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地市简讯

凝聚轉型正能量 打造發展升級版

2015-01-29
来源:河南日報

  黃河集團研發中心

  森源集團全自動鈑金柔性生產系統

  葛天樂舞廣場

  ——看新常態下長葛市如何轉型升級

  本報記者 董學彥 本報通訊員 李新 左瑛君 李全林

  盡管還處在數九寒天,但一月的長葛,卻處處春意萌動。

  改革舉措密集出臺,轉型升級奮力前行,生態建設風生水起,宜居城市活力四射……一場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變革正次第展開,一曲賦予時代內涵的轉型跨越之歌正在唱響。

  “長葛只有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轉型升級,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才能實現‘升級版’的大跨越、大發展,才能爭當許昌市科學發展排頭兵、對接空港橋頭堡。”長葛市委書記劉勝利的態度堅決果斷。“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是提高質量效益、培育競爭優勢的必由之路,也是長葛未來發展的戰略選擇。加快轉型升級,刻不容緩,勢在必行。”長葛市市長尹俊營的講話擲地有聲。

  加快轉型,產業升級,科學發展,長葛市步履鏗鏘有力。

  山重水復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新常態”,這個經濟成長的新特質,讓剛剛過去的2014年,成為長葛人記憶中印象深刻的一年。

  經濟進入調整期,從粗放發展轉向集約發展;改革進入攻堅期,體制藩籬待破;社會進入轉型期,深層次矛盾疊加凸顯……長葛,面臨著全新的挑戰。

  經濟增速下滑,傳統產業轉型壓力日增;土地制約日益突出,區域競爭日趨激烈,能源資源約束加劇……長葛,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過去幾十年,長葛市以制造業規模快速擴張為主的增長模式取得了很大成績。”劉勝利說,“但進入新時期,長葛原有的優勢逐步弱化,傳統發展模式的內生動力逐漸消退,企業生存和轉型升級壓力倍增。”

  去年,受經濟下行影響,長葛市再生金屬行業遇寒,昔日的車水馬龍,變成了如今的門可羅雀,收購商裹足不前,生產企業歇業停產。汽配、建筑機械、人造板材等行業也無一幸免,開工率、產品價格、銷售收入、利潤率大幅下滑,“成長中的煩惱”痛徹心扉。

  新常態,新變化,新挑戰。號稱“河南的溫州”、善領風氣之先的長葛人清醒地意識到,“成長中的煩惱”源于發展方式粗放、產業層次不高。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新階段,長葛必須迅速調整發展方式,以一種全新姿態參與新一輪的區域發展競爭。

  但有一個問題不容回避:深改元年,“深”在何處?“改”向何方?粗放增長,面臨困境;科學發展,何處突破?

  “轉型升級怎么轉、如何轉,如何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生存下去,好多企業家心里沒底。”眾品集團董事長朱獻福道出了長葛市許多企業家的困惑。

  轉型升級、經濟下行與新常態、新業態、新模式,倒逼企業家、領導干部“自我革命”、理念升級。于是,在經濟低迷、產能過剩的寒冬里,長葛市領導干部和企業家之間悄然鼓蕩起了一股暖流:打造“學習之城”。

  2014年3月16日,長葛市清華大學管理創新高級研修班(行政干部班)開班,對全市800多名領導干部進行為期一年的培訓。

  2014年6月28日,長葛市歷史上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一次企業組織的清華研修班啟動——森源集團投資300萬元、為期一年的三個清華大學高級研修班開班,包括綜合管理、營銷和財務研修班,300名管理層人員參加,每班每月集中培訓2天。

  2014年7月16日,長葛市清華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總裁研修班開班,為期一年,每月對全市各行業72名企業家培訓兩天,課程涉及管理、營銷、品牌管理、投融資、企業文化等領域。

  作為市委書記,劉勝利去年10月到浙江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掛職學習。學習歸來,劉勝利感慨頗多。

  “長葛作為河南省相對開放的縣(市),很多方面也是走在全省前列的。但是到發達地區學習后,我們在觀念、理念、思想等方方面面的差距都很大。”他說,“我們正在困惑的事情,江浙地區多年前就在試、就在改,并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對長葛來說,方興未艾的“學習潮”,帶來的是發展視野的拓寬、理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長葛市的轉型升級之路也因此日益清晰——大力實施“四五四”產業提升計劃,即四大主導產業高端化、五大特色產業品牌化和四大新興產業規模化。

  用劉勝利的話說,就是用轉型升級的“頂天立地”,置換粗放增長的“鋪天蓋地”,闖出一條“發展”和“轉型”聯動,“數量”與“質量”齊驅的“金光大道”,打贏一場企業與政府砥礪同行的深度轉型之戰!

