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徽商故里访“算神”

2013-12-09
来源:香港商报

  明清时期,古徽州(今安徽黄山市)人才辈出,深深影响了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走向。其中,被世人称为“算神”的程大位便是古徽州杰出人物的代表之一,他发明的珠算方法成为影响后世的重要文化遗存。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曾表示:“由中国发明的算盘,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而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珠算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历史。

  程大位(1533-1606),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珠算家、发明家和科学家。据专家考据,尽管算盘并不是程大位的发明,然而,“程大位珠算法”却地地道道是他规范或发明的。至今,还有许多人仍在使用这种方法。他苦心钻研四十年编著了《算法统宗》,统一了中国珠算。被誉为“珠算宗师”。他还创造和规范了珠算口诀,推动了中国由筹算向珠算的跨越,并使中国珠算科技走向世界。明末时期,他的书广泛传遍东南亚、欧洲和美洲。为世界珠算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他还创造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卷尺——丈量步车。

  公开资料显示,“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英国《独立报》曾评选出101款改变世界的小发明,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有近2000年历史的中国算盘。

  今天,位于徽商故里——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的程大位故居以及中国第一座国办珠算博物馆珠算博物馆,吸引着海内外参观者纷至沓来,到“算神”诞生的地方做“朝圣之行”。  香港商报记者吴敏

  中国珠算申遗成功

  “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进一;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进一;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进一……

  正当这些珠算口诀逐渐远离孩童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月4日正式批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成为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谈到算盘不得不提到明代的程大位。徽学专家、黄山市文化委主任胡建斌第一时间接受香港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珠算的发明者程大位是徽州屯溪人,他于1592年写成的数学巨著《算法统宗》,集明代以前珠算之大成,完善了中国珠算口诀,在中国古代数学史上享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中国珠算鼻祖 。此书广泛流传300多年不衰,并在1600年流传到日本,开创了日本和算的先河。明末时期,他的书广泛传遍东南亚、欧洲和美洲。为世界珠算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他还创造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卷尺——丈量步车,亦被后人称为发明家。

  徽州人浓浓的算盘情结

  伴随着徽商的崛起,珠算的身影在徽州随处可见。即使在烟斗上,徽州人也会配上一个精致的小算盘。在徽商的眼里,在烟斗上配上算盘,寓有“亲兄弟明算帐”之意,反映了徽商较强的经济意识。

  黄山市古称徽州,自秦置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这里既是称雄中国商界三百余年的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无学不成派、无商不成帮、无徽不成镇”的美誉。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涵盖经、史、医、科、艺等诸多领域,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称为我国三大地方文化。2008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被批准为全国第二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在今天的黄山市,不少酒店宾馆的大堂、前台和包厢里,很多都以算盘作为特色文化装饰,让初来屯溪旅游的人耳目一新;繁华的屯溪老街上造型各异的算盘已成为一种工艺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还有定期举办的珠算比赛让徽州人浓浓的算盘情结得到诠释。

  胡建斌说珠算成为世界“非遗”,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确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中国珠算入选世界“非遗”,当然是一种荣誉,我们必须承认珠算的伟大,它在过去的一千多年中发挥的作用难以估量。给它以必要的尊崇,是我们的职责;历史博物馆中有它的位置,是我们的义务。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将这种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并传承下去。

  “继承和弘扬国粹,我们义不容辞。”胡建斌告诉记者:2008年,“程大位珠算法”与“珠算文化”一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09年1月,中国珠算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是当时申遗并未成功,黄山市积极配合中国珠算协会曾数次修改申报材料,直至现在传来捷报。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说,珠算成功申遗,将有助于让更多的人认识珠算,了解珠算,增强民族自豪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与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来。

  珠算重回大众视野能否迎来传承的春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直到上世纪90年代,珠算还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的一项内容,但在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珠算被取消。

