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地方产业

一場冰雹 “砸”出了哪些問題?

2015-09-01
来源:大河報

  快要成熟的石榴,很多都被冰雹砸壞了

  核心提示|8月28日、30日,滎陽市廣武鎮接連遭遇大風、冰雹天氣。特別是30日傍晚,雞蛋大的冰雹下了1個小時,當地果農受災嚴重,部分果園可能絕收。事后有果農提出,氣象部門既然能預報冰雹,那能否采取人工干預措施減雹防雹呢?對此,省氣象局有關人士昨天表示,人工減雹從技術上可行,但要做到精確控制很難,而且目前裝備布點等工作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受災數字

  昨天下午4時許,滎陽市廣武鎮政府的相關負責人說,8月28日、30日的兩次冰雹,使該鎮陳溝村、寨子峪、王溝村、中任村、北任村、水泉村、唐垌村、任河村、張河村等9個行政村損失嚴重,農作物受災面積達到2.1萬畝。該負責人介紹,此次受災最為嚴重的,是果農種植的石榴、葡萄、梨、蘋果、柿子和西瓜等果木,其次是玉米、花生、紅薯等糧食和蔬菜,“秋天是果實和糧食的成熟期,一旦被毀,帶來的損失很大”。

  果農訴苦

  精心打理的一切化為泡影

  昨天上午10時,記者在滎陽市廣武鎮黑李村灣寨村民組郭洪喜家的梨園內看到,地上到處是掉落的爛梨,樹上也幾乎找不到完好的果實。

  “我種梨樹已經5年,今年才正式進入盛果期,眼看著要豐收了,卻遇上了冰雹。”看著滿樹的爛果,今年48歲的郭洪喜欲哭無淚。

  “為了讓果子長好,俺天天守在園子里,施肥、澆水、鋤草、滅蟲,夜里怕果子被偷,特意在園里搭個塑料棚睡在里面。沒想到一場冰雹,讓我白忙活了。”郭洪喜說,為了讓果子口感好,他用的都是一車車從外面拉到地里的有機肥,鋤草、殺蟲也不敢用農藥,全靠他和兒子的雙手來完成。

  誰知兩場冰雹過后,精心打理的一切,就這樣化為泡影。郭洪喜說,他養的白鵝也被砸死了60多只。“冰雹很多都跟雞蛋一般大,十多年了從沒遇上這么嚴重的。”

  200萬元打了水漂

  昨天上午11時,記者沿廣武鎮陳溝村山村公路行駛發現,路兩邊的大蔥都倒在地上,蔥葉大都斷成數節;已經結穗的玉米葉子稀爛,高高的玉米稈大多彎折在地;地里的紅薯,葉子殘破不堪,毫無生機;路兩邊的樹木也被砸得枝殘葉落,不少成了“光桿”。

  在“大福地有機葡萄”果園里,滿地都是掉落的爛葡萄和綠葉。果農陳先生說,這里種植了近200畝的有機葡萄,有十幾個品種,目前已進入成熟季節。他們本打算在中秋節前把這些葡萄銷往市場,預計收入在200萬元左右,“沒想到,一場冰雹,讓這200萬元打了水漂”。

  據陳先生介紹,8月30日傍晚6時許,他和工人正在采摘葡萄,天空突然落下雞蛋大小的冰雹,冰雹下了約1個小時,園內的葡萄大面積被毀。

  “你看看,都過了一天了,這冰雹還沒化完,現在仍有蠶豆大小。”陳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在這里承包了7000多畝地,除了葡萄外,還種有石榴、蘋果、柿子和西瓜等水果,“這些水果都被砸壞,尤其是幾十畝的晚秋西瓜,全部被砸爛在地里,幾乎找不到一個完整的”。

  受損果樹不知能不能熬過冬天

  在受災面積較大、損失較重的新格林農業種植合作社的石榴園內,已經掛果的石榴外皮很多都出現了裂口。掰開可見,里邊的嫩籽已經開始腐爛。合作社的鐵皮板房的外墻坑坑洼洼,空調外機的防護網也被砸變形,放在地面的塑料面盆被砸出了雞蛋大的窟窿。

