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图片新闻

龍江「地標」爭艷山城 品質優良 人文豐厚

2020-11-27
来源:香港商报网
    11月27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在重慶市國際博覽中心隆重開幕,黑龍江省組織15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30家企業來渝參展。記者在「地標」展區看到,黑龍江參展產品包裝精美,質量過硬,特色鮮明,成為本屆展會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作為農業大省,黑龍江一直十分重視開展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工作,並將其作為知識產權保護的一項重要內容,統一規劃、精心培育,大力推廣,在全國開始叫響一批「地標」產品品牌。到2019年末,全省獲得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達到149個,其中種植業產品112個,畜牧業產品12個,水產品25個;授權使用地標企業達到294家,其中綠色、有機食品使用地標企業209家,均在全國居前列。
 
 
    針對本屆展「農交會」層次高、平台大的特點,黑龍江「地標」展區揚綠色之本色、亮優質之特徵,強化文化之底蘊,通過展示銷售、線上線下、體驗互動等相互結合,全方位、立體式展示黑龍江「地標」發展的新成果,進一步叫響「地標」品牌,力求以新形象、新氣勢、新作為亮相山城—重慶。
 
 
    在參展「地標」產品中,新產品和精深加工產品佔30%以上,且相當一部分產品包裝精美、檔次高、光色艷麗、便於攜帶和郵遞,改變了過去包裝粗糙、色澤灰暗、功能單一等「傻大黑」形象。同時,參展「地標」展品更具特色,不僅推介展示「大糧倉」產品,也推介「大廚房」產品,在大力推介糧食類「地標」產品的同時,還組織鮮食玉米、蜂蜜、白鵝等「地標」產品進行展示和銷售,充分展現了龍江「地標」產品的多元化和豐富性。
 
 
    特別是參展「地標」產品都具有比較深厚的文化底蘊,每個「地標」都有比較悠久的歷史,有一段美麗動人的故事,書寫着燦爛的龍江農業文明。如東寧黑木耳,在隋唐時期便開始種植,是皇家貢品;古龍小米,在清朝康熙四年,成為皇家貢米;虎林椴樹蜜,早在100多年前,即為清皇室貢蜜中的上品;綏化鮮食玉米,種植歷史也超過半個世紀,果穗緊實,果皮薄,有特殊的芳香。而九三大豆,更凸顯着豐厚的軍墾文化,且產品籽粒圓潤飽滿,皮薄色黃,品質優良,享譽神州大地。(付彥華 王琳)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