  中国珠算协会会长丁先觉说,目前已可以将珠算技巧运用到儿童的珠心算的教学上。“科学研究证明,珠算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会长张德和等学者认为,珠算是国宝,不能丢。电子计算机不可能完全代替算盘,使用算盘和使用电子计算工具并不矛盾。

  有了键盘就能丢了算盘?珠算就该进博物馆了?胡建斌说,实际上,虽然全国取消了珠算教学,但是各地仍有坚持者。去年8月,江苏开始把珠心算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内容,列入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试验。在一些财经类大中专院校和财会类中职学校,珠算如今仍是必修课。但学习珠算、使用算盘的人越来越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和其他“非遗”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珠算的传承体系和传播方式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不可复原的巨大变化。但是,我们可以研究如何把握它的生存机制,怎样保护它的生存能力等。

  记者了解到,一种在珠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珠心算正走进全国数百所小学的课堂,成为珠算文化传承最有效途径之一。

  在离程大位珠算博物馆步行五分钟路程处,全国唯一一所以纪念程大位而命名的程大位小学的珠算教育也办得有声有色闻名遐迩。该校是全国珠算教学试点学校。自1994年以来,程大位小学就在进行珠算教学试点,开展“珠算、口算、心算”三算结合的教学尝试,并荣获国内外多次珠算比赛的大奖。该校的小神算手,不仅屡屡摘金夺银,而且有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节目做过精彩的速算表演。

  走进教室,小小的学童随着老师珠算术语的变化,在算盘上轻盈拨动,那份认真和喜爱俨然已全部融到这些动作中。或许,正是孩子们的这份真诚,让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国家级珠心算教练汪素秋老师任教珠算课程近20年中,始终保有一份丝毫不曾褪色的教学热情。

  胡建斌说:从教学实践看来,在学前班或小学低年级进行过系统珠算学习的学生,左脑和右脑均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在小学以后的学习中,能更多地表现孩子在数学上的天赋。

  胡建斌介绍:自1990年至今,由中国珠算协会和台湾省商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黄山市暨屯溪区海峡两岸珠算通讯比赛,每届都有近百万名海峡两岸的珠算心算学员同时在本地参赛。大赛期间,两地比赛现场,神算快答,场面非常壮观。

  来自中国珠算协会的信息显示,不仅中国现在重视对珠算的教育,境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在到中国考察或观看过国际珠心算比赛后,将珠心算带回去用于普及教育,以此开发儿童的智力。据统计,目前在做珠心算教育的已有30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珠算发明人的故居地,作为一座国际旅游城市,程大位的故乡每天都要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海内外游客。他们可以欣赏到珠算村的主人们演唱的讴歌程大位的歌曲,跳起的节奏明快的算盘舞。一部题为《走近程大位》的电视专题片,则经常在黄山电视台滚动播放。更有厨师发明了一款名为“大位盘珠”的创新徽菜,很受欢迎,尤其受到日本游客的喜爱。

  胡建斌乐观地表示,珠算成功申遗,说明其有它继续存在的理由。如果没有人参与,这种非遗又将面临着“空壳”的尴尬。因此黄山市在继续办好珠算文化教育的同时,将筹划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活动。比如召开权威专家讨论会,和中国珠算心算协会沟通,邀请了海内外相关机构一起行动,举办相关赛事和交流,为继承和弘扬国粹贡献力量。

  程大位故居:闹中取静的“国保”单位

  记者专程走进黄山市屯溪区前园村中一条被命名为“大位路”的小巷,一座古老的徽派民居建筑是珠算宗师程大位故居,程大位的珠算巨著《算法统宗》就是在这儿编纂问世。

  我国第一座国办珠算博物馆,就建立在程大位故居对面的程氏祠堂里。这座占地540平方米、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古宅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由“维新堂”主体建筑、“祭祖楼”偏房和“宾园”庭院三大部分组成;故居对面,就是被用作算盘博物馆的“覃思堂”。整体建筑闹中取静,翘角飞檐,宫灯高悬,楹联林立,一派古色古香,是第七批“国保”单位。

