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文化

熊劍,中國鏡像體書法的創新者

2017-08-30
来源:香港商报网

  

封底

封面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唐勇平報道:日前,湖南大學教授熊劍獨創的鏡像體書法展,在長沙引起了業內的轟動。熊劍,一個來自湘水尾閭洞庭南岸的放牛娃,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學生,到默默無聞的偵察員,再到全國一級期刊雜志的總編。人到中年的熊劍選擇在湖南大學執教,究天人之際,問神州之夢,陰陽太極,虛實相生,萬法歸一。論其文為中國作協會員,論其藝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熊劍教授獨創鏡像體書法,非常藝術地解讀了《道德經》的無為和有為。

  熊劍,是著名書法家史穆先生的開山弟子之一,弟子不必不如師。二十多年來,他對書法卻一直是鐘愛有加的。只要有閑暇,他總要揮毫撥墨。熊劍總覺得,這字寫來寫去,難得有所突破。2001年,熊劍開始對《老子》一書進行研讀。他從《老子》的二元論中悟出了書法藝術的黑白之道、陰陽之理以及對立與統一之玄妙。他一下開悟:為何不能在不改變紙張、筆墨等書寫工具與載體的前提下進行表現形式的創新呢?比如:利用墨的滲透力,在紙的背面著墨,而在紙的正面觀看其藝術效果,運筆時一反常態,以行草為主。反其道而行之。行云流水間既有表演性,又有意想不到的真正力透紙背的藝術效果。

  詩在詩外,書法之道亦在書法之外。有人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其書法奧妙,熊劍則從《老子》之中悟到了“知白守黑”、“反者道之動也”的哲學與美學的真諦。他說:正和反是二元,背面寫正面看或者說正面反著寫反面正著看也是二元。正和反是對立的,但它統一于美。而美是從不拒絕任何表現形式的。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表達美的方式卻各有不同,這種不同表現為術的差異,重手上的技巧,是匠人之術,重心上的技巧是文人之術,既重手上的技巧更重心上的技巧那才是美術家之術。如一代大師齊白石,他就是從木板雕花的匠人出發,到京城做了篆刻繪畫的藝人,繼而大道至簡獨創一派成為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美術大師。無獨有偶,畫筆正健,名冠中外的黃永玉老先生獻身美術,也是從匠人開始的。

  泰國曼谷郊外的椰林,有個削菠蘿的高個子男人。一削就是10 年,他依然認真地削著每一個菠蘿。專注的樣子令人感動。如果每一個人做事都這么認真去做,哪怕是削一個豐滿、富有質感的菠蘿,這種靜氣值得我們學習。勞動需要誠實與專注,不需要浮夸,藝術也是。熊先生為人做事玩藝術也像這個削菠蘿的人,總是那么靜氣執著。

  張藝謀先生的“漓江印象”中出現過三個月亮,水波中一個,少男少女造型一個(人間的),其實天上還有一個。此所謂天人合一,用虛實來相生。沒有水景,天上的月亮和人間的月亮相距太遠,會產生審美疲勞,有水波展開,天上、人間的月亮相映,藝術才會升華。

  紙上之書、心上之書、鏡中之書。熊劍教授的書法與張藝謀的漓江月亮有異曲同工之妙。

  藝術家心中應該有三個月亮。古人講胸有成竹,通俗地講就是藝術構想,構想得好就藝術得好。

  與其說熊劍教授是在表達書法美不如說在為我們的書法審美提供一種全新的認識方法。印刷術的發明,就是鏡像體的誕生。留在紙上的文字和歷史都是鏡像的反映。知子守母,看似是標新立異,實際上正反相和,漢字的美既充滿線條和墨色的自然美,也充滿正反相映的哲學美,蘊含了書法中的道。而道是規律,是哲學的最高境界。

  藝術要找到新的形式,鏡像體書法是另類表達、觀照。

  熊先生的作品有許多是以《道德經》為內容的,熊先生不出塵,以學者、以具有國際文化視野的身份來修藝悟道。

  藝術家中歷史上有出家悟道的人,近代最著名的數弘一法師,一句悲喜交加,紅塵往事并未忘凈。

  熊劍之修,不同弘一之修。在熊先生悟園樓梯轉角之處,有自撰自刻的:“不以功利論成敗,不以成敗論英雄。三思又百忍,苦樂皆人生。”的座右銘。此為熊先生悟園之悟道。是否與弘一法師的悲喜交加有異曲同工之妙,個中意蘊,自有人知。

  古人云,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又云:功夫在詩外。

  當今書法既有名人書法,還有書法名人。熊先生不是二者,卻又似乎能二者兼得。

  熊劍的鏡像體書法,線條游絲之美,如涓涓溪流,一波三折;章法奔騰之勢,如天崩地裂,山河重塑。柔美如二月花,豪放如陳年酒。其書法藝術,是情懷、是心性,是生命的張力和創造。

[责任编辑:程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