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兩地新媒體與和諧家庭研究:近四成香港子女遇衝突會離開現場

2020-12-19 20:35
來源:香港商報網

 以「新媒體與和諧家庭」作為主題的學術研究活動發布會2020於今早(19日)正式開幕,主辦單位元朗青年商會發表了一份廣泛性的問卷調查,揭露了香港及台灣兩地的父母子女,在新媒體下的溝通狀況,原來情況比大部分人想像中更為不一樣。

 由元朗青年商會主辦的「新媒體與和諧家庭的關係研究」發布會已於今日透過視像會議在網上發布。本次問卷調查邀請香港及台灣多位受訪者填寫問卷,希望透過這次問卷調查,了解港、台父母與子女在新媒體影響下,雙方如何溝通,包括網絡意見領袖(KOL)的影響;在網絡上,觀看什麼類型話題;怎樣看待及利用網絡資訊,成功收集了747 份有效問卷,香港368份, 台灣379份。

 結果顯示,台灣有四成二受訪者信任網絡意見領袖(KOL)建基於專業判斷;香港有四成受訪者認同是網絡意見領袖所持的主張;香港有近七成受訪者表示「每天用九小時或以上使用新媒體,遇上周末或假期會更多」;台灣有兩成二受訪者稱每天用九小時或以上。

 在收看網絡意見領袖方面,香港所收看的網絡意見領袖較台灣跨地域得多。

 同樣,港、台兩地家庭平均超過兩成六人會選擇於用餐時段溝通,受訪的兩成半香港家庭平均會用1-2 小時溝通;而受訪的兩成半台灣家庭則平均用3-4 小時去溝通。令人意外的是,受訪者在交談時如遇意見相佐,四成半受訪香港父母遇上情況會為減低衝突不辯駁;但亦有兩成九受訪父母會驅趕子女離開視線範圍,超三成六受訪香港子女為減低衝突不辯駁或二話不說離開現場;亦有三成半受訪子女會立即離開衝突現場。反觀,台灣父母與子女超過三成半人則表示以理性分析說服對方。

 香港邁臻研究所總監暨著名時事評論員宋立功提議,兩地父母與子女應該學習放開懷抱聆聴對方的意見,父母尤其要多點耐性;子女亦需有同理心;而晚飯時間正是最佳的親子時刻;需要取得合理平衡,宜學習用餐時間中建立良好的溝通。

 主辦單位元朗青年商會會長李君兒表示,「新媒體與和諧家庭的關係研究 : 香港及台灣兩地比較」,主要以提升社會對「家庭溝通」的關注為目的,藉此了解現時出現的問題,由專家協助分析及提供意見,為此向社會打敲響警號,其望大家能正視問題。

[責任編輯:劉亞寧]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