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明:醫生要有愛國愛港的心,真正為市民謀福祉

2021-04-30 18:29
來源:香港中通社

 「完善選舉制度、重構選舉委員會後,相信我所代表的團體會有更多機會代表業界發聲;作為愛國愛港的醫學團體,我感到榮幸。」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協會會長張漢明近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3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修訂案,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產生辦法作出系統修改和完善。根據新修訂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在選舉委員會(選委會)第二界別中,醫學及衛生服務界合併,共佔30席,當中15席為當然委員,無須經選舉產生,由香港醫院管理局主席、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等指明職位人士擔任;其餘15席由33個合資格醫院或團體選舉產生,而成立近26年的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協會就是其中之一。

 張漢明介紹,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協會成立於1995年,由一批非本地畢業、通過執照考試後,在香港行醫的醫生組成。成員們的畢業院校遍布全球各地,其中大部分在內地院校畢業。

 雖然在港成立多年,但在張漢明看來,過去無論是在特區立法會還是在香港醫務委員會,該會的聲音是被忽略的,「作為愛國愛港的醫學團體,我們有一點突出的優勢——了解國家的現狀和發展,我們的聲音在業界其實很重要的。」

 如今,該會被特區政府承認為團體選民,張漢明深感榮幸,希望發揮優勢,多建言、多發聲,參與香港醫療方面的建設。

 全國人大常委會此次就選委會醫學及衛生服務界的修訂,最大改動的是將兩個界別分組合併,並加入一批當然委員,有別於過去醫學界、衛生服務界的委員(共60席)全由個人選民選出的情況。

 張漢明認為此舉是合情合理,舉例說香港醫院管理局負責管理全港公立醫院及相關的醫療服務,執行政府的公共醫療政策;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負責培養香港的醫生,扮演着重要角色。相信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當然委員,能夠反映不同範疇的意見,以理性和客觀的準則作出相關決定。

 他續指,政府在制定香港未來醫療衛生政策時,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和明確最終的目標。若業界有更多不同的聲音參與,在制定政策時可獲得更多方面的參考,更容易得到支持。

 多年來,醫學界及衛生服務界的代表被反對派人士主導,近年更出現醫護與政府針鋒相對的情況。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初期,部分醫護人員採取罷工行動,要求政府「封關」(封鎖所有與內地連接的口岸),對醫療服務造成了影響。

 「新冠暴發初期,香港有醫護團體發起罷工,這些醫護將政治訴求淩駕專業承擔,罔顧病人福祉。」張漢明說,在抗擊疫情的這一年多,病毒檢測、接種新冠疫苗的重要階段,也有醫護與政府針鋒相對,對香港的公共衛生和普通市民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展望未來,香港的醫療衛生尚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包括人手不足、住院床位不足等等。張漢明語重心長地告訴記者:「醫生的能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一顆愛國愛港的心,真正為市民謀福祉、為香港服務。」

[責任編輯:靜文]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