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辽宁 > 商报专稿

丹东拟打造海上粮仓

2018-04-09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王艺桥报道:记者从丹东市政府新闻办获悉,2017年,丹东海洋与渔业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居辽宁第二位。海洋渔业的发展,得益于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的稳步推进,从2008年起,丹东将向打造资源丰饶的“海上粮仓”目标迈进。

  拥有黄海北岸海洋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作为辽宁省重点渔业地区,丹东发展海洋牧场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丹东高度重视现代海洋牧场建设,通过建设人工鱼礁、浅海滩涂贝类底播增养殖、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等方式,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现代海洋牧场,在修复和优化海域生态环境、养护和增殖海洋生物资源、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使海洋渔业经济得以健康持续发展。“今年,打造‘海上粮仓’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丹东也将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

  据介绍,早在“十二五”期间,丹东就着手研究论证在丹东近海海域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牧场的可行性。2010年,这项工程在大鹿岛东南海域启动。经过7年共4期的规划建设,共投放礁体3916座,形成礁区面积666公顷。丹东成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人工鱼礁旨在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从而达到保护和增殖的目的,还提高了渔获量。为增加礁区渔业资源,丹东市先后在礁区海域投放海参500万头、赤贝5000万枚、海胆40万个。人工鱼礁使礁区内的渔业资源稳定增长,生物种群也不断扩大。

  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礁区内渔获物数量和物种增幅分别是礁区外的2—4倍。今年,丹东将加大人工鱼礁的投入,至年底将新建人工鱼礁4150座,新增投礁海域621.9公顷。新的人工鱼礁建成后,除继续投放海参、海胆、赤贝、牙鲆等品种外,还将进行新品种养殖研发。

  浅海滩涂贝类底播增养殖,是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又一组成部分。丹东的贝类不仅品质好,而且地域特征明显,一直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截至2017年末,贝类底播增养殖面积89万亩,主要增养殖品种为菲律宾蛤仔、中国蛤蜊、文蛤、四角蛤蜊、泥螺等。丹东贝类底播增养殖将养殖区域从滩涂延伸至浅海,平均亩产315公斤,最高亩产过吨。目前,丹东浅海滩涂已经成为贝类生产的‘粮仓’,贝类底播增养殖已经成为丹东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