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深圳行首站啟動 蔣子龍盛讚光明深圳之後勁所在

2020-07-23
来源:香港商報網
「心向光明讀書會」首場沙龍:城市發展中如何留住城市記憶?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鳳鳴 童越 王曉蕾報道:盛夏涼風龍眼飄香,筆墨春秋光明無限。7月20日晚,第十一屆「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深圳行在光明區拉開帷幕,八位著名作家蒞臨光明街道,品光明三寶、遊回歸亭,參觀紅橋、大頂嶺綠道、光明大街、黃氏大宗祠等地,在讀書會上分享,與拓荒長者座談,作家們對光明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為光明街道的城市人文建設提出了許多建議。期間,「心向光明」讀書會正式成立,在「城市發展中如何留住城市記憶」為主題的首期分享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採風團團長蔣子龍盛讚光明,稱其是深圳的福氣和希望,是深圳的後勁所在。
 
作家蔣子龍題詞:心向光明
 
  生態光明 美麗蝶變宜居宜遊
 
  據光明街道黨工委書記麥雄光介紹,深圳光明區肩負着建設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重大使命,發展日新月異,光明街道地處光明區中心區位,肩負建設光明中心區的重要使命,要打造成為光明科學城國際化高品質公共服務配套區,深圳北部中心的「城市心臟」,成為生態與人文俱美的「科學家的家」。
 
作家簽書引讀者熱捧
 
  光明街道生態資源優越,擁有深圳都市農業和生態旅遊觀光基地、逕口田園綜合體、碧眼運動森林公園、光明農場大觀園、大頂嶺郊野公園等生態旅遊景區,同時,光明小鎮、光明森林小鎮的建設如火如荼,城市建設現代化氣息也迎面撲來,這些都激起了作家們深厚的興趣。
 
  7月20日晚上,作家們首站來到大博山上的回歸亭紀念公園。循着97級台級,登上了由原香港特首董建華題字的回歸亭。從重修的回歸亭放眼望去,一覽時下快速發展光明的日新月異變化。
 
  被綠樹環抱的回歸亭,清風徐來,寧夏詩歌學會副會長(詩人)夢也說,剛才還覺得悶熱,現在已一身清涼。據介紹,1997年夏,深圳、香港兩地漁農界捐資在深圳市歸僑聚居地光明農場的大博山頂興建回歸亭,以紀念香港回歸祖國。近年對回歸亭紀念公園進行提升改造。據稱,這裏已成為深圳網紅打卡地。
 
  21日上午作家們首站到還在建設中的紅橋入口景觀帶。一座紅色的人行天橋橫亙在留香大道上格外搶眼。向遠處望,紅橋穿行在綠樹之間,宛如一條美麗的紅色絲帶。據介紹,除了入口景觀帶外,項目還將建成森林運動和探險勝地,轄6平方公里的綠地,首期將於年內交付使用。這裏既有山景也有湖景,未來還與馬拉松國際山湖賽道相連。
 
  隨後,作家們來到另一個深圳網紅打卡地——大頂嶺綠道,走上了別具一格、造型別致的浮橋,放眼望去,滿目翠綠。大連《海燕》雜誌社總編輯(詩人)李皓不禁稱讚,這裏真美。漫步綠道,還見識了綠道核心節點「三橋」中的另外兩橋——探橋和懸橋。蔣子龍對大頂嶺景區予以高度評價,他說,不管是紅橋,還是綠道,給他最深的感受就是乾淨,包括文化意義上的「乾淨」——路牌設計很精緻、沒有一點文化垃圾,沒有重走許多景區的彎路。
 
  作家獻計 留住城市溫度厚度
 
光明「活」歷史四位長者與作家團一行合影
 
  之後,8位作家來到光明街道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參加在這裏舉辦的「心向光明」讀書會成立活動,蔣子龍與光明街道黨工委書記麥雄光共同為讀書會揭牌。
 
