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山东 > 特别报道

山東聊城問診「作風十弊」:有的是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2020-08-17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孫珂 報導:連日來,山東聊城市委書記孫愛軍一篇7000字的講話文章在「江北水城」成為熱議焦點。這位70後地方主官在此次講話中,劍指某些幹部身上存在的「作風十弊」,要求全市各級幹部深入查找和清除「作風十弊」。此前,山東本地媒體《問政山東》節目對聊城地區進行了問政,播發了當地營商環境的某些短板和不足。
 
  聊城市委書記孫愛軍在全市幹部作風整頓動員大會上提出了十個方面的典型問題:
 
  一是渾渾噩噩、混天度日。工作不用力、在崗不盡責,上級部署的任務不推就不動,有的推幾次都不動。甚至有的工作已經火燒眉毛了,自己還渾然不知、若無其事。有些同志拈輕怕重,不願吃苦受累,稍微多干點活、流點汗,就牢騷滿腹、怨天尤人。
 
  二是浮皮潦草、粗枝大葉。工作不用心、不細心,自以為有些小事無足輕重、無關痛癢,殊不知細節決定成敗。比如接待重要客人時,把席簽打錯了,會見外來客商時,把名字叫錯了,一個小的疏漏就會給人留下很壞的印象,甚至可能錯失機遇。這類問題還很普遍,原本有多道關口層層把關,結果卻是審核不嚴、層層失守,這裏面雖然有工作機制不完善的原因,但是跟作風問題有更大的關係。
 
  三是不敢擔當、不想作為。把「槍打出頭鳥」「幹得越多擔責越多」「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着」當成信條,遇到問題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不是想方設法去完成任務,而是千方百計去上推下卸,有風險的不願干、有困難的不去干、得罪人的不想干,甚至眼睜睜看着問題發展而聽之任之。近年來,我們解決了很多歷史遺留問題,甩掉了一堆歷史包袱,這些問題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發酵,最終導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如果在出現苗頭的時候,有關地方和單位及時進行處置,就能夠把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
 
  四是故步自封、因循守舊。習慣照搬老一套,上級沒講的、文件沒寫的、過去沒有的,就不敢越雷池半步,甚至中央、省里已經有了明確要求,只要市裡沒轉發、沒細則,也遲遲不動。
 
  五是效率低下、拖拖拉拉。工作節奏慢、服務差、效率低,本來一天就可以辦完,非要拖上幾天才辦,更有甚者看領導關注得少、催促得少就束之高閣。
 
  六是標準不高、小成即滿。有些同志承擔的工作即使在全省、全市排名靠後依然無動於衷,僅僅滿足於不掉進全省後三名的底線要求。有時工作剛剛部署,就開始總結經驗,稍微取得一點成績就大書特書,自我感覺良好。
 
  七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氣。抓工作浮在面上、沉不下去,樂於坐在辦公室聽彙報、看材料,做層層轉批再層層上報的「二傳手」,自己卻腳不沾地、鞋不沾泥。
 
  八是弄虛作假、粉飾太平。政績觀錯位,彙報工作報喜不報憂,講成績滔滔不絕、談問題蜻蜓點水,甚至瞞報謊報、隱藏遮掩問題,導致耽誤工作、影響決策,給工作造成被動。這不僅僅是作風問題,也是品德問題。
 
  九是境界不高、自私自利。整日里自我設計、斤斤計較,對待自己的事情寧可飛蛾撲火,對待群眾的事情卻高高掛起,不僅做不到把群眾的事當成天大的事,甚至根本不當個事兒。
 
  十是脫離實際、閉門造車。對如何干好工作缺乏深入調研和思考,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急功近利、「囫圇吞棗」,頻繁隨意開會、發通知、提要求,不考慮實際情況、不考慮基層壓力、不考慮群眾意願,把好事辦成壞事。
 
  目前聊城提出展起底式摸排,要求各級各部門聚焦突出問題深查細照,做到由點及面、由表及裡,全面反思、舉一反三。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