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内蒙古 > 商报专稿

綠色烏審 漠中草原 來一次視覺遼闊之旅

2015-09-12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思娜 王一偉報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來一次身體和靈魂的旅行,這句話今年最流行,被它的溫情與勵志瞬間敲響心窩,每天穿行於城市中擁擠人群和高樓大廈之間,每一片綠草芬芳都是奢侈品,厭倦了喧囂的都市人,尤其希望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讓身心回歸自然,與大自然擁抱相知相融,歸於寧靜。那么,就到綠色烏審,漠中草原——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吧,來一場草原與沙漠激情碰撞,包覽沙漠、草原、山水、蒙古人風情、大碗喝酒、大聲唱歌,享受沙漠如海、草原遼闊的胸懷、想唱就唱、想喝就喝酒身心放松同時享受自然清靜休閑之樂旅行。

敖包文化祭祀源遠流長

  烏審草原的美麗,在時間的年輪轉了一圈又一圈之後風采依舊;烏審草原的故事,經過歲月的積澱後更加引人動聽;烏審草原的遺跡,經過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努力後更加引人入勝。

  從印刻了古人類足跡的薩拉烏蘇遺址到留載史冊的“牧區大寨”烏審召,從古老神秘的大夏國都統萬城到塞外江南巴圖灣,從神聖的蘇力德祭祀、神奇的漠中草原到鄂爾多斯民俗文化活態博物館巴音淖爾。烏審草原上的每一處景致,都充滿了神話般的迷人色彩,都有美好動人的故事富含其中。

巴音淖爾草原

  沙漠腹地之中的烏審旗,正因此而使其旅遊產業在近年來如花般綻放異彩。

  烏審旗旗委、旗政府先後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決定》,委托中國環科院編制《烏審旗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規劃》、《要素制約下的工業發展環境保護規劃》等,為全旗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順利推進提供了政策保障。並開展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烏審旗成為內蒙蒙古自治區首家、全國行政區域覆蓋面積最大的一家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旗縣。

  “生態問題是烏審旗最大最根本的民生問題。”烏審旗委書記牧人說,“以生態文明為引領的牧區新型工業化道路,是適應新常態、實現富民強旗、全面建設更加美麗富饒的綠色烏審的必由之路。”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烏審旗是中國最佳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榮膺“中國蘇力徳文化之鄉”、“中國蒙古族敖包文化之鄉”、“中國鄂爾多斯歌舞之鄉”、“中國精品文化旅遊城市”、“中國馬頭琴文化之都”、“中國節慶發展先鋒旗”、“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范縣”等稱號,是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交融發展的重要地帶,有內蒙古“南大門”之稱。烏審旗旅遊資源豐富,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7—14萬年前舊石器時代中期的文化遺址鄂爾多斯人(河套人)遺址坐落於此,境內擁有十六國時期(公元304~439年)夏國都城遺址統萬城遺址,薩拉烏蘇文化瑰麗神奇;薩拉烏蘇沙漠大峽穀撼動心靈;巴圖灣景區風光旖旎、一碧萬頃;察罕蘇力德原生態漠中濕地草原美麗宜人;曆經800多年風雨蒼桑的蒙古大汗國國徽九遊白纛世代傳祭;中國首個馬頭琴交響樂團享譽中外;鄂爾多斯“四大”召廟的烏審召廟至今“香火燎繞”;沙地柏自然保護區鬱鬱蔥蔥,綠濤湧動;精美的傳統蒙古族手工藝品讓你愛不釋手;飄香四溢的蒙古族美食更會讓你流連忘返……

察汗蘇力德祭祀

  如今,全旗共建成對外開放的各類景區(點)11處。其中,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家,國家AAA級旅遊景區3家;有國內旅行社3家;三星級酒店2家,二星級酒店1家,具有規模接待能力的飯店40餘家。全旗有農牧家樂接待戶120餘戶,其中自治區星級鄉村旅遊接待戶6家,市級典型示范戶10家,旗級星級農牧家樂19家。

察汗蘇力德生態旅遊區

  薩拉烏蘇遺址

  薩拉烏蘇沙漠大峽穀位於烏審旗無定河鎮大溝灣,海拔高1300米。大峽穀由8大溝灣組成。東西走向,主穀全長34公裏,曆經風雨剝蝕、山洪沖刷而成,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沙漠大峽穀,屬於罕見的旱地自然奇觀。美麗的薩拉烏蘇河九曲盤轉、迂回滌蕩,流水穿行於群峰之間,兩岸鬱鬱蔥蔥的植物遮掩著河道。峽穀內的薩拉烏蘇遺址被專家們譽為天然地質公園,是著名的薩拉烏蘇動物群的命名地。2001年6月25日,薩拉烏蘇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察罕蘇力德遊牧生態旅遊區

  該旅遊區始終堅持傳承和保護以蘇力德祭祀文化為主線的蒙古族遊牧文化、尊重和保留蒙古族遊牧民風民俗、恢複和平衡漠中草原草態的原則致力於開發建設。經過近十載的不懈努力將一片荒蕪的鹽堿地改造恢複成了今日鄂爾多斯地區最美的漠中濕地草原,並創建了蒙古族祭祀文化體驗基地、蒙古族遊牧文化體驗基地、烏審旗王府文化體驗基地、鄂爾多斯蒙古族婚禮禮儀基地等四大旅遊產品,全新推出了內蒙古名宴—金牛宴。

