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地方产业

湖北突出糧食科技創新 助推糧食經濟發展

2016-05-16
来源:湖北日報

  2015年5月13日,湖北省糧食局與武漢輕工大學簽訂實施科技與人才興糧戰略合作協議。

  湖北日報訊 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印發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的通知》(國發〔2016〕16號)精神和國務院常務會關于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五項政策措施,切實把“科技興糧”戰略落到實處,按照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關于舉辦2016年科技活動周的通知》要求,國家糧食局、中國科協決定于2016年5月17至18日在武漢輕工大學(金銀湖校區)聯合舉辦“糧食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推介活動”,為糧食行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探索新路徑。

  此次活動的主題是“加快糧食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旨在集聚全國科技資源,服務糧食企業創新和發展,推動科技與糧食產業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在糧食行業的轉化,促進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創新機制,為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此次活動將主要圍繞“三個對接”展開,即“科技成果對接”、“科研機構對接”、“科技人才對接”。除“三個對接”外,還將邀請糧食行業資深專家作國內外糧食科技發展趨勢的主題報告,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解讀糧食行業貫徹國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的具體措施。同時,邀請相關院士主講糧食科技大講堂。

  近年來,湖北省認真貫徹落實“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糧食資源優勢和科教優勢,著力實施“科技興糧”、“人才興糧”工程,堅持多措并舉,加大糧食科技創新力度,企業創新意識和科技投入不斷提高,科技對產業的帶動力不斷提升,新技術、新產品和科技示范企業不斷涌現,形成了行業與科教聯動、企業與高校對接、多方合作共贏的良好態勢,提高了企業競爭力,推動了糧食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為湖北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組織機制保障 營造糧食科技創新良好環境

  強化糧食科技創新指導。湖北省糧食局堅持把糧食科技創新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解決糧食科技創新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每年將科技人才興糧工作納入各級糧食部門的年度目標考核內容,今年又納入了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考核范圍,爭取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去年,將糧食科技創新列為湖北省糧食局重點工作調研課題,形成專題報告,印發全省糧食部門參閱。同時定期公布糧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及軟科學研究《引導目錄》,聚焦行業需求,明確糧食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引導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結合實際開展糧食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

  出臺糧食科技創新意見。著眼建立科技、人才興糧長效機制,湖北省糧食局專門制定了《加強糧食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實施人才興糧工程、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了糧食科技創新的目標和突破口,強化糧食流通創新平臺建設,健全糧食科技創新人才激勵機制,重點推進糧食行政管理人才、企業高端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夯實糧食創新人才基礎。會同省財政廳下發了《糧食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獎補資金管理辦法》,省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糧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獎補范圍涵蓋了糧食儲藏、加工、物流、質檢、糧機制造、信息化等領域內科技創新和新技術成果應用、推廣、轉化;糧食軟科學研究;“金藍領”高技能人才、糧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糧食行業高端管理人才培養、引進等。

  培育糧食科技創新主體。企業既是科技成果的吸納器,更是科技創新的原創地。抓住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結合、科技資源共享、技術優勢互補的糧食科技創新體系,支持企業完善技術創新組織,牽頭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加強實用技術集成示范、展示交流,每年舉辦荊楚糧油精品展示交易會,專門設立糧油科技展區,展示糧油科技新產品,開展成果轉化和技術交流。集中力量重點培育百億骨干龍頭企業,增強企業綜合實力、輻射帶動力和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以隨州天星的稻米油綜合利用、江聲科技的營養米、江漢平原的水鄉蝦稻米、荊門環星的再生塑木型材為代表的產品十分吸引眼球;龍頭企業致力于發展糧油深加工和副產品綜合利用、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展示了糧油工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產學研深度融合 將糧油資源“吃干榨盡”

  建立行業與高校戰略合作機制。近年來,湖北省糧食局分別與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武漢輕工大學等高校簽訂了科技興糧戰略合作協議,健全工作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年召開1至2次溝通協調會,審議合作重大事項,確定當年具體項目,并指定相關處室負責合作項目的協調與落實,有力推動了糧食科技創新、成果推廣和糧食人才培養。

  鼓勵企業與高校緊密融合。湖北高校、科研院所云集,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擁有一大批著名的專家學者,在糧油育種、生物工程、糧食加工、糧機制造、質量檢測、糧食經濟、企業管理等方面具備雄厚的科研實力,并擁有一大批國家和省部級科研成果。注重利用和發揮這一優勢,為我省發展糧油產業、推動糧食科技創新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一是制定相關政策,鼓勵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通過技術轉讓、入股等方式進入企業,支持其與高校、院所聯合在企業建立研發機構,鼓勵人員相互流動,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展關鍵實用技術研發和攻關,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二是培植一批科技型示范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帶動行業創新步伐。福娃集團依托武漢輕工大學組建了稻谷加工工程技術中心,依托華中農業大學組建了食品技術研發中心,依托省農科院組建了福天下有機稻專業合作社。洪湖浪米業分別與武漢輕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武漢油料所、湖北工業大學等開展合作,以生物柴油和米糠油為研發重點,“吃干榨盡”糧油資源,打造循環經濟產業園。湖北葉威糧機擁有36項專利技術及軟件著作權,與華中科技大學共同成立了“物聯網測控裝備技術產業化”創新團隊,同時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合作開展“糧食機器人”的研究開發。