  柳暗花明 創新驅動突出重圍

  今年初,森源集團為滿足企業發展的戰略需要,在北京中關村清華科技園設立了兩部兩院,即森源集團國際戰略發展部、戰略投資部,微網(微型電網)與核電力裝備技術研究院(森源集團與清華大學研究院合作,清華大學有關專家、教授參加)、電動汽車技術研究院(森源集團和美國、加拿大專家及清華大學電動汽車技術研究院合作)。兩個舉動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氣吞山河。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認為,中國將成為未來各國新能源汽車最重要和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事實上,即使在目前,各大汽車廠家對市場的爭奪已經劍拔弩張,硝煙彌漫。尚未取得相關資質的森源集團,卻對搶食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份大“蛋糕”信心十足。

  “我們的技術在全國都是領先的。”森源集團董事長楚金甫說,“電動汽車的國家標準是‘雙80’,就是車速是80公里/小時以上,續航里程80公里以上。我們的續航里程已經超過了200公里,車速達到85公里/小時。”

  為了在電動汽車領域后來居上,森源集團先后投資了5個多億進行研發,全面超越現有產品。將于明年4月推出的森源第二代電動車,達到全國頂尖技術水平。和清華大學的合作,更使森源集團如虎添翼。

  在國家重啟核電、并將其視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推廣之時,和清華大學研究院合作的核電力裝備研究院,則將森源集團的“大電氣”戰略推向了極致。一旦核電力裝備上馬,僅長葛這個制造基地就是千億級的規模。

  這就是創新的力量。猶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源源不斷的創新如同長風浩蕩,推動著森源集團跨越式發展。從誕生之日起,長達20多年的時間,森源集團不僅每年都保持著30%以上的驚人增速,更從一家只有4個人集資10萬元創辦的小型民營企業,成長為如今的全國民企500強。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劉勝利曾感嘆,經濟的新常態起碼有這幾個顯著轉變:從粗放擴大生產向內涵發展轉變;從草根經濟向精英經濟轉變;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過去只要有膽量都能掙錢,有倆錢都能搞房地產,現在從工業企業到三產服務業,全都面臨著轉型升級,只有膽量不行了。

  他的感嘆,既是對新常態下經濟發展趨勢的洞察與領悟,也是對長葛市產業轉型升級的引導和推動。

  告別粗放低效的簡單發展,專注質量效益,奮力轉型升級,才能突出重圍,柳暗花明。這樣的發展觀,正使土生土長的長葛民營企業,以獨具一格的核心競爭力告別傳統產業的羈絆,實現著華麗轉身,加速跨入國家隊、融入國際化,呈現出萬千氣象。

  在河南森茂機械有限公司的組裝車間,記者看到,一臺30公斤6軸工業機器人在靈活地進行多維運動,接受工作人員的檢測。在車間的另一側,工人們正在組裝一臺8公斤6軸工業機器人。

  該公司是長葛一家生產機器人的企業,而這樣的企業,全省不超過5家。董事長胡方坤介紹,公司投入研發資金近1億元,建立起了研發生產基地,開拓了一條工業機器人研發制造的新路子。到2017年,公司高端工業機器人年產將達到1萬臺,產值可達15億元。

  而在幾年前,森茂機械有限公司還是一家生產普通機床這種“大路貨”的企業。“創新是轉型升級最重要的驅動力。沒有創新驅動,就不可能實現成功的轉型升級。”胡方坤深有感觸。

  傳統制造業向中高端制造、品牌制造堅定邁進,使長葛的轉型升級好戲連臺,愈發精彩——

  黃河旋風兩年來累計投資30億元,實施了高端金剛石制品擴建改造等五大類產業升級項目。目前,金剛石單晶及制品產量和市場占有率均占同行業首位,單晶合成工藝及制品生產技術的研發能力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眾品集團以冷鏈物流服務業拉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成為中國領先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被列入“全國農產品物流振興規劃”,熱加工豬肉制品已被新加坡批準對其出口;

