰丝”的对接;第二步,在此基础上,提高吉林开放的国际站位,率先提出一个以图们江区域金三角珲春为中心的跨境区域经济合作新框架,作为重启图们江之梦的新起点和发动机,打造东北亚区域新的增长极;第三步,发挥这个区域性增长极的辐射作用,凝聚东北亚区域力量,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这是吉林的机遇,也是图们江地区、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机遇。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