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山东 > 特别报道

第四、第二和第一:德州「綻開」新氣象

2019-11-17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孫珂 報導:GDP增幅躍居山東全省第四,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全省第二,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增速全省第一。擁有580萬人口的德州,在前三季度交出了這樣一份成績單。作為地跨京津冀都市圈和省會城市群都市圈的魯北門戶,德州從提升引資引智水平到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從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到打造高效的營商環境,不斷「落子」盤活區域發展大棋局。11月14日,德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第三次會議,德州市委書記陳勇強調,下一步將以重點領域改革的「一子落」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滿盤活」。
 
平原海鐵聯運集裝箱班列
 
  東盟在這裡跳出「三級跳」
 
  進出口總值258.7億元,同比增長23.6%,增速高於全省增速17.2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德州進出口增速「站」到全省第一的位置,對於地處山東腹地的這座城市而言確實難得。
 
  據2018年德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德州與東盟的貿易往來近年來持續「升溫」。去年,德州市與東盟企業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了403家,其中齊河縣佔到相當比例。在齊河,馬來西亞發林控股有限公司將投資150億元,打造東盟在中國北方內陸的「橋頭堡」。
 
  山東國際友城合作發展大會上,身為中國東盟商務協會總會總會長、馬來西亞發林集團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兼總裁的林玉唐曾表示,將進一步拉近東盟商界和山東德州的「距離」。
 
  4000公里的地理距離,為何攔不住東盟商界對德州、德州齊河的「牽手」。曾有多位學者專門將齊河的「地緣結構」進行了深度探討。「在新一輪的經濟轉型增長階段中,山東以其廣闊的空間資源、便捷的交通條件和臨海交通等後發優勢,正在開啟對外開放的新階段。」學者賈海發、邵磊這樣撰文寫道。
 
  地處省會都市圈和京津冀都市圈兩圈交匯的德州,成為東盟商界在國內北方區域的第一站。林玉唐也曾告訴本報記者:「德州齊河背後是山東半島的龐大內需,從更深層次上,這裡是東盟商界進軍京津冀和大西北的跳板。」
 
  今年9月份,德州市委書記陳勇在荷蘭等國出訪時,亦再次強調「結合產業需要,樹立國際視角,不斷提高德州經濟外向度和企業國際化水平。」
 
寧津電梯製造產業基地一景
 
  搶人!搶成果!搶團隊!
 
  諸多經濟學家都有一個普遍共識,如今的經濟增長核心不僅是物質這本積累而是靠「ideas」即創意或創新,只有人力資本的積累才能有創新或者創意。
 
  幾天後的11月22日,德州將迎來第四屆「智匯德州」人才創新創業周活動。這項由德州市委、市政府主辦的大型活動,如今是一年一度的「大事件」。本報記者曾多次參加過該活動,多個縣區的人才引進政策是對外宣講的重點。各地會邀請來自全國科研一線的高層次專家、學者,與當地民營企業或單位負責人面對面交流,力圖藉助「智力磁場」構建產、學、研、政共同參與、開放合作的創新體系,演繹出智企融合發展的新舊動能轉換之道。
 
  去年,寧津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張健捷曾在偶然機會下發現山速智能展出的機械人項目與寧津縣產業發展非常契合。兩個月間,張健捷帶領業務團隊前往山速智能總公司所在地上海,五六次的折返,一萬公里的行程,終於將山速智能機械人項目引入寧津,為當地產業升級發展嵌入新的「創新鏈條」。
 
  縣域經濟的發展要着力做到「產、學、研、金」四方面融合發展,其中尤以學、研是縣域的難點。近年來,德州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同步,組織企業到京津滬、長三角、珠三角等地,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對接洽談,把高層次人才吸引到當地。
 
齊魯製藥樂陵項目生產車間
 
  一座城市和「高、新」的「聯姻」
 
  數據表明,2018年德州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到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8.1%,「高和新」成為新興產業集聚、高端產業示範和科技孵化創新的代名詞。
 
  10月29日,本報記者在樂陵曾實地走訪過齊魯製藥二期項目,其一期項目曾創造了月均投資超1億、15個月建成投產的「齊魯製藥速度、樂陵項目建設典範。」二期項目則為樂陵醫藥產業掛上了「高端」「體系」的名片,建成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5億元。
 
  位於平原縣的京德智造產業園總投資達到18億元,按照「第四代工業園」的理念進行規劃建設,主要招引京津地區各類孵化園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產業園已經與北京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中關村軍民融合產業聯盟等建立戰略合作。
 
  除了平原縣,本報記者發現近年來德州市與北京中關村這條著名的「380米智造大街」聯繫頗多。
 
  在齊河,成立於2015年的中關村e 谷(齊河)孵化器如今已是國家級眾創空間,東與濟南天橋區相近,南與濟南槐蔭區隔黃河相望,成為接受「一圈一帶」戰略輻射、落實「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平台。
 
  寧津也將健身器材產業發展需求發佈會開在了北京,將新舊動能轉換辦公室放在中關村。「要實現產業變,需要的是什麼?是人才。當地有很好的實體產業基礎,中關村有國內最好的研發人才、科技成果。只有雙方結合好,才能找到、找准突圍方向,推平微笑曲線,釋放產業鏈條最大的價值。」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翁啟文當時曾如此說道。
 
  翁啟文的這番話,讓人更好地理解了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德州進取之道。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