  虽然程大位出身商贾之家,一生也没做过官,但在当时那个年代也算是个做学问的人。与以往看到的明清皖南民居一样,整个宅院呈现出浓厚的书香气。宅第的主楼坐北朝南,三开间两进,据说在当地这样的格式称为“一脊两堂”,二层,砖木结构,门楼里外挑檐,曲梁斗拱,马头山墙。西侧为把祖楼,五开间,倚主楼而建。入口处就势建“宾园”一座,园内有仿古回廊、草坪及花圃。临宾园原有人工水渠一道,当地程氏后裔称该渠为“宾公渠”,公号“宾渠”即派出于此。

  故居也为两层,前堂为客厅,立有程大位画像和悬挂六角宫灯。后堂有周恩来等人题词照片。楼上陈列有程氏所著、影响深远的《算法统宗》一书以及有关典籍和中国各式算盘等实物。

  世界景仰珠算大师

  在程大位故居,记者听到这么两则故事:一则是程大位的珠算巨著《算法统宗》,被日本丰臣秀吉派来中国学算的毛利重能携带回国之后,便将其改写成《归除滥觞》并用作教学,于是“传播东瀛,开彼邦和算之先河”,诞生了日本的和算。十八世纪前后传入东南亚和欧洲。程大位也就被日本人誉作“算神”。至今每年8月8日,日本各地都要举办算盘节大游行,身穿算盘服的人们,扛着“算神”程大位的巨幅画像,行进在游行队伍最前边。另一则是曾经多次前来程大位故居瞻仰的日本珠算研究会会长铃木久男先生,每一次踏进故居的时候,都要向着故居中堂上陈设着的程大位像三鞠躬,虔诚得令人感动。就是这个日本珠算研究会,一直把程大位故乡孩童“周岁抓阄”时使用的“银锁算盘”图形,用作会徽图案。

  直到现在,在日本,程大位还拥有一批拥趸。1986年,程大位纪念馆开馆,时值程大位逝世380周年,日本珠算协会人士得知消息,千里迢迢赶来,在程大位的雕塑前深深鞠躬;而2006年,在程大位逝世400周年时,日本珠算界也有很多人专程来到程大位故居以纪念他。

  黄山市文管局官员胡荣孙介绍,1985年,为纪念程大位逝世380周年,黄山市对其故居进行修缮开放,并正式建立程大位纪念馆,横梁上“程大位故居”匾额为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所题。

  1986年9月18日,程大位故居正式开始对外开放,这一天也是程大位诞辰380年,中国珠算协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在这之前,安徽省政府已经拨出专款用于程大位后裔的迁出和对故居的修缮建馆。1988年程大位故居就被认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5月的“国际珠算理论研讨会”在这里举行。

  2006年9月23日,来自中国和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珠算专家、学者五百余人会聚黄山,共同纪念“珠算鼻祖”程大位逝世四百周年。

  胡荣孙说,今天的程大位故居不仅是为了纪念一位名人,它更是珠算学的胜地。

  在珠算宗师故居里徜徉,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是故居书房古老马鞍桌上当年程大位奋笔著书立说时使用过的那盏高脚土油灯,它是中国珠算史上一段辉煌史实的见证者,它见证了程大位20度春秋撰就17卷雄文的艰辛历程,见证了程大位如何创造出直到现在仍在使用的珠算口诀,见证了《算法统宗》畅销300年并走出国门、传遍世界的奇迹。另一个深刻印象,则是故居宾园围墙上的几扇奇特的漏窗了。那漏窗每一扇竟然都是由一只偌大的算盘镶嵌而成,如此别出心裁的物象语言,具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然而,令日本友人没有想到的是,程大位作为一个商贾之家,其居住的房子远不似其他大户人家建筑寓意深远、有诸多雕刻装饰,而是非常简朴。可见,程大位将其毕生之资大多用于中国珠算事业的传承与发扬。

