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投資周記】片面及先入為主有害無益

2019-06-14
来源:香港商报

 

做了好倉就看好,做了淡倉就看淡,這樣投資難免經常失敗。

  要想做一個好的投資者,提高投資的成功率,其中一個重要條件是要盡量學會全面且客觀地認識市場,如果憑片面資訊做決策,或者受制於自己的情緒,做了好倉就看好,做了淡倉就看淡,就難免經常失敗。

  一般而言,投資者在開倉時容易犯的錯誤是:常常在聽到片面資訊,譬如小道消息、某個據說權威人士或者有身份人士的某種說法等,就忽略了正常的公司研究,甚至在其他人明確提出不同意見時也完全聽不進去,認為自己抓到了一個發財的好機會,於是重倉殺入,多數情況下,這樣的衝動投資的結果都是深度套牢,輸得一塌糊塗。過去香港市場的老千股,時不時就會尋找各種機會炒作一番,靠聽小道消息衝進去的投資者,一般最後都變成了被大戶收割的韭菜,這方面的教訓,比比皆是、數不勝數。

  而投資者在開倉後容易犯的錯誤常常是:做了好倉就變成了好友,做了淡倉就變成淡友,主觀感情超越了理智,對各種市場變化了的情況、資料,甚至危險,都視而不見,自動過濾與自己看法相佐的資訊,只看到、聽到自己想看到和聽到的東西,當市場走勢明明與自己想法相反時,仍然堅持錯誤,不及時斬倉認輸,於是越陷越深,最後輸大錢。很多投資者,甚至一些有經驗的投資者,經歷過的慘痛失敗很多都與感情超越理智有關。當感情蒙蔽了理智,投資者就失去了客觀中立,對市場的看法便反映自己潛意識裏的想法,和真實的市場無關,判斷自然也不可能正確,於是失敗就隨之而來。

  所以,投資的大忌,一是片面,只看到自己喜歡看的一面或者只注重事情的一個方面,對其他的方面忽略不計或不聞不問,於是對事物的認識就不完整,形成的看法或者判斷自然難以正確;二是先入為主,因為某種感覺、某個消息或者某種立場或者原因,在認真研究公司之前其實頭腦裏或者潛意識裏已經形成了一個大致的看法或判斷,後來的所謂研究不過是給自己頭腦裏或者潛意識裏已經形成的那個觀點找論據。這時的研究沒有了客觀性和中立性,完全變成了走過場、例行程式而已,錯誤的機會自然就高。

  市升市跌有利弊

  片面、先入為主的思想方法的特點是對複雜問題常常憑感覺或者印象或者想像簡單化地得到結論,既沒認真調查研究,也沒深入思考。一拍腦袋,結論就產生了,爽快是挺爽快,不過卻是一種典型的懶人思想方法。這種懶人思想方法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

  那麼,如何才能形成正確的思想方法呢?一般來說要注意兩點:首先,研究任何問題都要看其中好壞兩面。事物都有多個面向,但是最重要、最影響未來變化的一般是帶來好影響和壞影響的方面,譬如研究股市的升跌,我們一方面要看對股市上升有利的方面,另一方面也要看對股市上升不利但下跌有利的方面。只有兩個方面都研究了,並加以綜合,才能得出一個較為正確的結論。如果只看利好的一面,就會任何時候都是好友,忽視了股市的下跌風險,導致投資失敗;同理,如果只看利淡的一面,就會任何時候都是淡友,同樣無法在股市上漲中獲利;只有平衡地看待和綜合兩方面因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其次是不要急於下結論,結論應該產生於研究的結尾而不是開始,不要帶結論去做研究,把研究變成強化、支持自己預設結論的過程。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在研究開始直到結束的過程中可以接受任何可能,不論自己喜歡還是不喜歡。很多人常犯的錯誤是,因為某種原因,自己喜歡或者不喜歡某樣東西,於是看都不看、一點研究都不做,或者研究時只接受與自己喜好相同的資訊,就認定這個東西是好的或者壞的。這個時候的所謂結論或者判斷,其實完全是自己立場的產物,與客觀現實基本無關,毫無意義。

  印象要與時並進

  靠小道消息、偏聽偏信做判斷的例子實在是不少。一個有趣的例子發生在台灣。2011年8月13日,台灣教授高志斌因在台灣中視播出的「美食in象勇闖大陸市場發展」裏說中國內地老百姓收入低消費不起茶葉蛋,而一炮而紅,成為網上被大家嘲諷的對象。實事求是地說,如果高教授這個評論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或者最多80年代早期,可能還算有點譜,但是到了2011年還這麼說,只能說高教授對中國內地的印象停留在幾十年前了。這個例子一方面說明憑印象或者想像先入為主地做判斷下結論是件很危險的事;另一方面也說明社會是變動發展的,認識也必須與時並進。老印象即使在過去是真的,如果不能隨時更新,根據老印象形成的判斷和結論也同樣是不可靠甚至是可笑的。

  如果將這些原則用之於今天的社會生活,譬如以之檢驗最近的熱點事件《逃犯條例》修訂,就會發現,很多人在思想方法上仍然存在我們上述討論的缺陷。

  譬如在《逃犯條例》修訂的爭議中,很多反對者其實並不了解條例修訂的要點或者詳情,也沒有仔細研究過其中利弊,完全是憑一個簡單的《逃犯條例》修訂會讓內地公安來香港抓人的想像而反對。至於《逃犯條例》修訂究竟會不會令到內地公安可以隨便來香港抓人、現在《逃犯條例》修訂提供的保障是否足夠,這些反對者反而不關心了。

  要懂得釐清想像與事實

  不關心現實可能存在的風險,卻去關心自己想像出來、實際並不存在的風險,這樣的思想方法自然很有問題。還有一些人,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是因為對內地的司法體系不信任。既然不信任,自然就任何情況都反對,這個邏輯也說得通;不過這些人的邏輯卻又存在另一個巨大漏洞,那就是:如果不信任內地的司法體系,那麼是否信任《基本法》呢?因為《基本法》也是內地司法體系的產物,如果不信任內地司法體系,邏輯上自然就無法信任《基本法》。但是如果不信任《基本法》,還怎能在香港生活呢?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不論立場如何,不論是支持或者反對某樣東西,在支持或者反對之前,搞清楚、研究清楚自己究竟是在支持或者反對什麼至關重要,因為惟有如此,才能夠確保自己的真實意圖得到有效體現。而僅憑片面印象、資訊或某種想像和概念就匆忙形成結論,大多數情況下,其實都是糊糊塗塗地贊成、糊糊塗塗地反對,自己以為自己清楚了,其實還糊塗。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楊玉川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