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内蒙古 > 本地新闻

鄂爾多斯一首悠長的文明之歌 --探訪薩拉烏蘇

2015-08-17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思娜報道:薩拉烏蘇名揚天下,傳聞世界。薩拉烏蘇是鄂爾多斯古代文明的源頭勝地,是鄂爾多斯一張光芒閃耀的文化名片。

  當我們今天走進薩拉烏蘇,依然為她的厚重與神奇所震撼。

  上世紀20年代,法國天主教神父、地質古生物學家桑志華與德日進等人在位于烏審旗的薩拉烏蘇河流域楊四溝灣發現一枚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左上外側門齒,從此,一個轟動世界的舊石器文化遺存寶庫被打開。數十年來,中外考古學家在薩拉烏蘇流域發現的大量人類化石,對人類發展文明進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薩拉烏蘇作為“河套文化”最典型最重要的文化遺存而受到全世界關注。2001年,薩拉烏蘇文化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薩拉烏蘇河是著名的無定河的一段。無定河起源于陜西白于山北麓,在鄂爾多斯境內毛烏素沙漠中繞了一個彎,又折回陜西。無定河在陜西境內稱為“紅柳河”,流經鄂爾多斯的河段稱為薩拉烏蘇,蒙古語意為“黃水”。唐代陳陶《隴西行》中“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的詩句,使無定河名滿天下。站在河邊的硬梁上放眼望去,薩拉烏蘇河蜿蜒曲折,河灣迴轉處,林草豐茂,田園如畫。走進六、七十米深的溝底,鳥語花香,鶴飛魚躍。春風吹過,從遠古走來的薩拉烏蘇再一次年輕,煥發出勃勃生機。同行的薩拉烏蘇文化旅游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雙云介紹說:“薩拉烏蘇河從這里流過,沖刷形成清水溝灣、滴哨溝灣、楊四溝灣等八個溝灣,這八個溝灣構成了薩拉烏蘇文化遺址區。現在,這里也是國家地質公園。”雙云主任指著梁上的地層剖面:“最近幾天,北師大的師生正在這里進行考古研究。”

  滴哨溝灣是處于薩拉烏蘇河谷南端的一個溝灣,這里發掘出不少文化遺物,其中包括著名的披毛犀化石。一條古商道曾從此經過,河水大時,往來靖邊、榆林、鹽池的商隊常被擋住去路,于是人們開鑿了一個地下過水通道,水下泄時發出哨音,溝灣因此得名。如今,這條地下通道成了薩拉烏蘇的重要景觀之一,水流小時游人可以從通道內穿過,人稱“水簾洞”。

  在滴哨溝灣的草皮灘上,我們遇到了正在放羊的白生旺老人。白生旺今年66歲,籍貫陜西榆林,祖輩就已定居薩拉烏蘇,如今三個兒子都從溝灣里走出去了,他和老伴兒還留守薩拉烏蘇,種地養羊,自給自足。白生旺指著溝灣西面的土崖說:“就在那兒,我親手挖出了一個河套人下牙叉(下頜骨)”。談話中我們才得知,眼前這位老人年輕時曾同著名考古學家賈蘭坡、裴文中一起在溝灣里進行過考古挖掘。“那老漢可會拉話了”。說起賈蘭坡,老人印象深刻。數十年間,眾多像白生旺一樣的薩拉烏蘇村民,與考古學者同行,對世代居住的土地不懈探索,有的甚至成了土專家。也有村民自發挖掘出了不少化石、石器,但因沒有記錄確切的挖掘地點,使考古價值打了折扣。不容置疑的是,他們為薩拉烏蘇的考古探索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遠古一路走來,綠色是薩拉烏蘇不變的底色。“禁牧以后,梁上溝里的樹比以前多多了。這幾年來游玩的人多了,留下的垃圾也多,隔段時間我就摟起來燒一堆。”堅守薩拉烏蘇的白生旺用他的方式在保護自己的家園。正是世代生活在這里的村民對薩拉烏蘇自發的保護,才使得薩拉烏蘇的風采一直保持到今天。如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這片土地上會涌現出殷玉珍、盛萬忠等國家級治沙造林模范。

