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苏 > 特别报道

「惠眼看江蘇」兩岸媒體聯合採訪行之四:台韻蘇州:絲竹園林滿載「小確幸」

2019-05-18
来源:香港商报网
  
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演出現場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杜林 宋璟 報導:園林古迹邂逅文學名著、花園民宿嵌入蘇州山水,中國中樂碰撞西方管弦……在蘇州,生活有17萬常住台胞,佔總人口約1.5%,這1.5%的人群走在蘇州街頭,少有人道出他們與本地人有何區別。他們在這裡生活、工作,愛上這裡的山水園林、人文經典,影響着這座古城,也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確幸」。
 
  兩岸攜作 昆韻回蕩古典園林
 
  沿着200多年前沈復與芸娘 “過石橋,進門折東,曲徑而入” 滄浪亭遊玩的路線,現代觀眾在真情實景中得以體味《浮生六記》中蘇州城裡平凡夫妻的「小確幸」。由兩岸藝術家攜手打造的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在故事主人公生活過的蘇州滄浪亭原址呈現,自去年8月上演以來,受到兩岸年輕人歡迎。
 
  台灣話劇導演劉亮佐擔任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導演,該劇每場僅接待40位觀眾,設置6處表演場景,觀眾跟隨演員穿梭於園林之中,全本票價超1500元人民幣,仍場場座無虛席。該劇還與台灣制茶世家傳人張洪瑋合作,依照蘇州「不時不食」的傳統,打造四款創新茶飲,為觀眾呈現多元的觀劇體驗。
 
  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以春夏秋冬的轉換代表人生更替,選擇芸娘和沈復之間最具有代表性的四個場景,展現這對神仙眷侶似虛非虛的狀態。「與傳統昆曲舞台不同,在真實園林中不需要呈現程式化的內容,演員與觀眾近距離交流,更加註重人物情感的表達。」飾演芸娘的著名昆曲演員沈國芳說,她曾與許多台灣藝術家共同參與白先勇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演繹,與台灣導演、藝術家合作,讓自己感受到昆曲作為古代經典在現代舞台的詮釋,打開了眼界。
 
  著名昆曲研究專家、台灣政治大學教授蔡欣欣評價,正是編導與製作群的創意巧思,讓見證歷史歲月的園林古迹,與燭照離合世情的文學名著邂逅碰撞,「在沁涼如水的溶溶月色中,流轉回蕩滿載人文意蘊的昆韻」,成為姑蘇打造文化創意產業的優秀典範。
 
兩岸山居冬景(受訪者提供)
 
  旺山小築搭建經貿交流「桃花源」
 
  位於蘇州城西南的旺山腳下,有一片仿照蘇州園林融入現代採光設計的民宿,折廊疊院,黛瓦青磚,花開滿園,主人謂名「兩岸山居」。來到這裡的兩岸企業家如家人般交流合作,兩岸山居也由此成為蘇州與台灣工商業界交流溝通的一個民间平台。
 
  打造兩岸山居的是蘇台工商促進協會監事長、台灣巨福集團總經理徐詠傑。在蘇州打拚多年,徐詠傑逐漸愛上了蘇州的園林山水。隨着國內消費升級和企業轉型需要,徐詠傑和親友一道,在旺山腳下打造了這片民宿,把台灣精緻民宿的理念引入,打造出自己理想中的「桃花源」。「大陸人在工作之餘對休閑比較注重,我們打造一個花園式的民宿,既滿足了自己想要過的那種生活,也符合當地政府希望我們轉型升級發展的期望。」徐詠傑說。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演出(受訪者提供)
 
  動聽中樂奏響江南好聲音
 
  台資經濟發達、人文底蘊深厚的蘇州自然地吸引了一批台灣音樂人。
 
  由蘇州市和蘇州高新區共同成立的蘇州民族管弦樂團成立僅一年半,載譽頗豐。樂團由著名音樂家彭家鵬擔任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音樂家朱昌耀擔任音樂指導;82位演奏員中,有23位來自台灣,其中還有兩對夫妻。樂團總經理成從武介紹,樂團以「絲竹里的江南」為定位,通過蘇州品質、江南風格、中國氣派與國際審美的有機融合,實現民族音樂表演的交響化、國際化。
 
  台籍低音大提琴演奏員周雲捷曾在美國工作多年,在網絡上看到樂團成立的消息,欣然赴蘇。「這裡的環境和美國環境太像了。我學習到很多中華文化的東西,淌着中國人的血,感受到中華文化真的不簡單。」周雲捷說,西方音樂有自身的系統性和邏輯性,中樂有自己的美學藝術。蘇州民族管弦樂團與蘇州著名評彈藝術家、昆曲藝術家合作,更讓她第一次了解了蘇州評彈和昆曲,在演奏中有了更多思考。「比如王芳老師的昆曲,要根據她的文化特色去陪襯,撥弦時西方可以直接撥,而昆曲比較含蓄,需要思索如何呈現它的美感。」
 
  「台灣團員合作、協調、配合意識更加突出,一支樂團恰恰需要這樣的技巧、心力、反應、表現能力。」成從武介紹,樂團成立以來,先後在蘇州舉辦「台灣風情-鄭立彬&蘇州民族管弦樂團」音樂會;與台北市立國樂團合作,在台北市中山堂演出「奔騰」音樂會,贏得台灣觀眾熱捧。今年5月,台北市立國樂團與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合作成為姊妹樂團,未來兩團將在演出曲目、演出形式、人才交流、創作採風等4個藝術領域,展開對等合作與交流,該合作模式也開創了首次內地與台灣專業樂團之間「團對團」多維深度合作與交流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