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内蒙古 > 商报专稿

高腳競速 雙竿場上飛

2015-08-13
来源:香港商報

8月11日,參賽運動員在男子200米高腳競速比賽中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思娜 侯利剛報道:8月11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體育場內,伴著數千名到場觀眾的助威聲,起初記者并沒有發現民族運動會高腳競速的運動員有什么“異樣”,然而,當發令槍響起,運動員飛快地跑過媒體看臺前,記者才看清,這些飛奔的運動員真的是踩在高蹺上奔跑的。

  高腳競速原名為“高腳馬”,也叫“騎竹馬”,流行于湖南、湖北、貴州、云南、廣東等省,這種高蹺原本是土家族、苗族人在地面積水的雨季代步、涉水過淺河的工具,也是京族用來在海邊涉水撈蝦撈魚的工具。后來人們把踩高腳馬發展為高腳競速,成為一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2003年的第七屆民族運動會上,首次被列為競賽項目,并根據其特點定名為高腳競速。

  來自云南隊的哈尼族運動員王思主是云南紅河學院的學生,賽后他告訴記者,練習高腳競速改變了他的生活。王思主坦言,他曾經沉迷于網絡游戲,偶然一次在學校看到有人練習高腳競速,一下子便被吸引住,“當時我就想,這有什么難的,我小時候放牛時過河、過泥地都是這樣啊,我一定能做得更好。”于是他主動找到教練報名,經過近一年的訓練,他的成績迅速上升,如今已經是隊里的主力,不僅如此,他的畢業論文也將圍繞高腳競速展開研究。

  高腳競速與普通田徑跑步不同的是,田徑跑步是伸右手,出左腳,而高腳競速是在一根竹竿上面綁了腳蹬,不僅運動員的腳要踩在腳蹬上,而且在跑步過程中手也要握住竹竿進行順步跑,再加上竹竿比較細,接觸點比較小,因此這項運動對運動員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和平衡性有較高要求,這項手腳并用的競賽項目也因此極具觀賞價值。

  王思主告訴記者,如今,隨著民族體育運動的不斷發展,很多運動器材的制作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對普及民族體育項目很有幫助,但也讓競爭更加激烈。來自貴州隊的苗族運動員王光仁對此也有同感,“3年前我就開始練這個項目,那時參加比賽拿個名次比較容易,現在運動員多了,競爭更激烈了,想取得好成績不容易。”取得小組第一的他,顯然對自己24秒多的成績并不滿意。在他休息的間隙,幾位保潔員對他的“裝備”充滿了好奇,甚至還想上去比劃幾下。  

[责任编辑:董慧林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