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設「疫苗通行證」可行可靠

2021-05-19 00:40
來源:香港商報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周厚立

 去年初至今,新冠病毒肆虐全球,香港整體面對嚴峻困難和挑戰,各行各業受到嚴重打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疫苗每年可挽救數百萬生命,面對疫情大流行,本港市民有接種疫苗良機,應立即接種,切莫遲疑。

 4月15日,政府宣布擴大新冠疫苗接種計劃至16到29歲的人士,接種復必泰疫苗的最低年齡是16歲,而接種科興疫苗的最低年齡是18歲。經此次擴大後,接種疫苗的優先群組將涵蓋550萬人,相當於開啟了全民接種的模式。最新數據顯示,本港至今只有逾118萬名市民接種疫苗,80萬人完成兩針接種,接種率偏低。但118萬人對於550萬人「全民接種」的理想效果而言,僅完成了兩成多。

 增市民對疫苗的信心

 相比世界上很多地方,香港並不缺少疫苗,特區政府早已提前採購了逾2200萬劑新冠疫苗,是全港總人口的3倍,即只要符合打針要求的16歲或以上市民隨時都可以預約接種,但香港接種不盡如人意。對此「黑醫護」難辭其咎,就是因為有「黑醫護」散布太多「因打疫苗死亡」「打疫苗後不適」的虛假信息。政府必須進一步全力展開大規模宣傳,駁斥和澄清「黑醫護」散布的假資訊,嚴懲散布假資訊的黑醫護,重建市民對疫苗的信心與正確認知,盡快提高接種率。

 為了在恢復經濟的同時,增加疫苗接種誘因,世界各地都開始以「疫苗護照」的形式放寬出入境的通行。當前各國均爭取盡快打疫苗,為的是盡早恢復通關及人流往來,以重啟經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逾一年,市民被困香港已久,各行各業亦大受打擊,而本港疫情受控是恢復通關的重要條件。打疫苗是為己為人,有效控制疫情的最佳途徑,亦令商界可以打開門做生意、市民重過正常生活。廣大市民要積極接種疫苗,使全港盡快恢復正常生活,重新開通探親、工作及旅遊的渠道。

 特區政府4月26日公布,擴展回港易計劃,由廣東省及澳門擴展至內地其他省市。由4月29日起,身處內地其他省市的香港居民,只要符合回港易計劃下的所有指明條件,包括在回港前的14天(不包括該人士在內地或澳門根據當地的要求而須完成的強制檢疫期)不曾到過香港、內地或澳門以外的其他地區,以及任何位於內地屬「中風險」或「高風險」的地區,回港時可免去須接受14天強制檢疫的安排。輿論對「回港易」等措施的批評,集中於此計劃只是單向豁免來港的強制檢疫,但單向通關對促進兩地貿易往來並無太大幫助,對於需要返回內地的人士而言,仍須遵照當地隔離措施。更加理想的做法,是以接種疫苗為前提,甚至可以粵港澳大灣區作為試驗單位,為人員來往設計「疫苗通行證」。設「疫苗通行證」可行可靠,是香港恢復與粵港澳大灣區雙向來往的不二法門。

 3月20日,由香港創新醫療學會主辦、展貿配協辦的「新常態、創科新思維——粵港澳新冠疫情面面觀」網上研討會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與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皆提出粵港澳三地合作研發新冠疫苗,並訂立抗體的標準,令三地在抗疫工作上更能產生協同效應。對於放寬通關政策,特區政府應早日與廣東省政府協商可雙向通行的疫苗護照,才能在相對安全的基礎上,逐漸恢復經濟活動,達至協同效應。

 接種是抗疫必備方法

 近日香港出現變種病毒個案,特區政府儘管已禁止印度、巴基斯坦及菲律賓民航客機到港,但仍未掌握變種病毒的傳播情況。正如不少公共衛生專家所言,即使地區內防疫措施再細緻,外來病毒仍有可能「摧毀」現有的抗疫成果,令社會措手不及。在此情況下,接種疫苗成為目前抗疫階段中的必備方法之一。

 政府通過傳媒宣傳接種疫苗,其中一項是5月11日起邀請多位醫學院教授和臨床專家,分十一集在電台解答疑問,例如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的市民,是否適宜接種疫苗等。雖然政府在宣傳方面加大了力度,但仍遠不足夠,還應在不同傳媒,用各種方式,請醫學專家向公眾講述有關疫苗的正確資訊,釋除受「黑醫護」誤導而產生的不必要疑慮。

 政府為了鼓勵接種,近期不斷增加「誘因」,包括食肆員工與顧客如打疫苗,飯聚可以鬆綁、接種兩劑後可往院舍探望家人等。但總體而言過於複雜、力度不足。美國財政部決定,只要企業提供員工有薪假以施打疫苗或接種後為副作用休養,政府將賦予稅賦減免。鑑於當前疫情狀況,特區政府可以考慮提供更大優惠政策鼓勵接種。各商界企業也應該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支持政府的外展疫苗接種計劃,積極為提升全社會的接種率提供激勵。

[責任編輯:朱劍明]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