  豫星農業科技園借助電商的翅膀,一公斤桃子能賣到60元。傳統農業與電子商務聯姻,與休閑、旅游結合,“農業園區化、園區景點化”,弱勢產業一躍成了“白富美”、“高大上”……

  市場“無形之手”精彩演繹,得益于政府“有形之手”幕后發力。

  市長尹俊營介紹,為支撐企業轉型升級,長葛市產業集聚區每年設立1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創新平臺建設和技術研發;市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的獎勵和補助資金,在全省率先實行科技經費與專利產出掛鉤,著力提升企業技術裝備水平、自主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長葛市的專利申請量連續八年居全省縣市第一,連續十年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教授魏杰在長葛講座期間順便轉了一圈,感慨道:“在長葛我有‘兩個沒想到’,沒想到這里的實體經濟搞得這么好,沒想到這里群眾的精氣神這么足。”

  更上層樓 宜居城市近悅遠來

  楚金甫將森源集團持續高速穩健發展的秘訣,概括為這樣一個環環相扣的完整循環:依靠機制創新引進高素質人才,依靠高素質人才開發高科技產品,依靠高科技產品搶占市場制高點。

  他解釋,在這個循環中,機制之所以排在第一位,是因為只有好的機制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因此,森源的發展戰略,首先是把人才確定為第一位。

  他自豪地告訴記者,森源集團雖然地處一個縣級市,但卻是一個全國性甚至是國際化的公司。在這里,有一大堆美國人和許多德國、意大利的專家,有來自天南海北的學者。總經理曹宏,是國家能源研究會的委員,能源領域的頂級專家。來自全國各地的1200多個大學生住滿了三棟公寓樓。

  在整個長葛市,這一數字更為龐大:引進國外專家72名,博士168名、碩士426名,擁有各行業頂尖權威技術人才16名,專業人才10000多人。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強企之基、競爭之本、轉型之要。引得來人才,留得住人才,是長葛市轉型升級、創新驅動面臨的首要任務。劉勝利說:“高端產業和人才最看重環境。如果人都不肯來、來了留不住,何談發展?”

  打造宜居城市,用生態名片留人心,用完備設施聚人氣,成為長葛市保障產業升級的必然選擇。

  天藍,地綠,水清,氣爽。不出城享園林之美,居鬧市樂花香之怡,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一幅生態宜居的畫卷,正在長葛逐漸鋪展。

  “在花園一樣的企業工作,閑時河畔散步,享受綠色氧吧。”1月26日,來自江南水鄉的加金良在長葛市產業集聚區漫步,感受著舒心和愜意。

  三年前,加金良帶領他的團隊到長葛創辦了許昌裕同印刷包裝有限公司。公司西側緊鄰綠樹掩映的魏

  武大道路,不遠處就是葛天源和小洪河。這里花木蔥蘢,水波瀲滟。三年來,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公司生活居住。他說:“長葛環境好、空氣好,可與我的江南老家相媲美。”

  在謀劃長葛市經濟社會發展時,劉勝利曾強調要抓住三大機遇,其中的兩大機遇,都與宜居城市建設息息相關。

  其一,抓住中原經濟區核心功能區、空港碼頭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機遇,與航空港產業對接,消費對接。“建設生態園和雙洎河濕地,著重發展都市生態農業、休閑農業,將長葛建成‘鄭州后花園’,將大大增強對空港、鄭州的居住、消費、三產服務業的吸引力。”

  其二,抓住許昌水生態示范市及水系連通工程和改善人居環境試點市的機遇,傾力打造“河暢、湖清、水凈、岸綠、景美”的生態水城。不久之后,“一環三河五貫通,一核十湖三濕地”的生態水系景觀將赫然入目,河相連,湖相依,碧波蕩漾,白鷺翻飛,為長葛平添無數詩情畫意。

  優質的教育、醫療、文化、科技等公共資源布局加快,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加速。如今的長葛,城美景新,天藍水綠,近悅遠來,百川歸海;積極主動適應新常態的長葛,正在打開一個更寬廣的新天地!(本版攝影 張松橋 陳海濤)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