  1606年9月18日(明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十七),程大位在这儿走完他奇迹般的珠算人生,安息于村外的八卦山。“尺寸纫伟业,锱铢铸丰碑”—— —这幅挂在程大位故居厅堂的对联,正是他人生最贴切的写照。

  珠算博物馆,奇妙的算盘世界

  而珠算博物馆更让人称奇,该馆的收藏规模和档次在全国均屈指可数,收藏了古今中外不同形状、不同功能的算具近千件,还有程大位著作、程氏宗谱及各种珠算资料、图片等。充分展示了中国第五大发明——珠算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特别是程大位先生穷毕生精力所著《直指算法统宗》和《算法纂要》,开创了中国珠算新的里程碑。

  在众多展品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形状各异的算盘,最大的有81档,1.75米长,据说是用来算开方,可供九位伙计同时操作;最小的戒指般大小,称为“戒指算盘”,仅19毫米长,九档,为清代所制,从外表上看,这算珠小如粟粒,计算起来只能用针尖拨动,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最大的是门窗算盘,最长的是开方算盘,最古的是算筹箸游算盘,最怪的是圆算盘和无珠算盘与梁上三珠算盘,最奇的是行军算盘与盲人算盘,记者还发现了一张苏联算盘,中间没有横梁,只能做技术使用,不能计算,被称为“最笨的算盘”。

  还有最出人意料的恐怕要数一只清代的“圆算盘”了。四道圆框和珠杆均为铜材精制而成,算珠则为红木车制。最外框直径318毫米,珠杆沿圆周均分为50档,每根珠杆被圆框划分成3个空间,从外到内分别置放算珠一颗、四颗和一颗,算珠均为圆珠形,全盘算珠共计300颗。据说它除了能计算位数超常的数学题外,还兼具算盘棋、艺术壁挂和祛邪卜卦工具等功能。

  在审美上,圆算盘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的惯性、定性思维模式,启迪人们创新与突破。

  倘若说圆算盘彻底打破了我们脑海中长方形算盘的思维定势的话,那么这只针线包算盘则使我们改变了算盘有框、有梁的概念。因为它压根就既无方框又无横梁,每根珠杆固定在帆布上,帆布展开便成为一只算盘,卷起就像一只“针线包”,实在妙不可言。

  九层算盘粗粗看去似乎是九只算盘的叠置,实际上它却是浑然一体的一只特大算盘,不过是内分九层,全盘算珠共计1512颗之多。这也不是一只为奇而奇的算盘工艺品,而是一件独显徽商文化特质的实用算盘。它只供徽商巨贾的总账房先生专用,每个下属部门报来的账目数字各占一层,最下一层便为各下属部门账目的汇总。无论是每日营业情况,还是每月营业情况,老板均能在这只九层算盘上一目了然。与现代电子计算器相比,其功能相当,却免除了按键调出等步骤。难怪李政道博士1972年10月14日曾向周恩来总理进言:“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这就是到现在还在全国通用的算盘。”

  该馆收藏的算盘质地包括金、银、铜、石、骨、象牙、泥、陶、种子、海珠等数十种材料;年代从算盘最早的原型——南北朝时期的游板,到北宋正式被命名的算盘;国籍也遍及原苏联、日本、朝鲜等。

  程大位的另一发明成就是“丈量步车”。( 在1581年左右发明) 在展厅内记者目睹眼前类似今天的皮尺,引人入胜。它由竹蔑制成,上标有长度单位,相对木尺是重大革新。被称作世界上“第一卷尺”。