  “這石榴都沒法賣了,天一熱肯定都會爛掉,幾百畝石榴,今年光果實損失一二百萬,更要命的是,你看看,這石榴樹干的迎風面很多都被砸掉了皮,我擔心它們能不能挺過今年冬天。”合作社負責人說。

  損失同樣較為嚴重的紫圃果業種植園負責人付清澄說,他精心培育的陽光玫瑰新品種,成熟較晚,如今正是上市時節,每市斤售價超過50元,但經過冰雹襲擊后,葡萄大量爛掉,品相也大不如前,“我這200畝,總損失上百萬元”。

  一問一答

  果農:冰雹能不能提前干預?

  付清澄說,廣武鎮遭遇的兩次冰雹,降落區域都不大,且均呈帶狀分布,“比如8月30日這次,經我們實地查看,冰雹降落區域大約是從東北到西南,寬約一兩公里、長約三四公里的地帶,剛好是果木種植密集區”。

  “其實我們也做了不少防范,比如葡萄園上空覆蓋有防護網,但冰雹太大、太多,防護網根本不管用,很多都被砸爛了,有的還被壓得墜到了地面。”他說,下冰雹時,眼睜睜看著親手種植的果木被砸壞,卻束手無策,“心里就跟滴血一樣”。

  不少果農在受訪時提出疑問。他們說,下冰雹前,他們都收到了氣象部門發布的預警信息,既然冰雹能預報,為什么不能采取措施進行人工干預,消除或減小冰雹,以減輕損失呢?“上個世紀70年代就聽說氣象站可以用高射炮發射炮彈,消除冰雹災害。為啥這么多年過去了,沒咋見氣象部門用這種辦法消除冰雹呢?”

  氣象部門:技術可行,難度較大

  針對這一疑問,昨天下午,省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工作人員李先生給出了解釋。他表示,對冰雹進行人工干預,目前從技術上說可行,但大面積實施的難度較大。

  原因

  突發性、局部性,精準控制有點難

  據李先生講,冰雹屬于強對流天氣的表現之一,具有極大的突發性,“很多時候,氣象部門往往連預警都來不及發布”。同時,俗話說“雹打一條線”,冰雹降落的區域往往有限,呈帶狀分布,要想精準控制、有效干預,難度很大。

  “我們現有的裝備和布點都很有限,要想做到大面積覆蓋,近一個時期也不現實。”李先生說,省內的防雹、減雹工作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就拿我們中心來說,目前還是主要以科研為主”。

  裝備、布點有限,大面積覆蓋不現實

  希望

  會呼吁加大支持力度

  據李先生介紹,人工干預減雹工作,中央財政每年都有預算撥款,省內每年也有實施,但頻次相對有限,受益的區域也有限,“下一步,我們也會呼吁相關方面,加大這方面的支持力度”。

  官方建議

  減少損失,購買農作物災害保險

  滎陽市廣武鎮農辦張主任昨天下午說,當下,要想切實減輕農民損失,比較有效的途徑就是購買農作物災害保險。

  據他介紹,當地農委早在5年前就鼓勵農民參加農業保險。比如,一畝玉米地,每年保費20元,政府補貼16元,農戶只需交4元錢。一旦遇到災害或意外,農民每畝地可得到329元的補償。“只要是遭受災害,都可以申請這個補償。”

  “參加這種保險都是自愿的,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大多農戶存在僥幸心理,不愿參加農業保險。”張主任說,此次冰雹災害,“鎮里正在進行調查統計,然后向上級主管部門申報,盡最大可能彌補農民的損失,但說句實在話,政府即便能彌補,也肯定不如投保的補償多”。

  張主任同時坦承,相對于玉米、花生等糧食作物,葡萄、石榴等經濟作物可投保的險種少,而且保費較高,政府目前也沒有補貼,這也直接導致果農的因災損失缺少彌補渠道。“經濟作物的災害保險,市場化程度高,我們還是建議有條件的果農能夠購買,以增加抗風險能力。”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