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山东 > 特别报道

探尋那些“會說話的石頭”|山大港澳臺學生上街零距離接觸泉城歷史

2020-12-24
来源:香港商报网
    “風俗的傳承背後,是成系統的傳統文化;如何讓學生自覺產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是國學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山東大學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姬銳表示,為讓港澳臺大學生能在知識積累的同時,增強情緒經驗,12月24日,結合濟南城市特點而開展的山東大學《文化體驗與中國國情》社會實踐課程在濟南府學文廟周邊進行。據悉,在2018年、2019年,有來自香港的17個中學專程到山大體驗該課程。
 
    據瞭解,活動以“濟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為主題,採用任務型教學法和實地考察、小組深度度合作學習的方法,將學生分為四組。清幽的古巷、汩汩的泉水,以及被踩在腳底、嵌在牆裏千百年磚、石所承載的觸手可及的歷史,等待著與學生們的零距離接觸。
 
    《文化體驗與中國國情》將理論講授、動手體驗、社會實踐、文化沙龍以及對話藝術家、儀式教育等內容有機結合,秉承“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理念,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瞭解當代中國政治、經濟、教育現狀,“真正實現‘一站式、集成式、綜合型’的沉浸式文化體驗和國慶知識學習。”山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馬曉樂告訴本報記者,山東大學依託中華傳統文化研究與體驗基地2600平方米的情景教學空間,採用沉浸體驗的方式,幫助學生瞭解當代中國發展面貌,增進對學生對中國國情和當代社會的認識,“在2018年、2019年,有來自香港的17個中學專程到我校體驗該課程。”
 
    據瞭解,今年,山東大學對課程進行了升級,通過走到街頭巷尾,讓學生們零距離接觸泉城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底蘊,“在歷史悠久的泉城街頭,一塊不起眼的石頭,可能就見證了千百年的歷史,尋找一塊‘會說話的石頭’類似的活動也被列入了學生的任務清單。”馬曉樂說,12月24日為城市專題社會實踐課的首次開課。
 
    “在社會實踐中,我們瞭解了南北方文化差異的同時,也切身體驗到了濟南文化的傳承,我們也通過茶藝、雕版等課程感受到了古風的情懷。”來自香港的山東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大一學生葉祉餘說。(孫珂 侯寶之)
 
[责任编辑:薛正轩 ]