  建立糧食產業發展“智庫”。湖北省糧食局設立糧食加工、倉儲物流、信息化、糧食經濟研究、糧油檢測等領域的專家庫,充分發揮專家在糧食規劃制定、評估、糧食重大問題決策和糧食項目評審、糧食行業指導等方面的作用。專家庫實行動態管理,對專家庫成員實行聘任制,并對專家參與糧食規劃、重大決策、項目評審等情況備案記錄。每年提出調研課題,聽取專家意見,鼓勵引導專家積極參與糧食經濟發展研究、規劃論證、項目評審等,有效發揮糧食行業“智庫”的作用。

  強化政策引領 真金白銀強健科技創新筋骨

  鼓勵龍頭企業實施技術進步。近些年來,湖北省每年安排2000萬元糧油精深加工貼息資金,2013年開始,每年又集中5000萬元產糧產油大縣獎勵資金,共計7000萬元資金支持骨干龍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成果轉化,積極推廣新技術、新裝備,發展循環經濟,淘汰落后產能,倡導“適度加工”,促進節能減排,加快轉型升級。重點支持糧油加工向健康、方便、休閑以及功能食品方向發展;積極實施主食產業化工程和以碎米為原料的綜合利用等改造項目,以及白碳黑、谷維素、糠蠟、植酸等循環利用開發。通過政策引導,優化資源配置,形成了疊加效應,糧油產業發展的科技貢獻率不斷提升,許多龍頭企業也嘗到了甜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安排糧食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為大力推進“科技興糧”、“人才興糧”工程,2015年,湖北省糧食局爭取省財政支持,安排2000萬元糧食科技創新專項扶持資金,采取獎補方式,鼓勵支持糧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等。2015年共安排支持糧食科技創新項目82個。其中:糧油加工類44個、糧機制造類10個、糧油儲藏類9個、信息化建設類3個、糧油質檢類2個、軟科學類9個、領軍人才工作室2個、人才培養與引進3個。2016年,我省進一步加大了糧食科技創新扶持力度,專項資金由2000萬元增加到3000萬元。

  加強糧食人才隊伍建設。一是鼓勵引導糧食專業人才參與糧食經濟發展研究,對研究成果通過評審的給予5至20萬元獎補。二是對“金藍領”高技能人才、糧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糧食行業高端管理人才的培養、引進給予補助。具體包括:①糧食行業特有工種培訓鑒定,給予補助;②糧食行業行政管理人才、高端經營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省級培訓班,給予補助;③與高校聯辦糧食行業在職職工學歷班,按6000元/人·年對培訓高校給予補助;④糧食企業創建的領軍人才工作室,按10萬元/個對工作室給予補助;⑤引進高端糧食行業人才的,按5萬元/人對引進企業給予補助。2015年,湖北省糧食局在對糧食行業人才需求進行摸底調查基礎上,與湖北大學知行學院聯合舉辦了為期1個月的倉儲管理和信息化建設培訓班;成功舉辦了全省糧食行業第二屆職業技能競賽;與省教育廳溝通,取得了與湖北大學知行學院聯合舉辦糧油儲藏與檢驗大專學歷班的單獨招生資格。2016年,學歷班的糧食企業在職人員通過資格審核、考試,也即將按期開班。

  湖北糧食科技創新輝煌路

  2003年開始,省政府每年安排2000萬元糧油精深加工貼息資金(含科技創新);

  2013年開始,每年集中5000萬元產糧(油)大縣獎勵資金用于糧油精深加工貼息和以獎代補項目(含科技創新);

  2015年3月,省糧食局下發了《關于成立全省糧食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5年4月、5月,省糧食局分別與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武漢輕工大學簽訂了科技興糧戰略合作協議;

  2015年5月,省糧食局、省財政廳下發了《關于印發湖北省糧食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等獎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015年5月17日至24日,省糧食局組織開展了2015年湖北省糧食科技活動周活動;

  2015年11月,省糧食局下發了《關于發布2016年糧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及軟科學研究引導目錄的通知》及《實施人才興糧工程、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

  2015年,爭取省財政支持,安排2000萬元糧食科技創新專項扶持資金,采取獎補方式,鼓勵支持糧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等;

  2016年1月,省糧食局出臺《加強糧食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

  2016年2月,將科技人才興糧工作納入了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考核范圍,爭取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2016年3月,研究制定了《省糧食局關于推進糧食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實施方案》;

  2016年5月,省糧食局與武漢輕工大學聯合承辦“首屆全國糧食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推介活動”;