  該旅遊區於2006年被中國文化報評為“全國民族文化旅遊十強品牌”,2007年國家民協授予“中國蘇力德文化保護基地“、2008年察罕蘇力德祭祀文化被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選入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被鄂爾多斯市評為“旅遊誠信企業”;同年年底獲得了國家AAAA旅遊區資格認證。2011年榮膺“內蒙古公益之星”稱號、2014年烏審察幹蘇力德祭祀成功選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旅遊區也是中國作家協會民族文學創作中心采風基地。

  獨貴龍運動的發源地

  內蒙古曆史上著名的獨貴龍運動的傑出領袖席尼喇嘛(原名烏力吉爾格勒)就是烏審旗人。獨貴龍,蒙古語的意思是圓圈。參加這個運動的人在商議鬥爭大事或者開會時席地而坐形成一個圓形,表示人人平等的意思。1912年,席尼喇嘛組織起11個獨貴龍,向封建主提出反對強行墾荒、嚴懲拍賣旗地的要求。

  為了紀念席尼喇嘛和這一轟轟烈烈的反封建革命運動,烏審旗將坐落於嘎魯圖鎮的席尼喇嘛故居紀念館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獲批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獨貴龍”運動舊址被列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已成為紅色旅遊景點。

  烏審召生態旅遊區

  該旅遊區由烏審召廟、“牧區大寨”陳列室以及烏審召生態工業園區組成。烏審召廟位於烏審旗烏審召鎮政府所在地,距離旗政府所在地嘎魯圖鎮78公裏,是鄂爾多斯原四大召廟之一,也是現有保存較完整的召廟。清朝康熙52年(公元1713年)正式賜匾並命名為“欽定甘珠爾經廟”,俗稱烏審召廟。烏審生態建設久負盛名,當年的“牧區大寨”烏審召聲名遠播。今天,這片蓄積了力量的熱土煥發著勃勃生機,目前,烏審人開始重塑烏審召,采取了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工業化、盤活旅遊業、搞好生態等一系列舉措。利用“牧區大寨”這一“政治符號”所蘊含的親和力、忠誠度以及由之聯想到的“純天然無汙染”來營造綠色概念,精心打造更多更好的綠色品牌,形成以“烏審召”為主導品牌的綠色工農業產品品牌體系。

  旅遊與生態 文化發展融合互動

  烏審旗旅遊資源富集,綠色烏審的發展理念和生態文化內涵深入人心,按照打造體驗式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的要求,需要整合全旗與旅遊相關的產業,合理配置“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形成多效、有機的產業鏈。烏審旗旅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沙漠生態和曆史民族文化,以此為依托,要實現轉型升級由觀光向文化體驗和休閑度假轉變,必須與多產業的深度融合,才能打造出市場需求旺、遊客參與廣的複合型旅遊產品。

  旅遊與生態融合發展。編制全旗生態文化旅遊體驗基地建設規劃,在規劃的指導下,全面啟動生態文化建設工程。開發烏審特有的生態資源和人文景觀,著力發展原始生態、民俗文化、休閑度假、康體娛樂、徒步科考、沙漠戶外體育等旅遊項目,展示烏審原始、自然、生態、古樸的整體形象,加快旅遊業的發展,推動烏審更好更快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旅遊與文化融合發展。通過“以獎代投”方式和設立“薩崗徹辰文學獎”等辦法,激勵專業文藝團體和文學藝術愛好者創作藝術精品。推出《敖包相會》《黑緞子坎肩》等一批文藝精品;累計創作小說、詩歌、舞蹈、歌曲、戲劇、書法、繪畫等文藝作品126件;《小葉鼠李》、《席尼喇嘛》等五部文藝作品榮獲第十一屆全區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毛烏素綠色傳奇》榮獲第十二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同時烏蘭牧騎、馬頭琴樂團創作文化精品不斷湧現,年創作精品曲目30多首,並多次代表烏審旗參加國際、國內重要文藝演出,成功打造了薩拉烏蘇藝術節和馬頭琴藝術節兩大節會品牌,先後舉辦了中俄油畫展、汽車拉力賽等活動,為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和營銷平台,為提升地域知名度和旅遊產業升級做出了積極貢獻。

薩拉烏蘇遺址

  特色旅遊逐步形成

  近年來,烏審旗繼續深入挖掘地區旅遊資源,以品牌提升形象,促旅遊拉動經濟增長。十裏梁古墓群、烏審召廟、海流圖廟、陶日木廟成為第三批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被自治區文化廳確定為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試點旗,批准建立了鄂爾多斯原生態文化朝岱嘎查保護基地。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讓烏審旗的旅遊業前景一片廣闊。

烏審召廟一角

  烏審旗以旅遊業為支柱,以文藝演出業、文化娛樂業等其他文化產業為支撐,深入挖掘開發文化旅遊資源。建成集旅遊休閑、觀光、體驗為一體的複合型旅遊產品;挖掘農牧區民族民俗文化優勢資源,著力打造鄉村體驗、城郊休閑、農牧業觀光、民俗文化等多元複合型、體驗型鄉村旅遊產品。

  “綠色烏審·漠中草原”整體旅遊形象,以打造“體驗式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為目標,助推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構築烏審旗旅遊發展大格局。

  烏審旗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毛烏蘇大漠上!

[责任编辑:董慧林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