  “算神”程大位的珠算人生

  程大位曾经也是外出经商多年,居住在这样面积的宅邸也可以理解,然而,整个建筑的装修风格却唯独少了些许皖南雕刻的艺术,难道程大位不喜欢这些花雕刻饰?程大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程大位是徽商中的一个代表。他生于商人家庭,自幼聪敏好学,因商业上的需要,自小就对数学很感兴趣。由于其家境富裕,程大位没有与同辈人一样,“十三四岁”就走上“往外一丢”的经商之路,而是“弱冠之年”二十岁才商游吴楚,而他在外二十多年的经商生涯,也是他二十多年孜孜不倦求学珠算的交流生涯。

  算学典籍精华的集大成者

  程大位出去经商后,发现全国各地商人所用的算盘都不统一,有三五珠、三四珠和四四珠,打法上也不规范,当时商人中间“各打各的算盘”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

  因此,程大位决心要统一中国的算盘,经商期间,遇有“耆通数学者,辄造访问难,孜孜不倦”。四十岁,程大位商归故里,开始《算法统宗》17卷的编纂工作。历经20载日夜疾书,终于使巨著在1592年5月由宾渠旅舍出版,成为献给自己60大寿的礼物。其后六年,又对该书删繁就简,写成《算法纂要》四卷,成为后世民间算家最基本的读本。

  胡建斌介绍:这是一部耗尽了程大位大半生心血的扛鼎巨著,又是一部填补了中国算学著作史空白的科普读物;同时,也是一部广征博采诸多算学典籍精华的集大成之作和一部荟萃了大量应用算学难题的教科书,更一度是中国会计人手一册的必备工具书。这本书很快就成为畅销书,人们把它与四书五经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奉以为宗”。几乎是“海内握算持筹之士,莫不家藏一编”。徽商自己要用它,徽商教子要用它,徽商办学要用它,徽商在商务关系中将它作为礼品送给各地的商业伙伴、亲戚朋友,再加上专门从事贩书业徽商的广为推销,这部书很快便“风行宇内”,成为中国科普书籍出版史上难以企及的畅销三百年的巨著之一。

  胡建斌说:《算法统宗》著有九章十九卷,详细地概括了所有运算口诀,“二五珠”的算法,不仅含有运算方法,内容还有许多民间丈量方法。程大位在综合概述运算口诀时,并没有常规使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了文学歌的方式,诸如“一个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个吃一个,大小僧众各几人?”“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各层几盏灯?”用人们喜闻乐见的通俗语言将枯燥难记的口诀瞬间变成了朗朗上口的诗歌。

  胡建斌还向记者提及一件趣事:即乔羽先生屯溪夜作《算盘歌》。当年乔羽先生接受为连续剧《算圣》创作主题歌时,来到屯溪程大位故居参观游览。当天晚上他就在下榻的华山宾馆客房里挑灯夜战,一首不可多得的名作在屯溪诞生:“下面的当一,上面的当五,一盘小小算珠,把世界算得清清楚楚。哪家贪赃枉法,哪家洁白清苦,俺教你心中有个数。三下五去二,二一添作五,天有几多风云?人有几多祸福?君知否———这世界缺不了加减乘除”。《算圣》在中央电视台反复播放大获好评。这首《算盘歌》连续两年登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乔羽表示:“假如没有这次屯溪之行,假如没有当前的反腐败形势,大概就没有现在这样的《算盘歌》。”

  “打得一手好算盘”的徽商推动珠算事业

  据安徽省黄山市文联副主席、程大位故居第一任馆长江志伟考证,对于古徽州人来说,“打得一手好算盘”已经不只是有益于自己的商务活动,更是徽州人一项安身立命的生存本领,因而古徽州孩童的童子功即为“打算盘”和“毛笔字”。这两项内容是徽州人人生文化的启蒙课,伴随着他们的终身,打到老、写到老,须臾不能离分,由此产生的“徽州算盘崇拜”习俗也是他处所或缺的,比如:不准脏手打算盘,必须先洗手再操算;不准将算盘翻个成为滑车在桌面或地面上嬉玩,违者必受戒尺皮肉之苦;不准将算盘挂在墙上,必须用绸布拭净平置于案桌或柜台之上;不准留数字在算盘上过夜,必须及时清盘……