  2016年,湖北省進一步加大了糧食科技創新扶持力度,資金由2000萬元增加到3000萬元。

  湖北重大糧食科技成果一覽﹙部分﹚

  1.高大平房倉優質稻控溫儲藏技術

  由湖北省糧油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聯合武漢輕工大學和部分糧食儲備企業研究開發。該技術可降低儲糧熏蒸劑的使用,達到了綠色儲糧要求。采用該技術可較好地保持優質稻儲藏品質和商品特性,降低了輪換頻次,減少輪換費用,并且為大米加工企業提供了長期的原料保障,每斤稻谷銷售收益約可增加0.1元,可促進優質大米的生產,利于企業增效。

  2.稻米油脂加工項目

  武漢輕工大學在主食方便營養化及工業化生產以及稻米深加工、增值轉化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開創了稻米加工和資源增值轉化的新局面。在油脂加工方面,油料低溫制油及蛋白深加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項目,解決了我國常規制油工藝中蛋白質容易變性和工藝設備問題,大大提高了油料中蛋白資源的利用效率。

  3.營養米及馬鈴薯主食產業化

  由武漢市江聲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研究了高壓協同營養素滲透制備配合營養米的方法,在碎米中添加10%至90%左右的馬鈴薯全粉等雜糧,制作成像普通大米一樣食用的大米顆粒,目前開發了馬鈴薯全粉、葛根全粉等系列營養米。2011年12月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4年12月獲得武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5年獲得湖北省發明創新二等獎。

  4.米糠油精煉新工藝和米糠蛋白及多肽制備新技術

  由湖北天星糧油股份有限公司與武漢輕工大學聯合研發。重點解決了富含谷維素米糠油連續式精煉脫酸、米糠蛋白水解、米糠蛋白肽酶解等規模化生產關鍵技術,突破了保留油脂中的谷維素高含量的關鍵技術。

  5.5XF-150/180谷物甄選機(復式清糧機)

  由湖北金穗長豐糧食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和武漢輕工大學、湖北大學知行學院等多所高校合作自主研發。已通過武漢科技局科技成果鑒定,并有十多項相關科技成果獲得國家專利。該產品榮獲第十三屆中國國際糧油產品及設備技術展示交易會金獎。

  6.低溫制油技術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發。是一套全新的低溫、物理、綠色制取植物油新技術,形成了以油料高效物理控香調質、低溫低殘油壓榨、低溫清潔物理精煉技術為核心的新型工藝技術。

  7.大型清理篩及基于物聯網的糧庫信息化平臺方案

  由湖北葉威集團研發。其高效環保清理篩清理效果是全國唯一達標產品,填補了國內高效、環保、可移動式大型谷物清理篩技術的空白,是我國糧食倉儲和農業機械裝備制造行業的一次重大技術創新。清理篩、糧食收儲第三方儲糧技術裝備、旋流輻射烘干機等裝備的研發為糧安工程服務,實現真正綠色儲糧。

  8.稻米油綜合利用

  由勁旺糧油食品有限公司與華南農業大學、武漢輕工大學合作研發。主要有“富含谷維素米糠油精煉新工藝”、“高真空短時受熱閃蒸脫酸/脫臭技術”和“多級混合脂肪酸連續精餾分離技術”等國家專利技術,并將該技術集成產業化,以米糠為原料,生產出富含谷維素米糠油、工業油酸、工業硬脂酸、粗制糠蠟、植物瀝青、磷脂油腳等主副產品,實現6種系列產品聯產,提升了米糠油資源的綜合利用價值。

  9.雜糧專用粉及雜糧食品項目

  由華中農業大學研制。雜糧專用粉以雜糧谷物為主要原料,產品具有營養豐富,原料利用率高(可以作全谷物食品)等特點,專用粉保質期12個月以上,可根據需要,雜糧食品可生產成鮮熱型、速凍型、方便型等形式。

  10.塑木型材

  由荊門環星油脂有限公司研制。塑木是以稻殼、木屑、秸稈等低值生物質纖維為主原料,與塑料合成的一種新型材料。產品具有不易變形、耐水、防腐、防裂、防霉、抗蟲蛀、自潔功能好、燃點高和木材的質感等特性,是一種性能優良并十分耐用的戶外材料,如戶外地板、墻板、柵欄、椅凳、園林景觀等,性能指標均優于國家標準。

  11.5HX-30新型糧食烘干設備

  由湖北天和機械有限公司和武漢輕工大學聯合研制。首次實現了整倉持續烘干工藝技術,高效節能,保護了原糧品質;倉內多層多點連續測水功能,及時準確了解糧食水分;采用全面積振動排料,解決了倉內結拱和機械損傷。該裝備已投入市場使用,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可節能30%,減少增碎3%,尤其是加工后大米自然鮮白。

  12.蛋白綜合開發

  由湖北裕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華中農業大學合作研發。利用大米淀粉糖渣,開發出大米酶解蛋白等系列產品,并投資6000多萬元建成年產15000噸大米酶解蛋白生產線。該產品屬國內首創,獲得8項相關實用新型專利和2項發明專利,產品可取代魚粉,為飼料行業提供綠色、高效、環保的蛋白原料,受到市場青睞。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