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经济前沿

千年窑火如何“炼出”千亿级产业链条?

2018-07-09
来源:株洲日报

  

   醴陵陶瓷亮相非遗

  【核心阅读】

  醴陵窑火,传承千年。在一代代醴陵瓷人的努力之下,陶瓷——这一古老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斗转星移,醴陵陶瓷“危”“机”四伏:一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陶瓷消费迎来发展高峰;另一边,陶瓷出口接连受挫,国内陶瓷基地纷纷“上马”。

  如今,株洲重新部署产业发展战略,出台了《15个优势产业链发展规划》。作为醴陵支柱产业之一的陶瓷也被列入其中,计划到2025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古老陶瓷,将如何迈开新步伐?

 

  为什么是陶瓷产业?

  古老产业,面临新挑战新机遇

  提起陶瓷,醴陵人满满都是骄傲。

  早在东汉时期,醴陵就出现了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从陶到瓷,从粗瓷到细瓷,可以说,醴陵陶瓷史就是整个中国陶瓷史的缩影。

  尤其到了上世纪初,在绘画名师的反复研制下,釉下五彩瓷器应运而生。这类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先后多次荣获国际金奖。“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醴陵瓷从此名扬天下。

  “陶瓷于醴陵,是骨血,是基因。”作为《醴陵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以下简称“规划”)的牵头撰写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原材料所建筑化工研究室主任马琳认为,陶瓷文化根植于醴陵文化之中,孕育了一批陶瓷企业,培育了一代代陶瓷从业者,是当地产业的主心骨。推动陶瓷产业壮大成长,醴陵有信心,有底气。

  如今,醴陵的陶瓷产业规模已从2011年的29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701亿元,企业数量达到650家。在当地,有近20万人围绕陶瓷上下游,从事着与之相关的工作。一条集集陶瓷材料、陶瓷制造、陶瓷机械、陶瓷颜料、陶瓷商务五位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基本成型。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的持续推进,对东盟、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不断开拓,陶瓷出口迎来新机遇。据预测,国际陶瓷销售贸易额将以每年 10%-15%的速度增长。电瓷产业更是迎来发展高峰期,据国网规划,十三五期间将至少投资7000 亿元用于特高压建设,带来的绝缘子市场规模将超过 140 亿元。

  “若以此为契机,把握行业风口,以更为科学长远的方式,推动醴陵陶瓷产业发展,这对当地经济发展将起到无可比拟的效果。这也是我们撰写这一规划的初衷。”马琳表示。

  尽管陶瓷产业来势较好,但潜伏在行业周围的“外忧内患”也不可忽略。

  首先是“外忧”。近年来,我国陶瓷产业先后遭遇了来自欧盟、印尼、墨西哥、巴西等国的反倾销调查,这给我国陶瓷产业出口带来了严重打击。此外,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 TPP 模式对越南、印度等新兴陶瓷产区实施零关税,进一步压制中国陶瓷出口,导致我国陶瓷在北美市场复苏的形势下订单成本大幅增加,竞争优势减弱。

  来自国内的区域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年,广东潮州、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河北唐山、山东淄博、辽宁法库等地,纷纷依托其优越的矿产资源、完善的配套服务、专业的产业分工、合理的产业布局等优势快速发展壮大,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局面。

  事实证明,在激烈的外部环境中,重新谋求发展之道,已经刻不容缓。

  

   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

  

        哪些需要链?怎么链?

  打造“一核、一区、一轴”的产业空间格局,实现多层次发展

  在走访众多陶瓷企业后,马琳和同事发现,尽管醴陵陶瓷企业数量达到 650多家,但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不到 10 家,规上企业数量不足 30%,“这是当前醴陵陶瓷产业发展现状,也是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企业资产规模普遍偏小,规模效益不够,受制于资金、技术、规模和管理水平不足,造成整体竞争力偏低,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也较差。如果把这些企业的力量‘汇整’起来,形成一条空间上的‘链’,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 ”

  针对这一问题,《规划》首先对当地的陶瓷产业布局作了调整,“将各类发展资源优势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合理优化产业布局, 形成空间集聚效应,形成‘一核、一区、一轴’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一核”,主要以醴陵市经开区为主,涵盖城北片区和渌江新城,依托陶研所、湖南工大醴陵陶瓷学院等科研机构以及中国陶瓷谷、陶瓷展馆等基础,打造醴陵市陶瓷产业服务核心区,建成陶瓷创新研发、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电商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为陶瓷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一区”, 重点依托东富工业园、孙家湾镇、泗汾镇、嘉树镇,以新世纪陶瓷等骨干龙头企业为主体,发展壮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产业聚集,重点发展电瓷电瓷、高技术陶瓷、日用陶瓷、陶瓷装备等,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配套,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应用,加快产业聚集。