  可以说,当时在徽州,算盘打得好坏,已经成为才华高低的重要标准。关于徽商介绍的史书中,大多要提及他们的珠算技能,有时甚至会把其珠算技能与商务业绩挂钩。江志伟介绍说,明末清初祁门徽商汪文德,史书称他是“心计过人,持筹握算无遗策”;而婺源徽商李世福,则是“握算计画,上佑诸父,下督掌计,而业日隆隆起矣”。古徽州如此浓厚的珠算崇拜氛围和良好的珠算教育,使得很多徽人一踏上商路就备受商家青睐,他们大多凭借一手好算盘而早早坐上会计、管事的位置,歙县徽商闵世章更是一入商界就凭自己的珠算绝技当上副手,在扬州为一盐商管理账目。

  徽商们的如此厚遇,无疑会激励他人发奋学好珠算、打好算盘,促进珠算事业的发展。而当时令程大位没有想到的是,他所倡导的珠算之法还传到了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

  明万历年间,日本人毛利重能受日本朝廷派遣来到中国学算术,当时在日本国内,毛利重能已是一位算数能手,他听说中国有一个程大位有速算的能力,因而几经周折,最终拜访到了程大位。

  他给程大位出了四五道题,而程大位通过算盘三下五下就给出了正确答案,毛利重能非常惊奇,因为,程大位的速算能力至少是他的四五倍。他问程大位,为什么用珠算拨几下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程大位向他介绍了中国算盘以及自己的两本书和相应的算数口诀。不等程大位开口,毛利重能就开口希望求得程大位的两本书和算盘。程大位欣然赠送给他,毛利重能如获至宝,回国第二年的8月8日,他成功将这两本书翻译成日文出版。由此传遍日本、朝鲜及世界各地。程大位因此被人们称誉为“珠算宗师”。

  在今天的程大位故居,有很多的“日本元素”:在“维新堂”的展柜中,陈列着非常珍贵的日本版明代刻版《算法统宗》古籍善本书全套;在“覃思堂”算盘博物馆的展柜中,陈列有日本的“菱珠算盘”和“无珠算盘”等算具精品。

  日本珠算史研究学会会长、著名珠算家铃木久男先生,曾来这里参加纪念程大位系列活动,多次顶礼膜拜。

  “程大位故居”的修缮及相关设施的改造等,都获得了来自日本珠算界的鼎力相助。程大位家乡的传统民俗工艺品“银锁算盘”,被日本珠算史研究会用作会徽图案。

  现在的“程大位故居”已然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珠算研究和培训中心。

  胡术五:程大位故居的发现者

  如果说程大位发明珠算是创世之举的话,那么程大位故居的发现,也堪称上世纪70年代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界、科技界的一桩大事。而正是胡术五先生,发现了程大位故居。

  据程大位故居第一任馆长江志伟介绍,程大位故居的发现还是在建国以后,当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余介石和安徽师范大学教授胡术五在研究程大位珠算著作时提出了寻找程大位故居的事,开始多方求证,1966年他们找到了程大位的第九代嫡孙程纬丞,从他家珍藏的程氏家谱和故居原始房契中的有关资料记载得到确认。随后余介石教授在日本《珠算界》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算法统宗〉作者程大位的生殁年代及其故居》,引起世界的轰动与关注。

  胡术五,生于1897年,活了83岁。安徽黄山市祁门人。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一生著作十八种,多为数学专著。

  程大位用毕生经历和财力花在了潜心研究珠算运算法则事业上,他的居住处也就无暇用在花雕刻饰上了,或许珠算资料馆内正堂内的一副“尺寸韧伟业,锱铢铸丰碑”对联,是对程大位一生最好的评价吧?

[责任编辑:吴敏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