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47

談特區過渡性房屋

2017-10-16
来源:香港商报网

  特首林鄭月娥上周公布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提及多項過渡性及長期房屋措施,包括社會房屋共享計劃、閒置土地興建預製組合屋等等,期望減輕低收入人士住屋困難。特別值得肯定的是,《施政報告》提出重啟工廈活化計劃,研究整幢工廈免補地價改裝為過渡性房屋,可見林鄭從善如流,比以往的特區政府更為靈活更果斷。

  截至去年12月底,本港公屋輪候冊累積申請達28.23萬宗,以每宗申請個案涉及2人估計,即全港現有約56.46萬人正在輪候公屋,這批人正在市場上捱貴租或者租住在環境惡劣的?房,最需要政府協助。但現時,公屋輪候時間越來越長,平均要等4.7年才能上樓,所以政府應多管齊下尋找解決方案。上期本欄已提到,工廈改建為過渡性住房,是短期內可以迅速提供最多住宅單位的最可行方案,而且不用花費港府一分一毫。

  轉住宅程序繁複

  據美聯物業的研究數據顯示,全港目前約有1400多幢工廈,由於香港本土工業早已式微,現時香港的工廈大多只是倉庫、展示場和辦公室,生產線大多遷入內地,港府正為覓地建屋而煩惱,就應更積極推動將工業用地轉為商業或住宅用地。但是,現時工廈轉住宅程序繁複,程序涉及兩大部門,第一是向城規會申請改劃工業用途作住宅,第二要向地政總署提出補地價方案,單計這兩個程序動輒花上數年時間。

  許多時由工廈改做住宅,地皮地積比被調低,加上補地價費用高昂,無法吸引業主將工廈重建,所以政府應研究如何優化及加速地皮改用途申請程序,以及考慮減低補地價金額。

  減輕租金負擔至關重要

  至於港府研究整幢工廈免補地價改裝為過渡性房屋,絕對可行,但不應只限整幢工廈,而應放寬工廈局部樓面也可以,因為現時建築物條例中,要求所有住宅單位的九米範圍之內都要有窗戶,作採光和通風。由於不少舊式工廈內櫳布局間隔都是一大片四四方方的,在這個採光限制之下,相當多工廈難以全幢改作住宅,只有靠窗的部分有條件改成住宅,換句話說,一幢面積10萬平方呎的工廈,可能只有3萬平方呎靠窗部分的樓面可以改作過渡性房屋。

  加上現時全港僅有約500座工廈屬單一業權,佔香港整體工廈總數約35%,其餘65%的工廈皆屬業權分散,分別由不同的小業主持有,如果僅限單一業權的工廈才可以免補地價改裝為過渡性房屋,對工廈小業主並不公平,也令市場能提供的過渡性住房數量和總樓面都大減。建議港府在研究工廈改裝為過渡性房屋時,盡量寬免那些限制,反正是短期臨時性質不必太講究,何況香港早有不少商住型的物業辦公室與民居混雜,也沒有出現太大問題,最重要是能有足夠的過渡性住房及時推出市場,減輕基層租金負擔才是最重要。

  必勝

  (逢周一刊出)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