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完成森林撫育30005畝 綠色低碳助力深圳可持續發展

完成森林撫育30005畝 綠色低碳助力深圳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4-02-18 13:31:24 來源:深圳晚報

「青山蒼蒼,碧海萬頃,從山頂俯瞰鵬城美景,越來越能感受到深圳生態逐漸向好,我們生活在自然之中。」2月16日上午,經過3個小時的攀登,市民繆先生成功登頂深圳最高峰梧桐山,完成了他的「新年第一攀」。市民視角里的生態美景,見證着深圳這座超大型城市在綠色轉型之路上的重要成就。

生態發展關乎民生,更彰顯城市底色。2023年5月,廣東發布《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 關於新時代廣東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提出廣東將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走出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路徑。

為響應全省號召建設森林城市,提升森林質量,2023年,深圳縱深推進山海連城綠美深圳生態建設,共完成林分優化8291畝、新造林撫育10027畝、森林撫育30005畝,生態建設六大行動讓山間更綠,「林長制」推深做實讓森林更美,讓「深圳綠」成為城市的鮮亮名片。

有山林氧吧,更有工業治理助力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在寶安區,深圳率先開展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試點,推動全市臭氧濃度下降。2023年,深圳空氣質素指數(AQI)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7.8%,同比上升5.7個百分點,空氣質素穩居全國超大城市第一。

在陸地上,有綠色發展成效顯著;在海洋上,也有海洋生態治理進展矚目。2023年,「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在深圳取得多項成果,海洋創新載體加速落地,海洋生態治理再開新篇。在鹽田,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成功申報中央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實施後將成為全國首個最大體量的珊瑚種植和修復案例,讓海底煥發新的生機。

在生態保護之路上,深圳不斷創新,向前邁進。在這座濱海城市,紅樹林已成為深圳的另一張名片。2023年9月,《濕地公約》常委會第62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的區域動議提案,標誌着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正式落戶深圳。在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機制方面,深圳發布全國首個《紅樹林保護碳匯方法學(試行)》,並完成全國首單紅樹林保護碳匯拍賣,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供了重要經驗。

紅樹林碳匯「第一拍」在深落地,背後是深圳建設國家低碳城市的不懈努力。2023年,深圳創新發展碳市場和綠色金融,簽發首批5萬餘噸碳普惠核證減排量並上線交易,實現了碳普惠與碳市場正式聯通。

「要推進高質量發展,綠色低碳既是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又可以成為衡量發展質量的一項重要標準,來幫助我們形成更科學、更全面的判斷。此外,綠色低碳帶來的新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本身就能夠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建設。」深圳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亞龍對深晚記者說。在他看來,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綠色低碳不僅是未來發展的核心命題,而且對普通市民、產業發展具有普惠性,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新春伊始,南粵大地綠意盎然。今年兩會期間,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4年將完善「一脊一帶二十廊」城市生態脈絡,加快貫通15個生態廊道,開展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行動,打造40條特色步道、特色林蔭道,新建改造綠道300公里、碧道150公里,讓踏綠穿林、溯溪環湖成為市民綠色休閒新風尚。低碳、綠色、共建共享,正在成為深圳人的生活方式,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產業綠色轉型,是這座城市在可持續發展方向上的必經之路,也將為全省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深圳方案」。(深圳晚報記者 魏羽辰)

責任編輯:林鏗泓 完成森林撫育30005畝 綠色低碳助力深圳可持續發展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