逕口古村與麒麟隊小演員合影
 
  讀書會第一期活動以「城市發展中如何留住城市記憶」為主題,8位著名作家各抒己見。蔣子龍表示,這是他首次來到光明,他盛讚光明是深圳的福氣,是深圳的後勁所在,光明是深圳的希望和光明。據介紹,深圳光明區正在打造國家的科學中心——光明科學城和粵港澳大灣區北部中心。
 
  福建省作協原副主席、冰心研究會創會會長王炳根結合冰心紀念館建設經驗,重點講述如何拆如何建,他表示,光明要留下綠色,也要多給光明留下歷史記憶的物件,比如可以建造一個光明大街博物館,來展示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40年的變遷。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政治部原主任羅光輝表示,留住城市記憶,需要城市記憶守護人和傳承人,當地的主官至為重要,他希望光明保留更多承載記憶物體。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周桐淦則從保留城市溫度,談到讀書會的可貴。李皓說,在降落到深圳時,從高空就被大塊綠色所吸引,到了光明,在大博山、大頂嶺實地感受綠色,他深深愛上了這片土地。
 
  廣西作家協會副主席,影視劇《尋槍》《理髮師》的作者編劇凡一平說,美食也是城市記憶的一種,他將在這裏拍攝的燒豬上傳到今日頭條,結果點擊量已過10萬。他表示,傳承聲名遠揚的「光明三寶」也是傳承文化。李皓表示,光明所編的《中國生態文學讀本》這本內刊,在全國是最好內刊之一。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沈念感慨,在追求速度的同時,光明沒有忘記文化。同時,他建議在保存土生土長的城市記憶以外,還要創造新光明人記憶。
 
  大街村落 感受改造發展活力
 
作家們參觀紅橋
 
  熟知光明的人知道,近年來光明變化最大的是道路。21日的行程中,就安排作家參觀了未來將打造成光明科學城路網樞紐的光明大街,這條大街的計劃在年內動工拓寬成為一條寬51米、長2.2千米,雙向6車道的道路,成為光明中心區片區商業、工業、辦公、居住的綜合性主幹道,這也是光明中心區建設的一個重要項目。
 
  作家們來到光明大街,看到沿途許多建築正在拆除中,挖掘機正在熱火朝天揮舞着機械臂。據了解,這條大道也是承載着光明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條主幹道,既是光明速度的體現,也是光明決心現代化建設現代化國際科學城的象徵。王炳根說,這是條有故事的大道,是光明發展的記憶。
 
  21日下午,作家們來到逕口社區,逕口村正全力打造集特色餐飲、休閒娛樂、特色民宿、文化體驗、創意生活為一體的鄉村復興先行示範區與全市旅遊棲息地。已有800多年歷史的黃氏大宗祠坐落於光明區逕口社區,土木結構、青磚石柱、古色古香,是光明留存不多的古民俗居民建築之一。藍天白雲中,映襯着紅灰色的牆體透出古樸肅穆。隨處可見的龍眼樹、荔枝樹也讓從大連、寧夏等北方地區來的作家們感到新奇。
 
  黃氏大宗祠為長方形結構,呈階梯遞增狀,從前門往裏延伸,依次是大門、前棟、天井、中棟、天井、後棟。走進維則堂,鑼鼓聲中,麒麟正舞。只見一人舞麒麟頭,一人舞麒麟尾,通過默契的配合,兩人把傳說中麒麟的喜、怒、哀、樂等動靜神態表現得栩栩如生。蔣子龍觀察細緻並詢問不同動作所表達的情緒。
 
  逕口村是一座廣府村落,目前正在統籌建設逕口田園綜合體。逕口田園綜合體分為工業區、逕口新村、逕口舊村、逕口僑村四個片區,將利用現有田園景觀與基礎構架,打造成與周邊的田園風光深度融合的創新商業街區與現代舒適村居。夢也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一次來到深圳,在此之前對深圳一直有一種神秘感,首站抵達光明,在這個與西北完全不同的南方城區,感受到了發展與活力。
 
