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山东 > 特别报道

董成森:一家四代十五兵 紅色家風勵後人

2020-08-25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從青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獲悉,在青島平度市南村鎮有一位讓人肅然起敬的抗戰老兵——董成森,他傾盡畢生滿腔熱情愛國擁軍,一家四代人中先後十五人入伍,紅色家風代代相傳。
 
 
  董成森,出生在1927年的戰亂年代。在他6歲時母親和弟弟被土匪擄走,父親被打成重傷,11歲的董成森便挑起了家庭重擔。那時候,日軍在平度占領了大片土地,修建了許多炮樓,給這一帶從事地下武裝工作的膠東軍區南海軍分區帶來交通上的不便。董成森便利用放牛的機會給八路軍當起了交通員,憑着機智勇敢,他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務。傳遞情報的次數多了,董成森也漸漸積累了與日軍和偽軍鬥爭的經驗。
 
  在董成森15歲時,他積極申請加入了八路軍,正式成為一名抗日戰士,跟隨部隊參加了濰縣戰役、青島戰役、孟良崮戰役等多次戰鬥,戰功卓著。
 
 
  在1944年解放蘭底戰役時,作為一名重機槍手的董成森,為掩護先鋒隊爆破小組,架槍在側方不停射擊,一枚炮彈呼嘯而來,爆炸的碎片刺在他身上。他不顧疼痛,拿起犧牲戰友手中的炸藥包,沖向前方!勝利的號角吹響了,董成森因腿部失血過多,暈倒在戰場上。蘭底一戰,董成森因表現勇猛,榮立三等功。現在他的腿上仍有一塊碗大的傷疤。
 
  1949年新中國成立,23歲的董成森參加了開國大典,這是他銘記一生的榮耀。但因為打靶成績的兩環之差,他沒能成為受閱方隊中的一員,這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遺憾。
 
  新中國成立後,董成森被送到徐州幹部培訓班學習。畢業後,部隊轉隸空軍編制,他擔負起修建機場的任務。幾年間,多個機場都留下了他默默奉獻的足跡。
 
  1960年,國家開始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支持農村經濟建設。為了支持祖國大發展,戎馬半生的董成森,放棄了大城市生活,放棄了幹部身份,毅然選擇帶着妻兒回家務農。他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黨和國家的赤膽忠心,做出了表率,同樣也在自己的七個兒女心中埋下了紅色的根。
 
 
  回村後的董成森為了不拖累組織,隱姓埋名。回村不久,他便被推選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面對因飢餓而面黃肌瘦的鄉親和因乾旱少雨莊稼歉收的窘迫,董成森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打機井、修水利,讓村裡的農田旱能澆,澇能排,確保糧食豐收。他積極鼓勵群眾開展養殖業,壯大了集體經濟,前雙丘村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就這樣,董成森在村支書的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
 
  1970年,在給大兒子填報入伍申請時,無意中暴露了董成森的身份。第二天,縣人武部領導就登門看望這位回鄉務農的老八路。見他們一家9口人生活困難,董成森的腿部又有殘疾,便主動提出為他評殘,董成森婉言謝絕了。他說:「一起參加革命的許多同志都犧牲了,有的連姓名都沒留下,你看我不但活了下來,還有一大家子人,知足了。」董成森給孩子們立了家規:「不貪功,不向政府伸手,始終保持勞動者的樸實本色。」
 
  當大兒子董希祥穿上軍裝的那一天,董成森在家裡正屋的西牆上大筆寫下:「鐵心跟黨走,報國一家人」。他鄭重地穿上當年的軍裝,小心翼翼地戴上軍功章,和兒子董希祥在大字前留下第一張合影。
 
  接着,是二兒子董希雲、三女兒董新香、小兒子董希順、孫子董玉琦……每一個通過入伍審核的董家人,都要在穿上軍裝的那一刻,到寫有「鐵心跟黨走,報國一家人」的牆前與董成森一起照張相,並帶在身邊。孫子董玉超深有感觸地說:「每當軍事訓練遇到困難時,我都會拿出這張相片,暗暗地告誡自己,你是抗戰老兵的後代,一定要刻苦訓練當標兵,不能給爺爺丟臉!」
 
  1990年,董家的第四代,董成森的曾外孫宋傑出生。和所有董家人一樣,宋傑是聽着太姥爺的故事長大的,他從小就喜歡把軍裝穿在身上,夢想着有一天也能成為一名光榮的軍人。2010年,20歲的宋傑如願參軍,董家的軍裝合影照又增加一張。
 
  董家人都知道董成森的心裡有一個深埋已久的閱軍夢。2015年,宋傑所在的「白刃格鬥英雄連」接到指示,將參加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他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太姥爺,那天89歲的董成森,再次鄭重地穿上了當年的軍裝,撫摸着軍功章,站在鏡子前佇立許久……89歲的董成森和25歲的宋傑,共同出現在閱兵儀式的現場。董成森老人說:「我在有生之年,還能再參加閱兵式,已經沒有什麼遺憾了。」
 
  76年時空流轉,變幻的是滄海桑田,不變的是紅色基因。抗戰老兵董成森,銘記歷史,不忘初心,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激勵後人,報效國家無怨無悔。「鐵心跟黨走,報國一家人」正是這個家庭永遠的紅色家風。(齊薇然 張強)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