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6

放水愛國是社會的負資產

2016-09-21
来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夢影

  這樣的情緒再進一步就是戾氣。這時,我們更需要一個敵人,它是我們所受全部傷害的肇事者。

  “九一八”事變85周年紀念日裏,一房地產商用一條寫滿感歎號的紀念微博讓輿論炸開了鍋。談及這個日子,他表示:“我是去過日本卻從不用它包括電器之內的任何產品!在日本住酒店都很小人地把水龍頭都打開,還覺得解氣!”

  自己承認的“小人之舉”,此時仿佛成了可以標榜的愛國者勳章。更糟糕的是,不少網民還點贊:“勿忘國恥,民族面前談什么素質?”有人聲稱,自己把東京一個公共衛生間的馬桶坐墊都“悄悄弄壞”了。

  我可以理解這個商人的情緒化表達方式,但絕不敢用任何方式點贊。人們常常會因為一件事情說出一些極端的言語,特別是在幼稚的少年時期。這個商人原本也沒有蠢到以為這些話會有實際效果,正如他所言,“其實這沒用!咱得多方位加油!”

  我也不相信他從來不用日貨,網友們早就發現,他的一張照片中,手腕上戴的恰好是日本手表。看來,“不用日貨”這種賭氣式的愛國宣言,幼稚程度直逼小學生的“拔他車氣門芯兒”,究竟拔了沒有,只有當事人清楚。

  一個成熟的社會會想方設法糾正無知幼童的極端言行,而不是去點贊和鼓勵。在任何一個國家,愛國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足球流氓賽場鬥毆是暴行,不是熱情,同樣,浪費哪國的水都是缺德,不是愛國。這是“注了水的愛國”。

  “九一八”是中國的國恥日。我們每年提起這個傷疤,為了不忘曆史,面向未來,知恥後勇。偷偷摸摸給鄰居家浪費點自來水或弄壞人家的馬桶墊而不知恥,離知恥後勇差了十萬八千裏。

  中國越來越深地參與到國際化的潮流,年輕一代欣賞日本動漫用著蘋果產品,與前人相比,越來越多年輕人與外國朋友有了更多交往。

  但是網絡輿論場裏,還是有“中日開戰吧”“日本沉沒就好了”“‘9·11’恐怖襲擊真是大快人心”這樣的言辭。即使是溫和的評論,也少不了單薄的刻板印象——“韓國棒子”“日本鬼子” ……

  在反法西斯戰爭的紀念日裏,這樣的言論更加喧鬧。

  多么奇怪。和平的受益者,為了宣示對和平締造者的尊重,強烈地表達對沖突的期待。

  仿佛有兩種生活:一面是個體與個體的相遇,有友誼,有感動;另一面,當觸及某些宏大的詞語時,會突然變了一個人。

  就像綠巨人變身——那既是詛咒,也常常被當作進行破壞的特權。

  “勿忘國恥”就是這樣一個宏大詞語。

  曆史是無法改變的。那場戰爭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大多已不在人世了。

  我們沒有資格替親曆者原諒,也同樣沒有資格以他們的苦痛為名去仇恨。那么,這個時代的我們,該如何“勿忘國恥”?

  我們對於那場戰爭的了解都來自於影視書籍和先輩的講述。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所說,我們“無法與故事裏的人相遇”,但卻擁有著“相互連結的意象”。

  這些傳承而來的意象構成了一種集體的認同。年輕如我,是這個受過傷的曆史悠久民族的一員。

  因為不曾經曆,對曆史的想象發揮了重要作用。從那個時代的被侮辱與被損害,想到了存在於自己這個時代的被侮辱與被損害。有一種憤怒因此而生。

  這樣的情緒再進一步就是戾氣。這時,我們更需要一個敵人,它是我們所受全部傷害的肇事者。

  再發展下去,憤怒成了全部,憤怒的緣由變得不再重要了。很多人甚至根本不再費心去管“九一八”究竟代表了什么。以曆史為名的熱情終於走到銘記的反面。

  憤怒畫成的圓圈也將最終限定我們自己:一個永遠的受害者。

  土耳其作家艾麗芙·夏法克在一場以“身份政治”為主題的演講中說:圈子是很奇妙的東西,畫個圈,圈內的將逐漸枯萎,凋敗。

  我更願意看到,我們憤怒的另一個走向:對於全人類苦難和抗爭的同理心。

  那也該是那場殘酷戰爭教給我們的。

  日本動畫片《棋魂》裏,日本主人公在對弈中輸給了亦敵亦友的韓國和中國棋手。這個日本人忍著眼淚說:“為什么下棋?是為了讓無盡的過去,與無盡的未來相連啊。”

  “不只圍棋,我們每個人都在這樣做啊。”他的老師說。

  或許確實如此。世界的競合時有變化,但時代的規律永恒:我們所構建的今天,是過去一代所企盼的明天,也將是未來一代所仰賴的昨天。每個人的一言一行,都在重塑這個國度。

  下一代真的需要漠然、遺忘、對立、狂熱,甚至是偷偷打開日本人的水龍頭收獲的那點“解氣”嗎?

  如果戰爭有遺產的話,“放水愛國”是一種負資產。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