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2

商報聚焦:巴黎氣候協定6大看點

2015-12-14
来源:香港商報

法比尤斯(右三)、奥朗德(右二)与潘基文(右四)等人庆祝巴黎气候协议达成。新华社  

  法比尤斯(右)在巴黎氣候大會上高舉綠色小錘,傳遞出全球將實現綠色低碳的積極信號。

  【香港商報網訊】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當地時間12日晚通過《巴黎協議》,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這一協議長達31頁,是繼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制訂《京都議定書》之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的又一份實質性文件。分析認為,這項協議被譽為第一個真正的全球氣候協議,規定富國與窮國均有義務控制排放,抑制全球變暖。更有環保團體負責人稱,將氣溫升幅限制在「攝氏1.5度的目標是重大的道德勝利」。

  巴黎氣候協議6大關鍵要點

  ▼長期目標:巴黎協議的長期目標是確保全球升溫抑制在「遠低於」攝氏2度,并「努力」讓升溫抑制於攝氏1.5度。全球均溫已較工業時代前升高約攝氏1度。為達成前述目標,各國政府承諾「盡早」致力遏止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協議表示,至2050年以后,人為排放應削減至森林和海洋能吸收的水平。

  ▼排放目標:為達成長期目標,各國同意訂定每5年減排目標。超過180個國家已提出自2020年起的首個周期減排目標,僅已開發國家被期待必須嚴格減排,開發中國家則「鼓勵」它們辦到,因為它們的能力將隨時間演變,僅期待它們隨著經濟發展,致力抑制排放增長。

  ▼檢討目標:初期目標不足以讓全球走上達成長期溫度目標的軌道,因此巴黎協議要求各國政府於未來4年檢討它們的目標,看看能否「升級」目標。那不是要強制各國政府加深減排,而是期望它們有能力如此做,如果可再生能源變成更負擔得起的話。

  ▼透明度:未達成本身排放目標的國家不會受懲罰。但巴黎協議包括透明度規範,協助各國兌現它們的承諾。協定規定各國必須通報它們的排放量以及減排努力,但對「有需要的」開發中國家,容許若干「彈性」。

  ▼資金:富國必須繼續提供金援,協助窮國減排和適應氣候變遷。巴黎協議也鼓勵其他國家自願貢獻,這為諸如中國等新興國家作出貢獻鋪路,即使它們無義務如此做。巴黎協議本身未明定金額,但富國先前已承諾,至2020年前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金援。

  ▼損失與損害:巴黎協議納入承認氣候相關災害的「損失和損害」條款,這是受海平面上升威脅小島國家贏得的勝利。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反對巴黎協議處理此議題,擔心會導致極端氣候損害相關索賠。最終結果是,協定納入此議題,但特別註明損失與損害不涉及責任或賠償。

  中國「路線圖」入巴黎協定

  當地時間12日晚,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對此表示祝賀,並指該氣候協議「向前邁出了歷史性一步」。據悉,為促成《巴黎協定》的最終通過,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談判陷入焦著狀態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電話溝通。

  中方「完全支持」協定

  解振華在締約方會議閉幕全會上表示,中方熱烈祝賀《巴黎協定》獲得通過,雖然協議還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內容,「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向前邁出了歷史性一步」。他指出,當日達成的《巴黎協定》是一個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定,傳遞出了全球將實現綠色低碳、氣候適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強有力積極信號。同時,協定起到了銜接2020年前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力度和2020年後加強切實行動的作用。

  解振華續指,協定凝聚著各方最廣泛共識,體現了世界各國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平衡,雖然並不完美,但中方對協定「完全支持」。他敦促發達國家切實兌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的承諾,為2020年後加強行動奠定堅實互信基礎。

  解振華認為,在與各國共同努力的過程中,中國為推動達成協定作出了建設性貢獻。中國始終堅持協定是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加強行動的階段性成果,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最終達成的協定也體現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區分。

  中國堅持「路線圖」促成協定

  中國代表團成員、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鄒驥透露,沒有中國的堅持,最終的《巴黎協定》不會像現在這樣體現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協定中敦促發達國家締約方提高其資金支持水準、「制訂切實的路線圖」的內容就是由中方提出,最終正式寫入協定。

  「沒有『制訂切實的路線圖』這個表述,發達國家關於2020年前每年為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應對氣候變化支持資金的承諾就成了畫餅。」鄒驥說,「有了路線圖這個說法,明年開氣候變化大會,我們就可以以此為依據來討論了。」

  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則表示,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前,中國與美國、法國、印度、巴西等主要經濟體分別發表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多個聯合聲明,氣候談判中的法律約束力、資金、力度等焦點分歧在這些聯合聲明中都有描述,為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成功凝聚了共識。