  形式別致 與拓荒者分享「活」歷史
 
  在古村,作家一行與「特別」的嘉賓們開展了一場座談會。這四位嘉賓分別是:光明農場歷史見證者——生於1933年的原光明農場黨委書記梁鑒時;光明僑民生活守望者——生於1938年的光明華僑農場第三任僑聯主席羅煥榮;光明紅色黨建精神踐行者——生於1943年的光明區黨代表、美麗翠湖合唱團團長鄭秋元;光明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建設者——生於1945年的深圳光明集團有限公司原工會主席黃九淵。
 
  四位嘉賓通過口述,分享了自己在光明的經歷與故事。梁鑒時回憶道,當時建廠是為了生產副食品供港,但是從1958年農場成立,一直到1980年後,才實現供港的目的。那時通過與香港合作,由香港出資出技術,光明提供土地與人力,生產牛奶運往香港,起初沒有名氣,便通過報紙廣告、去球場贈飲等方式,讓光明的牛奶進入香港市場。梁鑒時直言,這期間幾十年的過程非常艱苦。
 
  馬來西亞華僑羅煥榮在街坊眼裏德高望重,被稱為「羅太公」,1949年,12歲的羅煥榮被英國當局從馬拉西亞遣送回國,幾經輾轉,最終定居光明。幾十年來,他見證了光明的迅速發展,更是越南歸僑歷史的重要見證人。他在詩裏寫道,「樓房雄起遍地花,科技發展業興旺」。
 
  鄭秋元的一首山歌,深深打動了在場每個人的心。他積極組織合唱團義演活動,「紅色小舞台」成為當地響亮的黨建品牌。黃九淵自從1983年調任到光明後,深度參與了光明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變遷史,不僅是光明改革開放大潮中的重要建設者,今天也見證了光明更加迅猛的發展。
 
  聽完四位嘉賓的分享,蔣子龍稱感受到了光明的「活」歷史。他表示,這次座談的形式很別致,是一場活生生的課堂,在感受現在的光明區的同時,了解歷史以及當年的艱難困苦。「光明的歷史很有味道」。座談期間,四位老人手機鈴聲不時響起,蔣子龍笑稱,這說明光明的老人們生活很年輕。
 
  光明印象
 
  蔣子龍:光明名副其實!體現了一種有根有脈的生命力,這是一種後勁,光明是實在的,不是一句漂亮的詞語。光明讓人感到了一種希望,一種磅着的生機和力量。有一種優勢叫後來居上,光明就是這樣,可吸取前面開發的經驗和教訓,發揮自己的特長,後發先至,後來居上。土地是財富之母,千年老根黃土裏埋!
 
  王炳根:在深圳這樣現代化的大都市,有光明這一大片綠色的寶地,便是這個城市的希望與未來。同時,光明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從綠色文明中,步入一個新時代。
 
  周桐淦:難忘光明行,特別難忘光明讀書會。人說「山高人為峰」,我說「人高書為峰」,愛書的光明人會創造光明的新高峰。
 
  羅光輝:光明正處在大發展期,希望看到光明的發展與自然結合,天人合一,發展要講持續,要把握一個度。
 
  凡一平:燒豬、乳鴿、甜玉米真好吃,讓我永遠記住了光明。
 
  夢也:建議有三:若有光明農場舊址最好保留;建立光明農場民俗博物館(收集服裝、農具、日用品、照片,音響等文化用品);留下口述記錄,或回憶文章及書信。
 
  李皓:光明街道自帶光芒,帶着厚重的歷史,帶着一種勤懇敬業、守正創新的精神,從深圳這片熱土脫穎而出,充滿憧憬與希望,充滿必勝的信念和永恆的激情!
 
  沈念:光明區很新,但有歷史,是自帶光芒之地。感到光明在加快建設的進程中,有一個科學的理念,有一個執行力很強的領導班子,特別是並沒有忽略文化的培育。歸根到底,留住光明的記憶,就是留住人的記憶,文化的記憶。期待光明在挖掘、保存特有文化元素符號的基礎上,創造獨一無二的,凝聚光明人榮光的記憶。
 
  採風團成員名單
 
 
 
 

 

[责任编辑:楊亮]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