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地方产业

四川江安退伍军人闯出致富新天地

2014-08-01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讯】记者梅超、通讯员杨传勇、陆永忠报道:沐浴着夏日的暖阳,站在四川江安县底蓬镇水村村的山坡上放眼望去,连块成片、郁郁葱葱的核桃树和核桃苗映入眼帘,长势喜人。走进核桃地,3米左右的核桃树整齐地排列着,枝繁叶茂的树冠尽情地向四周伸展,林间套种的中药材已崭露头角,传递出生机盎然的气息。这是7月30日,记者在该县水村村核桃种植基地看到的场景。

  核桃基地是当地退伍军人黄伟投资建设的,先后改良荒山荒坡2000多亩,种植核桃11万余株。丰果期后年产值将达到上千万元。

  今年43岁的黄伟是地地道道的水村人,作为一名退伍军人,退役后,他考取计算机技术专科文凭,在北京中关村打拼多年,从事IT工作,小有成就。2010年,黄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经商,回到家乡发展种植业。4年来,在养育过他的土地上,黄伟闯出了一方致富的新天地。

  军营历练 北京打拼显身手

  1991年,黄伟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部队服役,在服役期间,他获得了诸多荣誉:立“三等功”一次、获北京军区优秀报务员、北京卫戍区红旗能手报务员、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电台台长等荣誉称号。

  凭借所学之长,1996年退伍后的黄伟又到广东省深圳市学习计算机技术,获得了计算机技术专科毕业证书。

  1998年年初,黄伟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注册成立自己的公司,从事计算机销售、网络工程等IT工作。在无比艰辛的打拼岁月当中,黄伟凭着军人吃苦耐劳的韧劲和诚实守信的干劲,慢慢地积累了经验,站稳了脚跟。

  “饮水思源,致富不忘家乡人。”多年在北京驰骋的他,虽说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就,但看着北京三环逐渐的开发,农民将土地流转出来,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由此联想到家乡处处是荒山,乡亲们无产业支撑致富。黄伟萌发了回乡为家乡老百姓求发展、谋利益的“念头”。

  近10年的在外打拼,让他积攒了一笔不小的资金,为回乡创业打下了经济基础。

  情系家乡 弃商务农种核桃

  黄伟先后利用到黑龙江、山东、河南等地出差的机会,了解到核桃市场前景不错。核桃的用途比较广泛,其综合深加工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颇具广阔的市场前景。

  考察核桃种植基地、走访市场、将土壤取样送检、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向相关专家教授进行请教,是黄伟当时最忙碌的事情,当得到专家的回复“家乡的土壤除了不适宜热带作物生长外,其他作物种啥得啥”,更加坚定了他回乡种核桃的信念。

  2010年底,黄伟毅然放弃了在北京舒适安逸的大都市生活,只身回乡种植核桃,带领老百姓致富增收。

  黄伟的想法得到了当地镇村的大力支持,村社组织帮助其协调基地建设用地承包事宜,政府帮助其规划发展区域等,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500多亩土地的流转,第一批核桃种植下去。

  2011年,江安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旱灾,黄伟刚种植的第一批幼苗最终没能抵过高温的炙烤,3万多株仅幸存下三分之一,损失50多万元,黄伟意识到,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来应对自然灾害。

  创业之初就遇当头一棒,资金短缺是黄伟面临的头等难题,但军营的历练,铸就了他刚毅的品格,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修建提灌站、补种齐了幼苗,并成立了“鑫玉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带富村民 退伍军人有追求

  2013年黄伟当选为水村村党支部书记,他心里明白,乡亲们把增收致富的愿望寄托了在他身上,此时的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但是,黄伟带领乡邻求发展、谋利益的信念从未动摇。

  他通过继续流转土地,带动周边村民发展核桃种植,扩大种植范围,力争建成川南最大的无公害核桃种植基地。截至目前,专业合作社发展到农户480户,种植核桃2000余亩,11万余株,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10余人。

  “以前种地是倒贴,现在是坐享收益。”合作社生产经理赖世权说,一家4口人土地收入也就3000元左右,除去人工、种子、化肥、农药等几乎是倒贴,现在通过土地流转坐在家里就能有2000多元的收益,在合作社上班每月还能领到1200元,日子过得很殷实。

  黄伟说,下一步他计划扩大林间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在中国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内建成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健全的核桃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核桃产业示范基地。谈及未来的规划,黄伟充满期待、信心满满。

  黄伟,一个退伍军人,“饮水思源,致富不忘家乡人”,他说自己的愿望就是带领乡亲们走上越来越宽阔的致富道路。

[责任编辑:劉宇婷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