  此外,英國廣播公司在報道中特別指出,巴黎氣候變化大會談判陷入焦著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電話溝通。同時,中國代表團主動舉行記者會,回答各界對中國和會議的問題,受到好評。

  外交部: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

  昨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中方一直積極推動巴黎談判取得成功。習近平主席就此多次與有關國家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並出席巴黎大會開幕式,系統闡述加強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主張,為談判提供了重要政治指導。中方團隊本負責任、合作精神和建設性態度參與談判,為促成巴黎大會達成協定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充分展現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港府重申承諾:全港戮力減排

  備受關注的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最終就減排目標及資金安排等達成《巴黎協定》,特區政府對此表示歡迎。昨日,行政長官梁振英撰寫網文表示,氣候暖化問題港人不能置身事外。政府發言人亦指,香港一直採取多管齊下方法減少碳排放,致力落實在2020年把碳強度由2005年的水平降低五至六成的目標明確,更會繼續檢視及優化本地減碳政策及行動,並因應最新發展考慮,制訂2020年後的減排目標。(香港商報記者馮仁樂)

  CY:氣候暖化 港人不能置身事外

  梁振英發表網誌指,巴黎峰會通過新的全球氣候協議,是劃時代的歷史性和階段性成就。他說,協議提出本世紀末,全球氣溫上升較工業革命前不能多過攝氏2度,並設法努力限制升溫不超過攝氏1.5度,具法律約束力。該協議將改變未來幾十年各國以化石燃料推動經濟的模式,以減慢全球變暖的速度。

  梁振英續稱,環保問題是本屆政府四大施政重點之一。上月初,政府公布了「香港氣候變化報告2015」,其中特別針對極端天氣作出回應。他強調氣候暖化既是全球問題,也是香港問題,港人不能置身事外。要達到減碳目標,政府、企業和個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政府有權有責制訂和執行法規和政策;大小企業須承擔社會責任,在符規之餘多走一步;全港市民更應人人提高減碳意識,做到身體力行。

  財爺:治霾是持久戰

  剛結束北京訪問行程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亦發表網誌稱,訪京前一日,北京市政府首次發出最高級別的紅色空氣污染預警。他表示,此次霧霾是他見過最嚴重的一次,一踏出機艙就察覺到空氣中有「微微焦味」,又形容周遭灰濛濛一片,少數走在街上的人都戴上口罩,車輛明顯減少。

  曾俊華續指,中央政府非常重視空氣污染問題,已推行一系列治理霧霾措施,但問題涉及多個範疇,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是一場持久戰。他說,中央「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發展理念之一就是綠色發展,這是內地政府致力於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取得平衡的表現。此外,各國盡力促成全球氣候協議,展示了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現在為環境問題作出的努力,未來將改變生活環境,更可能會「改變人類發展的歷史」。

  陳茂波:政府建築5年再慳電5%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撰文表示,今次巴黎氣候峰會將其中一日定為「建築日」,期望喚起公眾關注建築物能源消耗。他指,本港建築物佔全港耗電量約九成,而有關耗電量佔全港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六成。在過去5年期間,政府建築物已減少5%用電量,計劃未來5年中,在2013至2014年度的基礎上再減5%用電量。

  陳茂波續指,《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更新版會於明年9月全面實施,包括收緊四類主要裝備裝置,即電力、空調、照明,以及升降機及自動梯裝置的能源效益標準。新守則將提升一成能源效益,預計至2025年可為本港所有新建築物節省約50億度電,相當於100多萬個家庭1年的耗電量總和,或減少排放350萬公噸二氧化碳。

  黃錦星:與兩電談判增可再生能源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亦指當局正制訂2020年後本港減碳目標,思考如何多管齊下減排,包括討論兩電未來合約,以增加可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談及兩電談判有否「好消息」,他表示,電力公司成本、燃料價格會影響最終電費,目前可討論的是按現時的管制協議處理,努力把關。他呼籲大眾不管電費水平如何,都應該減少碳排放,致力慳電。

  規定富國窮國都有減排責任

  巴黎協議系重大道德勝利

在巴黎氣候峰會上,與會人士手牽著手,慶祝巴黎氣候協議的達成。

  奧巴馬:為解危建「持久框架」

  從內容上看,《巴黎協議》沒有辜負歷史賦予它的地位,在處理減緩和適應、責任和義務、力度雄心和發展空間等聯繫上做到了公平合理、全面平衡。雖然協議并不十分完美,但不妨礙它將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向前大大推進一步。更重要的,《巴黎協議》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為了一個共同的事業,190多個國家能夠在分歧中相向而行,在困難中凝聚共識,這本身已堪稱人類歷史上一道罕見的風景線。

