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阮義忠(三):一個時代、一本雜誌和一個人

2014-07-16
来源:香港商报

   讓更多人記住阮義忠的是兩本書和一本雜誌。做電視期間,阮義忠因為空虛寫起了攝影評論文章,《當代攝影大師--20位人性見證者》、《當代攝影新銳--17位影像新生代》兩本書先在盛名遠播的《雄獅美術》上連載后結集出版,在台灣、大陸及整個華人世界引起巨大反響。前者在參考數十位國外攝影名家專集的基礎上,以親切活潑的筆調介紹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斯等20位攝影師的生平經歷與攝影風格,其中英文資料全部由其太太袁瑤瑤首次翻譯成中文。

  1992年,因為一個偶然因素,阮義忠冒出要做世界第一流攝影雜誌的念頭,這就是后來的《攝影家》,這是一本沒有財團資金支助的雜誌,由阮義忠夫婦倆親手操辦起來。阮義忠表示:「我辦雜誌是房子抵押掉都要辦的,能辦幾期辦幾期。從來沒有考慮過生存的問題,我就是要辦一本最好的雜誌。我做事一向是這樣,要做就做到最好。」

  《攝影家》曾經以專輯形式,全面整理了一些攝影表現在國際上被忽略的國家的作品,如伊朗、土耳其、印度等等,也針對中國大陸做了兩期專輯,方大曾、呂楠、劉錚、黎朗等一批國內重要攝影家就是通過這本雜誌在西方得到認可的。除了關注世界優秀攝影師作品,《攝影家》還立足發掘真正有實力的攝影師。那一組曾經強烈震撼了人們的柬埔寨S-21監獄死囚照片,幸好有阮義忠自兩位年輕的美國攝影師手中發掘,才得見天日。

  近年來,阮義忠與內地攝影界交流的機會也增加了很多。在最近一次在廣東的大型個展開幕前,已有「觀看之道--阮義忠攝影回顧三十年」、「人文台灣--阮義忠攝影作品回顧」在大陸舉行。本次展覽上,曾經被阮義忠發掘出來的一批大陸攝影藝術家早期作品也將展出,而且所有作品都是由阮義忠本人手工銀鹽放大,展覽結束后都將贈予廣東美術館。

  陳丹青赞譽「單獨行進的人」

  陳丹青對阮義忠推崇有加,并用「單獨行進的人」來褒揚他。陳丹青認識很多台灣的文化界名人,包括導演侯孝賢、影評人焦雄屏、作家朱天文、美學家蔣勋、舞蹈家林懷民、攝影家阮義忠。他認為他們的共同之處在於他們的背后都沒有所謂的相關協會,幾乎都是「單獨的人」,且比大陸藝術家們擁有更加全面深厚的綜合人文質素。

  阮義忠也認為,台灣獨特的地域性造就了一批氣質有別於大陸、但又傳承自中華文明的藝術家,「大家都想從這個海島掙脫開,讓自己向更多點發展,沒想到這個掙脫的力量可以跨出那麼大的腳步,造成那麼大的影響。也許是這樣子吧」。

  攝影改變了阮義忠的人生,但如今他卻說「攝影界形成了一個對我而言是相當無奈的現象」。整個世界的攝影生態正在改變,許多拍照的人漸漸希望跟流行的觀念藝術靠攏,影像成了手段而不是目的,越來越多人不尊重拍攝對象。即便是《攝影家》雜誌還在辦,也很難發掘到好作品了。

[责任编辑:劉宇婷]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