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山东 > 本地新闻

休渔期结束 崂山王哥庄9月1日开海

2018-09-01
来源:香港商报网

归港渔船

收获满满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齐薇然 通讯员招婷婷报道:9月1日,为期4个月的休渔期已结束。当日中午,在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的港东渔码头,记者看到一条条渔船满载而归。据悉,开海第一天,准备了四个月的渔民全部出动,共200多条船,每条船均产量有七八百斤,总量高于去年同期,实现了首日大丰收。

  据介绍,王哥庄街道在9月1日同时启动了“开海节”和“海蜇节”,活动分别在王哥庄街道的港东渔码头和黄山社区码头举办。开海首日,渔民的收获主要有虾虎、螃蟹、小牛舌头、鳗鳞鱼、小黄花、白米子、对虾、大海螺、比管、摆甲鱼等,收获总量约五万斤。“每年开海之后,我们都第一时间赶来买些新鲜海货,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港东是我们青岛有名的渔村,今年春节上了‘舌尖3’,让我们每个青岛人都感到很骄傲。”青岛市民马女士表示。

  据悉,港东社区地处崂山北麓,三面环海,拥有6000米长的海岸线,是青岛著名的美食之乡。港东渔码头是王哥庄街道最大的渔码头,拥有近600年历史。近年来,除了鲜活海产,还有港东甜晒鱼、一卤鲜鲅鱼、汤腌鱼等海产品吸引了众多食客,因此港东的海味也被誉为“六百年前的原汁原味”。下一步,港东社区的特色渔业将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海蜇节:品味海蜇文化 振兴海洋经济

  在王哥庄街道的另一边,黄山社区的渔民也在忙着归港,然后将渔船上的海蜇搬运到岸边。在码头上,可以看到渔民在船上对海蜇进行手工分离,分解出海蜇里子、爪子、脑子、头、皮,头和皮上岸后将被浸泡在明矾的池子和盐水桶中,经过处理后被加工成海蛰头、海蛰皮,或直接加工成海蜇丝。而海蜇里子、脑子、爪子将被倒入锅里将现场开水绰熟进行摊凉后将被冷藏或冷冻。渔民告诉记者,如果不及时加工,海蜇则会化成水“跑了”。

  据介绍,位于王哥庄街道的黄山社区附近海域非常适合海蜇繁衍生长,社区渔民世代在此捕捞海蜇,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每年夏季是海蜇的捕捞收获季,黄山海蜇也作为当地特色海产品闻名远近,海蜇里子加工技艺为区级“非遗”。

  目前,黄山社区有渔船20余条,120余人从事海蜇捕捞,年捕海蜇600万斤。据统计,渔民每户收入4万余元人民币,海蜇的深加工产品年产量达30万斤。如今,海蜇产品也利用“互联网+”实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不仅为当地年轻人提供了创业思路,也让渔民实现了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程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