  法國外長法比尤斯落槌敲定協議時說:「議事槌落下,成就意義非凡。」他宣布達成協議的一刻,190多個國家的代表即時起立鼓掌歡呼。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稱,各國值得為達成協議而自豪,但促請各國認真執行協議。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表示,感謝近200個締約方為這一協議所作的努力,這證明了當全世界「團結一致」時能夠成功達成目標。這是一份「雄心勃勃的協議」,包含強而有力的透明體系,讓每個國家都切實為自己的承諾負責;這一協議意味著更少的碳污染,由低碳投資來推動未來實現更多就業和經濟增長,協議的全面實施將幫助推遲或避免氣候變化的一些最嚴重后果。它更為全球解決氣候危機建立了「持久框架」。

  顧及美政治現實 不列明確目標

  值得鼓舞的是,該協議為在數十年內讓當前由化石燃料驅動全球經濟的模式,進行歷史性轉型設定了路線,藉以抑制全球暖化趨勢。協議要求各國盡快停止增加排放溫室氣體,并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人類排放溫室氣體能夠由大自然全面吸收的目標。專家指出,這意味溫室氣體要達致凈零排放。各國要在2018年制訂減排計劃及目標,并由2023年開始,每五年評估一次減排成效。然而有環保團體批評稱,協議并沒有明確列出各國的減排目標,又質疑這些所謂有法律約束力的條文是否能夠確保各國履行責任。

  有專家指出,由於吸收了1997年達成《京都議定書》的經驗,《巴黎協議》其實不是一個具有完全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因為這樣的協議幾乎肯定在美國國會無法通過。多名氣候學者也指協議欠缺一個減排溫室氣體的詳盡路線圖,乃一大漏洞。但《紐約時報》指出,協議不列明目標是要顧及各國、尤其是美國的政治現實,所以唯有退而求其次,然而,由於跟不上減排進度的國家名單會被公開,相信這些壓力會促使各國努力實現自行訂下的目標。

  油價大跌恐減低用清潔能源意欲

  此外,有環保組織專家警告,近年油價急速回落六成,令清潔能源在價格競爭上進一步處於劣勢,美國不少頁巖氣公司瀕臨倒閉邊緣。減排協議有利刺激各國發展清潔能源,但油價回落卻降低普羅大眾轉用清潔能源的意欲,形成強大政治阻力。要達到減排目標,還須極強大的政治意志。

  路透社援引援助組織「澳洲樂施會」的負責人佐克也抨擊稱,這份協議帶給全球最貧窮與最脆弱的人口,是一條破爛的救生索。她說,協議只是「曖昧地保證」未來會提供資金,「并未強迫各國快速降低排放量,快到足以防範氣候變遷災難」。

  法外交體系功不可沒

  今天的達成巴黎協議,是一場和2009年哥本哈根會談對槓的過程:2009年峰會雜亂無章,巴黎峰會籌備完善;2009年峰會重創氣候外交,巴黎峰會卻大獲成功。

  挽回哥本哈根會議敗局

  法新社指出,無論從哪方面來評斷、由誰來描述,法國今次主辦的峰會面面俱到,贏得一致好評。哥本哈根會議未簽訂具約束力的協定,與會115國領袖只能匆忙達成挽救顏面的政治協定,在那場大失敗之后,要接著主辦重要的氣候峰會,風險真的很大。眾所周知,法國總統奧朗德2012年上任時,并未將氣候變遷列入優先議程,但隨著會議腳步接近,他卻親身投入,常常堅定地談論解決氣候威脅的必要性,特別重視窮國與脆弱國家的困境。

  而在巴黎峰會召開的兩年前,法國外交部長法比尤斯已開始準備舞臺。會議開幕前數日,法比尤斯在印度、巴西與南非的短暫停留,也是會議成功的重要因素。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现场。

  邀各國元首先來屬高招

  此外,有外交專家認為,邀請各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長為峰會揭幕,而不是像哥本哈根會議時請他們來閉幕,更是神來一筆。哥本哈根會議時,負責談判的部長們知道老闆要來,都很害怕作出決定。但在巴黎峰會上,國家元首和政府首長來開幕后,就各自返國,把敲定協定的工作交給手下。

  法比尤斯向記者表示:「我后來和談判人員說話時,我提醒他們:你們老闆說,我們得有正面結果。」法比尤斯在「透明度」方面也得到高分。在外交辭令上,這代表避免密室閉門協議。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