  “一轴”,即以经开区向南北延伸,依托京广线(G106)形成的陶瓷产业发展轴。涵盖西山街道、阳三街道、王仙镇、浦口镇等京广线沿线镇镇,重地依托华联瓷业、阳东电瓷电器等龙头骨干企业,加强兼并重组,引导产业集聚,重点发展日用陶瓷、电瓷电器等产业。

  作为产业链的源头,醴陵大宗原材料瓷泥、釉料严重依赖江西、广西、河南、山东、广东等地。陶土原料的供应已经成为阻碍醴陵市陶瓷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

  “我们认为,可以鼓励生产企业积极从周边地区选择合适的原料供应商,结成紧密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以政府为主导,积极与江西、福建、四川等陶瓷原料产地达成政府间战略合作协议,为醴陵陶瓷产业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马琳表示,联合政府、生产企业,推动建设陶瓷原料集中供应示范项目,实现陶瓷原料集中加工、标准化生产、供应等,可以帮助本地陶瓷企业构建多元化的原料供应格局,提升原料保障能力。

  人才匮乏是当前醴陵陶瓷产业链发展的另一难题。一位陶瓷企业主表示,“营销及外贸销售人才、工艺与造型设计人才、生产现场管理人员等人才处在青黄不接的境地,且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偏大。”

  对此,规划提出,开展“机器代人”专项试点,从关键生产工序入手,首先针对施釉、分级、包装等生产制造过程中劳动力密集、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影响大的环节,推动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智能测控装置开展示范应用。此外,针对目前陶瓷行业所缺的核心技术人员、高端手工人才(核心拉胚等)、高端设计人才、创新型营销人才、品牌包装策划型人才等,争取纳入湖南省、株洲市人才工作重点,研究制定陶瓷高端人才的评价认定标准。同时鼓励生产企业加强与湖南工大醴陵陶瓷学院、陶研所、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探索建立人才培养联盟,开加大对本地陶瓷设计人才、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

  市场是陶瓷产业链关键一环。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是今后醴陵陶瓷产业发展的关键,“可以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入手。”马琳表示。

  企业层面,要创新营销模式。“充分发挥陶瓷的文化载体功能,重点推进陶瓷产业与文化旅游、茶文化、美食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广泛深入的传播醴陵陶瓷文化,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转变。”马琳举了个例子,可以推动醴陵陶瓷企业积极应用淘宝、天猫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使得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对于总部的网络订单都能快速反应,促进实体购销渠道和网络购销渠道互动发展。

  政府层面,可打造陶瓷集散地 。“充分利用醴陵优越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在醴陵陶瓷谷、特色街区、陶瓷展览馆等基础上,积极引进陶瓷产品经营商户,在经开区打造集仓储、转运、商务贸易、休闲一站式物流服务于一体的中南地区陶瓷商贸集散地,辐射江西、湖南、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同时积极对接“一带一路” ,参与《湖南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行动方案(2015-2017年)》,支持骨干生产型企业及外贸企业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与丝路基金、亚投行等国内主权基金开展对接,采用设立基金、合作投资、融资租赁、买方信贷等多种方式,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产业链的发展是系统而复杂的,一环扣一环,它离不开企业和当地政府双方的努力。”马琳相信,随着企业自自身在“高质、高端、高效”方面的不断坚持,以及政府对优势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培育,古老瓷城的产业集群效应将不断凸显,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到那时,醴陵陶瓷产业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梦想终将实现。

 

  【企业家说】

  “醴陵陶瓷产业后劲强大,一定能做大做强”

  醴陵陶瓷要打造千亿级产业链,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去年8月,华联瓷业董事长许君奇应市委宣传部和迪拜中阿卫士邀请,代表湖南陶瓷行业协会,参与了《一带一路·中阿访谈录》第二集《中国醴陵·瓷彩天下》访谈节目的拍摄。

  “一带一路,是‘新世纪的丝绸之路’。”节目中,许君奇提到,于醴陵而言,陶瓷本身是一个外向型产业,它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行为,更多的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来找准市场定位。

  许君奇的这番言论,也印证了企业一路发展的足迹。当年,华联瓷业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立,又搭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走出去。近年来,华联瓷业不断加大新产品研究开发力度,形成多材质、多品种、多规格的陶瓷产业链,打造以外销为主的华瓷本部炻瓷板块,以内销为主的红官窑高端日用、艺术瓷板块,以电力行业为市场的火炬电瓷板块,以高科技领域为主攻方向的特陶、蓝思华联新材料板块及以电子商务为主的亿嘉网络销售板块。 

  如今,醴陵要打造千亿级的产业链,许君奇十分欣慰:“醴陵的陶瓷产业具有强大的后劲,产业独具特色,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陶瓷新材料发展前景一片看好。目前,醴陵陶瓷产业的发展,就是要打造区域优势,形成区域竞争力。我们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再赋予现代的经营理念,我们相信,醴陵陶瓷产业一定能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