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快遞員與消費者如何走出“互害”怪圈

2019-06-14
来源:澎湃新聞網

   文丨西坡

  一個芒果引發的快遞員下跪風波仍未平息。消費者一方出面回應,否認惡意投訴,但斷定“反轉”還為時過早。

  與此同時,中國快遞協會副會長表示,正在研究建立不良用戶黑名單制度,以此來抵制惡意投訴行為。但是快遞不良用戶黑名單是否有法律依據尚有待回答,黑名單也可能傷害消費者正常投訴的權利。

  解決問題的途徑不應該是給全體消費者貼上良或不良的標簽,因為鑒別惡意投訴與正常投訴本就是快遞企業的義務,惡意投訴應該有專屬的處理通道。快遞行業不能要求消費者先自證清白再投訴維權。

  什么是較真,什么是刁難,圍觀者尚且吵不明白,每個消費者怎么可能完美掌握尺度?

  公共討論的落點不應該是快遞員的悲情與消費者的素質。這畢竟只是一個個案,在現實中,快遞員的職業素養和消費者的個人修養都是參差不齊的。

  消費者不是上帝,快遞員也不是活雷鋒,大家都是市場經濟中的普通人。而且施害者與受害者的角色很容易調轉,雙方并無高下強弱之別。

  我前幾天剛聽到朋友的恐怖經歷,朋友在某生鮮電商下的單,快遞員表現惡劣,于是他打了差評。結果沒多久便收到陌生電話打來的威脅,“我知道你地址,小心弄死你”。朋友害怕了,只得取消差評。事實上,快遞員入戶傷人的新聞并不罕見。

  快遞行業現行的管理方式很粗暴,差評直接影響快遞員的收入,而差評的認定方式又不完善。快遞員和消費者任何一方只要足夠“不好惹”,都可能侵犯對方權益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當快遞員和消費者前線“纏斗”“互害”的時候,快遞企業卻躲在后面不出聲。

  所以說,最重要的是完善糾紛解決機制,規則比素質更可靠。在好的規則下,雙方互利。在壞的規則下,雙方互害。負責制定規則的是快遞企業、行業協會以及監管部門。

  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在快遞員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一道利益防火墻,從源頭降低雙方直接沖突的幾率。

  比方說,當出現糾紛,快遞員和消費者各執一詞時,快遞企業應該及時派出第三方人員介入,將快遞員和消費者隔開。對快遞員處罰與否以及對消費者該不該補償、如何補償,都應由快遞公司做出決定,承擔責任。快遞公司應該設置科學、有彈性的考核機制,不能以罰代管,片面追求“零差評”。

  再比如,客戶的差評首先要驗證,其次反饋給快遞員的時候應該有必要的時間間隙,進行模糊化處理,讓快遞員無法簡單對號入座。從長遠來講,消費者的身份信息都應該后臺實名、前臺匿名,快遞員通過專用設備聯系客戶,卻不能完整掌握客戶的地址、電話等信息。

  只有用防火墻把快遞員和消費者隔開,讓躲在后面的快遞公司直面糾紛和沖突,才能避免當下高發的雙輸局面。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