  薩拉烏蘇中部的楊四溝灣,便是桑志華、德日進等人發現著名的“河套人”上門齒化石之地。在村民楊那蘇的指引下,我們找到了發現上門齒的地點,如今這里已被村里的一戶人家改造為魚塘,遺址紀念石碑大半淹沒水下。我們不禁感嘆:薩拉烏蘇的遠古文明與今天的生產生活是如此之近,房前屋后、田間魚塘,俯仰可見文明印記。但是,我們也不得不遺憾地指出:魚塘淹沒的遺址,正是薩拉烏蘇考古發掘的首要地點。這里極有可能還有其他文化遺存。

  薩拉烏蘇河不僅孕育了遠古文明,更滋養了沿岸的土地和人民。今天,烏審旗黨政提出以薩拉烏蘇河為軸,融合生態、文化、旅游、農業,打造“一河三園”。即在上游依托薩拉烏蘇文化遺址建設薩拉烏蘇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中游以巴圖灣水庫為主體打造薩拉烏蘇國家濕地公園;在下游28公里的河谷建設薩拉烏蘇休閑養生精品農業莊園。薩拉烏蘇,將集聚新的能量,給予兩岸人民更多饋贈。2013年12月22日,薩拉烏蘇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獲國家發改委立項,2014年2月17日,被列入國家第二批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目前已完成了32個建設點的測繪工作,環河路、博物館等項目建設已啟動。同時,烏審旗已啟動了薩拉烏蘇文化遺址的申遺工作。薩拉烏蘇文化旅游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雙云20年前就在薩拉烏蘇駐村工作,對這里充滿感情,對未來的發展也充滿信心:“薩拉烏蘇所有的開發建設都將在《薩拉烏蘇遺址保護規劃》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的指導下進行,我們的發展理念就是敬重自然、敬重文化、敬重民生。”

  薩拉烏蘇擁有一河八灣的自然景觀,又蘊藏了深厚的文化遺存。把薩拉烏蘇開發打造成旅游文化景區以及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是重要的現實課題。

  然而,薩拉烏蘇的保護與開發,有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就是薩拉烏蘇遺址區有一部分正處在烏審旗與鄂托克前旗的交界上。現在,從烏審旗和鄂托克前旗各有一個進入薩拉烏蘇文化遺址區的大門,烏審旗這邊的大門上寫著“河套人遺址”,鄂托克前旗那邊是“鄂爾多斯沙漠大峽谷旅游區”,顯然,薩拉烏蘇對雙方都很重要。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地界問題常會衍生出其他問題:遺址區上游便是鄂托克前旗境內的大溝灣水庫,水庫泄洪時,薩拉烏蘇溝灣里的部分橋梁道路就會被沖毀;溝灣里的水渠自古長流,有時上游一家人攔住水渠蓄水,后面的人家就澆不上地了;由于從兩個旗都有進出薩拉烏蘇遺址區的出入口,這也給景區的管理帶來了許多問題。還有,烏審旗村民劉忠成建房進料,砍了自家地上的幾棵樹,鄂托克前旗的森林公安部門將其拘留,在烏審旗方面的協調下獲釋后,劉忠成還納悶:我們家在這兒住了幾輩子了,怎么就成了鄂托克前旗的地方了?可是,薩拉烏蘇遺址區內一個為游客提供食宿服務的飯店--“高家大院”是鄂托克前旗人朝勒門格日勒開的,她家在薩拉烏蘇已經生活了六輩了。

  薩拉烏蘇文化遺址屬于烏審旗和鄂托克前旗,但在更高層次上她屬于鄂爾多斯,因為烏審旗和鄂托克前旗也同屬于鄂爾多斯,這是沒有爭議的。從鄂爾多斯市的角度統一管理,也許是化解矛盾、改善管理的最佳方式。

  宛如一首悠長的文明之歌,薩拉烏蘇從遠古吟唱至今。今天,薩拉烏蘇在與現代文明的擁抱和交融中,音韻應該更加悠揚,旋律必將愈發壯美。

[责任编辑:董慧林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