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資源走出復工困局

2020-04-13
来源:香港商报

   文/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葉中賢

  過去一年,中美貿易紛爭、香港社會事件與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接連打擊港商的經營環境。雖然內地疫情稍為喘定,中國統計局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52水平,重回榮枯線上方,但對在珠三角設廠的港商而言,復工復產是否真的如PMI反映般理想?訂單前景又會如何?

  粵省產能恢復八成

  為緊貼內地港企在疫情中所面對的情況,香港工業總會(工總)在農曆新年後就廣東省港企復工情況進行調查,訪問轄下珠三角工業協會(PRD協會)逾100家涵蓋不同行業(包括電子、塑膠、玩具、醫療用品)的會員企業。據調查發現,企業工廠復工率從2020年2月底的80%上升至3月中逾95%以上的水平。然而,平均產能只有約80%,雖優於2月的65%,但未能恢復至疫情爆發前的水平。這主要礙於交通尚未恢復,內地正採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手段,在湖北、浙江等疫情嚴重地區實施進出管制措施,廣東省亦要求入境港人在地隔離14天,大大減低各類生產要素的地域流動性,使成本上漲,為港企帶來不少資金上的壓力。

  除成本上漲外,港企在廣東省復工復產大多面臨兩大難處:一是復工後面對員工染病風險及所衍生一系列的賠償負擔;二是追趕農曆新年前的訂單後,新訂單無以為繼,數目出現斷崖式下跌的情況,更有不少廠商被客戶要求停止付運,嚴重打擊企業的資金流以至生存空間。有見及此,PRD協會於2月初向廣東省商務廳等有關當局反映港企在抗疫期間所面對的困難,並提出十條應對疫情的建議,包括減稅及補貼等措施。針對嚴峻的營商環境,廣東省政府亦作出迅速回應,並公布「中小企業26條」紓困方案,透過減收社保、就業補貼、降低能源成本等多種方式,減輕中小企負擔,其中單是減稅降費便超過1400億元人民幣。

  須善拓內銷市場

  歐美疫情日趨嚴峻,預期這些國家會承受嚴重的短期經濟打擊,以至中長期可能出現經濟失衡。愈來愈多專家包括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團隊認為,全球陷入衰退已是「基本預測情境」,為內地製造業的營運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另一邊廂,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言人Gerry Rice表示,中國相對有足夠財政空間支持渡過疫情帶來的經濟危機,商務部亦公布《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工作的通知》,當中包括一系列刺激內需,如鼓勵汽車消費等經濟措施,相信不同地方政府推出相關措施,會對內地整體購買力和消費信心有提振作用。

  各港企為新訂單和供應鏈不穩而惆悵的同時,不如積極考慮申請特區政府已優化的「BUD專項基金」來拓展內地市場,採取「中國生產、中國銷售」的營運模式,企業更可先為產品申請「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CCC)」,作為開拓內銷市場的第一步。工總亦全力協助業界面對經濟逆境,透過新開通的「香港工業一路發」服務熱線,為會員企業提供申請政府資助計劃的資訊及支援。

  工總成立60年以來,時刻與香港工商業界同呼吸、共命運,並深感港商極具韌性。在這艱難時刻,工總會持續與內地和特區政府各部門進行溝通,希望當局及相關金融機構能從稅務、融資擔保、津貼資助以及口岸檢疫協調方面擔起更有為的角色,急業界所急。各港商亦要主動善用各方資源,努力抗疫。

[责任编辑:郭玉桔]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